江蘇海安泰寧村:城中村"養雞下蛋"走上小康路

2020年05月29日21:08  來源:中國新聞網
 
原標題:江蘇海安泰寧村:城中村“養雞下蛋”走上小康路

江蘇海安泰寧村:城中村“養雞下蛋”走上小康路

  泰寧村翻身河畔,河水倒映藍天白雲,石駁岸、臨水棧道伸向遠處,護坡上樹木、綠植綠綠蔥蔥,兩岸的民居整齊排列,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新村畫卷。 於從文 攝

  中新網南京5月29日電 題:江蘇海安泰寧村:城中村“養雞下蛋”走上小康路

  記者 於從文

  泰寧村,已經不是真正意義上的農村。

  駕車走在江蘇海安經濟開發區長江東路上,道路兩側映入眼帘的是商鋪、酒店,還有住宅小區和機關單位門面,絲毫沒有“農田一片,農舍點點”的農村印跡,在海安市人民法院開發區人民法庭西側的臨街門面上,“泰寧村黨群服務中心”一排大字赫然在目,這裡就是泰寧村村部。

  2005年,泰寧村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村民喜領股權証明書。 泰寧村 供圖 攝

  “這裡原來是海安的城郊農村,上個世紀90年代,海安開發區在這裡起步發展,村裡的農田上豎起座座廠房,修起四通八達的道路,經過20多年的發展,現在,我們泰寧村成了名副其實的城中村。”海安市城東鎮泰寧村主任劉金兵說。

  1992年,海安經濟開發區在海安東郊城東鎮的金鳳、張池兩個村起步發展,2001年兩村合並,人們給新村起了一個吉祥的村名“泰寧”,寓意“泰泰寧寧”。

  農田被征用,過去依靠田地生存的農民如何走上小康富裕路?在當時,著實讓泰寧人思量了一番。劉金兵說,土地被征用,村民的土地變成了“補償款”,而錢用了就沒了,農村人都明白養雞下蛋的道理,於是,村裡商定,動員群眾“養雞下蛋”,發展集體經濟,帶大家一起致富。

  劉金兵所說的“養雞下蛋”,就是把當時群眾有限的征地補償費和勞力安置費集中起來,在開發區新建的道路兩側沒有被征用的零碎地塊上,建起4萬多平方米的營業用房,又在成片的地塊上建設4萬多平方米的標准廠房,營業用房出租給商戶經營,標准廠房用於招引工業企業入駐,這近9萬平方米的房子就是養的“雞”,房租收入就是“下的蛋”。

  泰寧村村民健身廣場上,兒童在玩耍。 於從文 攝

  營業用房和標准廠房的出租,使得泰寧村集體經濟實力迅速壯大起來。2005年,為了解決好集體資產所有者難以界定、產權不明晰等問題,泰寧村成立村集體經濟股份合作社,清資核產,3975名村民成了合作社股東,人均配股6738元。

  股份合作社的一整套規章制度,保証村集體資產在規范的軌道上運營,集體收益穩步增長。劉金兵介紹說,合作社每年都提取公積、公益金近百萬元,用於村級公共設施投入,安裝路燈,修建道路,造林綠化,河道疏浚,修建河道護坡,興建村民文化活動中心、村民代表議事室、衛生服務站,還建起了佔地10.68畝的村民休閑健身廣場,讓村民享受到經濟發展帶來的福利。

  泰寧村村民健身廣場上一角。 於從文 攝

  在泰寧村翻身河畔,記者放眼望去,明淨的河水倒映藍天白雲,石駁岸、臨水棧道伸向遠處,護坡上樹木、綠植綠綠蔥蔥,兩岸的民居整齊排列,一幅令人心曠神怡的新村畫卷。村民休閑健身廣場上,兒童在球場玩耍,村民在散步健身,保潔工人在修剪綠化。泰寧村黨支部副書記韓春說,現在大家都體會到了搞合作社的好處。

  村集體股份合作社對村民最直接的好處是收入有了保障。2006年,村從積累資金中拿出1700多萬元用於失地農民的社會保障,全村16歲以上的2500多人被納入職工社會保險。村民退休后能享受每月1000元以上的退休金。按照合作章程,為股民辦醫保投入300多萬元,分配股民紅利700多萬元,每股平均分紅2000多元,最高的村民小組每個股民分得紅利4500元,有的村民小組經股東大會討論,將收益的大部分用於集體資產的滾動投資,不斷提高集體收益,股民分紅逐年提高。

  泰寧村四組村民孫錦寬談起這二十年的變化,喜上眉梢。 於從文 攝

  土地被征用的村民不僅每年分得股份紅利,同時,依托開發區的發展、城鎮化進程的推進,搞起三產服務業增加收入。新寧南路沿街矗立著一排門面房,餐飲、服裝、美發、洗浴等門市一家緊挨一家,韓春說,這些門面房都是村裡建的,有不少就是本村村民承包經營的,村裡的勞動力很少在附近的工廠上班,大多都自個搞經營,以至於開發區的企業都招不到泰寧村的工人。十組村民吳錫友2005年創辦酒業公司,經過十多年把公司打造成集生態種植、開發、科研、生產、營銷於一體的企業,產品行銷大江南北。十二組村民王海軍創辦紗業公司,如今企業擁有固定資產620余萬元、26名工人、年產值3500萬元。

  翻身河畔的一排村民居住區74歲的泰寧村四組村民孫錦寬家,200多平方的兩層小樓寬敞明亮,庭院裡擺放的花草盆景生機盎然,談起生活的變化,孫錦寬喜上眉梢:“和20多年前比變化真是太大了,現在,我們家5口人每年共分得紅利15000元,兒子兒媳每年掙十五六萬,我和老伴做做零工也有6萬多,全家一年收入二十四五萬。這日子過得舒坦!”

  面積3.68平方公裡的泰寧村,在開發區建設發展中耕地逐步被征用,僅剩的200畝零星耕地近年也被政府征用做綠化、建停車場和口袋公園,成了無一寸耕地的城中村。依托開發區的發展,泰寧村做大做強集體經濟,發展紅利惠及村民,2019年,全村三業總產值30億元,村集體經濟淨收益超100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達45000元。

  小康之路有多條,因地制宜第一條。結束採訪已是夜幕降臨,泰寧村沉浸在城市的華彩燈海之中,看著不息的車流人流,我們深深祝願,泰寧村“養雞下蛋”的“小康經”隨著城市的發展越念越響亮,富裕之路越走越寬敞。(完)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