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寧蕪鐵路改造計劃今年開工 征地拆遷需約36億

2020年06月09日08:32  來源:揚子晚報
 
原標題:寧蕪鐵路搬遷應爭取“一步到位”

現有的寧蕪鐵路。

寧蕪鐵路項目外繞示意圖

近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官網發布了寧蕪擴能改造工程征地拆遷費用研究及政策咨詢競爭性磋商邀請公告。公告顯示,寧蕪鐵路征地拆遷費用36.28億元。那麼寧蕪鐵路搬遷后,沿線路網如何縫合?土地空間如何利用?歷史文脈如何保護與修復?沿線居民究竟何時能乘上地鐵?揚子晚報記者進行了採訪。

最新公告

寧蕪鐵路改造計劃今年開工

征地拆遷需約36億

近日,南京市交通運輸局官網發布了寧蕪擴能改造工程征地拆遷費用研究及政策咨詢競爭性磋商邀請公告。

公告顯示:寧蕪鐵路擴能改造(江蘇段)工程今年開工建設。該項目江蘇段線路總長58.454千米,總佔地3840.49畝,估算總投資115.65億元,其中工程費用71.85億元,征地拆遷費用36.28億元。全線按電氣化復線標准建設,起於南京東站,沿仙西聯絡線及京滬高鐵廊道,上跨秦淮河后,下穿南京南站北廣場、京滬高和滬漢蓉等鐵路、寧安鐵路,並行滬漢蓉鐵路向西北前行,引入古雄車站,終於江蘇省界。

專家建議

寧蕪鐵路究竟給南京區域規劃帶來何種影響?

將南京千年文脈“一分為二”

“我們也應該從城市規劃的角度來看待寧蕪鐵路給城市帶來的影響,”南京城市與交通規劃設計研究院董事長、江蘇設計大師楊濤表示,寧蕪鐵路穿越的南京老城區段,沿秦淮河兩岸,是南京悠悠近3000年古都建都史的發源地。公元前472年,越王勾踐令范蠡筑城於今南京中華門外,史稱“越城”。越城遺址緊鄰寧蕪鐵路北側。巍峨的中華門瓮城遺址是馳名中外、具備申遺資格的明城牆的標志性建筑。與之呼應的洪武路—中華路—雨花路是南京六朝古都及后期南唐都城的中軸線,與寧蕪鐵路形成十字交叉。而明代朱棣皇帝為感念明太祖和馬皇后而修建的大報恩寺塔同樣緊鄰寧蕪鐵路。其前身是東吳赤烏年間(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中國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成為中國的佛教中心。2008年,從大報恩寺前身的長干寺地宮出土了震驚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頂真骨”、“感應舍利”、“諸聖舍利”以及“七寶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級文物與聖物。寧蕪鐵路南側是著名的雨花台風景區。雨花台曾是南唐高僧講經的神壇,又是南京這座千年都城城門外的制高點,歷朝歷代乃兵家必爭之地,發生過無數可歌可泣的故事。雨花台原本與越城、大報恩寺、秦淮河等連為一體的。自從寧蕪鐵路修建后,千年文脈被一分為二。

寧蕪鐵路搬遷后應如何規劃?

復興文化,重塑經典,打造世界級歷史文化經典場所

“寧蕪鐵路穿越了南京3000年古都軸線和文化長廊,串聯了諸多世界級歷史文化瑰寶。”楊濤認為,寧蕪鐵路的外繞搬遷,為復興沿秦淮河兩岸東西文化長廊,復原中華路—雨花路,中華門—雨花台歷史軸線,重塑世界級歷史文化名城的經典場景,提供了千載難逢的機會。

楊濤建議,該地段歷史風貌修復,不僅僅要考慮寧蕪鐵路搬遷后,地面空間的縫合,還要關注到緊鄰寧蕪鐵路的應天大街高架橋及其眾多橋墩對於該地段景觀、環境和風貌的分隔與不利影響。應該認真考慮和研究該區段局部高架橋改為地下隧道的可能性和技術方案。

此外,楊濤建議,該地區的城市設計及其相關聯的交通規劃設計,應該以該地段及周邊地區(包括秦淮河兩岸、明城牆、門東門西、雨花台風景區等)文物古跡遺產整體保護、歷史文化風貌整體修復為前提,立足打造世界級歷史文化經典場所這樣的宏遠目標。

寧蕪鐵路外繞方案能否進一步優化?

寧蕪鐵路搬遷應爭取“一步到位”

楊濤認為,寧蕪鐵路搬遷后,地鐵8號線和寧蕪城際軌道快線(S2線),將極大改善沿線居民尤其是板橋新城居民的出行。

記者了解到,目前協議中的外繞方案是小繞方案,原因是為了將線路銜接到保留使用的古雄貨站。古雄貨站最大的用戶是梅山鋼鐵廠。楊濤建議,考慮到梅鋼已確定今后3∼5年內停產搬遷,古雄貨站存在價值很快會消失,那麼,採用小繞方案的理由也就隨之消失。“如仍堅持採用小繞方案,佔據板橋新城南北中央區位的新建寧蕪鐵路勢必對板橋新城及其搬遷后的梅鋼廠區開發建設,對沿線居民的生活出行依然造成嚴重分割和阻隔。這顯然是不合適、不可取的。”

楊濤認為,比較理想的外繞方案是利用已建好預留下來的南京南站和西善橋附近3處下穿通道,在西善橋附近二次穿越寧安城際鐵路后,新建寧蕪鐵路線沿著寧蕪高速公路西側廊道,一直向南接入銅井站或江寧站。這樣既避免了預留下穿通道工程廢棄和二次投資浪費,更解決了寧蕪鐵路對板橋新城、梅鋼地區的分割和阻隔。更重要的是為進一步優化老寧蕪鐵路道路網、軌道網,創造更加理想的城市空間提供了極為難得的機會。

市民看法>>

規劃可廣泛征求市民意見

在記者採訪過程中,不少市民也不斷向記者發來對寧蕪鐵路的關心和思考。不少市民希望,寧蕪鐵路搬遷后的規劃,也可以廣泛征求市民意見。

“其實我最希望的,不是拆掉老的鐵路,或僅僅保留一段老鐵路,而是能用一種新的方式,哪怕做個兩站路的通勤也可以。這樣才能讓我們的后輩真正地感受到這段火車的歷史。真正的文物,不是陳列在玻璃櫃中,而是融入我們的生活。”有網友這樣建議。(徐媛園 戎毅曄)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