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央紀委國家監委網站報道,日前,海南省委召開市縣委書記集體廉政談話會,通報了海南建省以來查處的23名市縣黨政“一把手”嚴重違紀違法犯罪問題情況,用同級同類反面教材警示警醒全省的市縣委書記。其中一個典型案例是,楊思濤主政澄邁時有一項“創造發明”,以縣投資委員會代替縣委常委會和縣政府常務會決策重大事項,從而架空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使他能無拘無束地大搞“一言堂”。
楊思濤在澄邁工作17年,從副縣長到縣長、縣委書記,從副處級逐步晉升到正廳級,作為當地“一把手”,原本已是位高權重,偏還要“創造發明”出一個縣投資委員會,借以架空縣委常委會、縣政府常務會。他的“一言堂”因此登峰造極,民主集中制原則被完全繞開,“三重一大”議事規則形同虛設,內部監督成了“稻草人”和“盲人守門”。
事后看來,這種將個人凌駕於組織之上的“創造發明”,可謂此地無銀三百兩﹔但在彼時,由楊思濤親自“挂帥”的縣投資委員會,卻被美其名曰為投資客商開通的“綠色通道”。所謂“為一元錢投資服務”,理念貌似很先進,本質卻是“為一言堂領導服務”。“一把手”也是人,不可能無所不能,如果心血來潮大腿一拍,隨便說了算,其他人連參與討論的資格都沒有,不出問題的概率幾乎為零。
楊思濤落馬后,被查出非法收受賄賂共計人民幣3.38多億元(其中收受2.37億元未遂),數額特別巨大﹔此外,還因濫用職權造成國家經濟損失人民幣1234萬元。事實証明,當制衡制度約束無力,對“一把手”俯首貼耳,缺乏糾錯機制,給經濟社會造成的損失非常巨大。反過來,如果制衡制度足夠完善,既可避免造成過大損失,對官員本人亦未嘗不是一種警示與挽救。
說到底,楊思濤其實並沒有真正“創造發明”什麼,有沒有縣投資委員會這個機構,或者叫別的什麼名字都不重要,“一言堂”才是問題關鍵。君不見,在集體討論會上,單位“一把手”往往“提領子、定調子、劃框子”,然后等著別人“擁護”“支持”和“贊成”……凡此種種,可謂屢見不鮮。要把“一言堂”變為“群言堂”,避免“一把手”成為“一霸手”,必須規范行政決策程序,給權力念上“緊箍咒”。
沒有完美的個人,隻有協作的團隊。針對“一把手”權力過大的“一言堂”亂象,需要有針對性和可操作性地進一步明確“一把手”的權力邊界,在用人、用錢和重大項目審批等方面,嚴格強化民主集中制。與此同時,要把權力關進制度的籠子,堅持用制度管權、管事、管人,讓人民監督權力,讓權力在陽光下運行。
值得一說的是,2019年出台的《重大行政決策程序暫行條例》,從啟動決策、公眾參與、專家論証、風險評估、合法性審查、集體討論、決策執行和調整、法律責任等方面,提出了明確的程序和規范的要求,並且建立起了重大決策終身責任追究制度和責任倒查機制。隨著重大行政決策程序逐步完善,類似架空縣委常委會的“創造發明”,終將不復再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