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書記婁勤儉剛去調研的無錫離“影視之城”還有多遠?

2020年06月16日22:58  來源:新華報業網
 
原標題:省委書記婁勤儉剛去調研的無錫離“影視之城”還有多遠?

交匯點訊 6月12日,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在無錫調研,希望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更好地發揮平台作用,抓住技術變革帶來的機遇,進一步提升創新融合發展水平,多出有影響力的優質文化產品,加快打造國家數字文化產業高地,努力在新時代創造新的發展奇跡。

6月10日,位於無錫惠山區的錫西文化創意產業園一期開園。開園之際,正午陽光出品的《落花時節》、陳坤主演的《輸贏》、任嘉倫與邢菲主演的《烏鴉小姐與蜥蜴先生》等影視作品在園內開拍。此外,園區宣布打造蘇南最大的網絡直播培訓平台。

回想1987年,無錫與影視結緣,國內首家影視基地落戶於此。三十多年后,無錫影視產業頗具規模,那麼現在離“影視之城”還有多遠?

四大名著之三在此拍攝

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每天都有游客前往位於太湖之濱的無錫三國影視城,看著熟悉的場景,回憶起劇中“舌戰群儒”“劉備娶親”“三英戰呂布”等經典情節……

據統計,四大名著其中有三部在無錫拍攝。最早是1987年,電視劇《西游記》先在無錫取景拍攝。隨后無錫影視城開工,陸續建設了唐城、三國城和水滸城,分別用於拍攝電視劇《唐明皇》《三國演義》及《水滸傳》。

在電視劇拍攝完畢之后,影視城開始面向游客開放,成為了國家5A級風景區。除了中央電視台制作的歷史劇,之后還有《大明宮詞》《笑傲江湖》《大宅門》《射雕英雄傳》《美人心計》《那年花開月正圓》《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等影視劇在此拍攝。

可以說,從漢代到晚清,從寫實到虛幻,從宮廷劇到武俠劇,各類古裝劇集都有無錫的身影。

近年來,無錫也在積極探索其他影視產業形式。2009年10月,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正式啟動建設,2012年園區揭牌,2013年正式對社會開放,發展6年多以來,已經吸引了近千家國內外影視拍攝和制作企業入園,2019年園區產值達65億元,稅收貢獻6.4億元,帶動相關產業增加值近100億元,制作的內容也不再局限於電視劇拍攝。

綜藝節目方面,在騰訊視頻播出的音樂選秀節目《明日之子3》、在上海東方衛視播出的《中國夢之聲 我們的歌》、湖南衛視播出的音樂節目《幻樂之城》等都是在產業園區內錄制的。

電影方面,曾打破我國春節檔單日票房紀錄的電影《捉妖記2》,去年國慶期間上映的電影《中國機長》,2019年春節檔票房前三甲《流浪地球》《瘋狂的外星人》《飛馳人生》等影片也是在無錫拍攝制作完成。

未來,無錫數字電影產業園還將與恆信東方、中手游及華奧傳媒等聯手打造全球首個金庸武俠主題體驗館,這也是全球唯一獲得授權的金庸武俠主題體驗館。

今年春節唯一沒有跳票的電影《囧媽》也有部分場景在無錫拍攝。該片導演徐崢向媒體這樣描述自己在無錫拍攝的經歷:“一到棚裡,攝影組、美術組已把所有的工作安排好,場務會把地全部都澆濕,讓棚裡的空氣變得很好,食堂也會准備非常可口的飯菜,每天吃得都非常滿足,就像回到了家一樣。”

2012-2018年,無錫投入文化產業資金超過7億元。

去年9月,無錫接連出台了《無錫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三年行動計劃》《關於推動無錫市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推出18條政策,打造“文化影視之都”。

具體包括,首次入選“全國文化企業30強”,獎勵1000萬元﹔每新引進總投資在5億元(含)-10億元的項目,綜合獎補800萬元﹔影視后期制作技術服務達2000萬元,獎勵200萬元……

國內影視城“遍地開花”的背后

盡管中視無錫影視基地曾在90年代風頭兩無,但時至今日提起“影視城”,不少人第一個想到的是“家喻戶曉”的橫店影視城。位於浙江東陽的橫店是中國唯一的“國家級影視產業實驗區”,被美國《好萊塢》雜志稱為“中國好萊塢”。

據悉,橫店影視城現已有廣州街、香港街、秦王宮、清明上河圖、明清宮苑、夢幻谷等18處影視拍攝基地,在這些基地裡已拍攝了《英雄》《無極》《雍正王朝》《畫皮》《西游降魔篇》等在內的1200多部影視劇。

事實上,在影視行業發達的長三角地區,擁有橫店影視城、象山影視城、上海車墩影視基地、無錫數字電影產業園以及滁州長城影視基地在內的30多個影視基地﹔據山東廣播電視台旗下閃電新聞報道,截至2019年8月底,山東至少有19個不同特色與定位的影視城,全國大大小小的影視城更是多達上千個……

隨著“影視基地—拍攝電影—旅游參觀”的模式興起后,各地紛紛上馬建設影視基地,寄希望於影視基地可以一改當地旅游資源貧瘠的現狀,成為游客觀光打卡之地。

影視基地之所以能成為游客打卡地,源於被劇中角色或者情節所打動,在現實生活中再一次希望有更深入的了解或者沉浸式的體驗。近些年,游客除了在影視基地體驗以外,對於歷史劇的場景更樂意追溯源頭一探究竟。正如《那年花開月正圓》熱播,盡管部分取景於無錫,但陝西涇陽的周瑩故居一舉成為當年的熱門旅游之地,當地旅行社甚至推出了周瑩故居一日游。

中山影視城有限公司董事長喻立建表示,很多投資商想通過一部戲,建一座影視城,帶動當地旅游業,這種概念本身是錯誤的,影視城建設必須綜合周邊環境、自身特點、劇組需求去建。

事實証明,這一模式很快走入瓶頸。2013年,北京大學文化產業研究院影視中心調查顯示,國內影視基地中能夠盈利的比例僅5%,另有15%的影視基地勉強達到溫飽,而剩下約80%的影視基地處於虧損狀態。

與此同時,影視基地“千城一面”的現狀,更是令部分競爭力不強的影視基地“雪上加霜”。

從影視拍攝的角度而言,目前國內的影視基地已嚴重超載,“從春秋到漢朝,一直到民國,哪個時代的古建筑都有了”。喻立建說,爭相建設仿古建筑是很多影城都在干的事,且投資動輒數億元。現在中國上下五千年的古建筑,幾乎被仿建完了,“80%都是多余的。雷同造成了場租費的惡性競爭,你一萬,我八千﹔你八千,我五千”。

而從觀光旅游的角度來看,很難打動游客重復游玩。“首先是產品單一,無吸引力。”浙江傳媒學院副院長項仲平表示,中國許多影視城至今仍隻有觀光性的旅游活動,即隻能提供影視拍攝場景、影視服裝、影視道具等供游客觀瞻,沒有或者隻有很少參與型、體驗型的旅游產品。

因此部分影視基地失去了影視公司和游客的青睞,走進了惡性循環,最終迎來無戲可拍、無人游覽,慘淡收場。

無錫職業技術學院學者韓天應在深入無錫電影園區實地調查后,認為老牌影視園區靠著簡單場地租賃、觀光旅游的經營模式,已逐漸走下坡路,以無錫數字電影產業園為代表的影視文化全新載體正蓬勃發展起來,開啟了影視文化創意園區轉型的序幕。

與此同時,短短幾年時間,中國大陸地區的年度電影票房就突破600億元,成為全球僅次於北美的第二大票倉﹔而且隨著三四線城市以及縣城銀幕數量的增長,未來仍有成長空間。

無錫如何邁向“文化影視之城”

那麼成長空間在何處?不少業內人士認為,目前國內在影視產業在產業鏈上仍舊不完善。

4月29日,國家電影局召開電影系統應對疫情工作視頻會議,會議指出從中長期看,經濟下行壓力等多種因素疊加,將對電影產業格局、生產方式、經營理念帶來深刻調整,產生全方位、持續性的深刻影響,也是倒逼電影產業改革升級。

影視基地或者電影產業園作為電影產業的重要組成部分,同樣迎來新的變革。不僅要延伸產業鏈,同時要兼具多種功能。

近年來,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圍繞“影視科技拍攝”元素,積極打造現代電影產業鏈,著力提升發展品質。在剛剛過去的全國兩會上,據無錫市市長杜小剛介紹,在園區內,產業服務體系專業齊全,例如覆蓋影視拍攝全流程,為劇組免費提供科技影棚、外景協調、生活配套、后期制作、拍攝設備等各環節一條龍服務。

目前,園區已累計引入星皓影業、工夫影業、星紀元影視、倍飛視、億和科技、天工異彩等國內外知名影視企業800余家,年承接影視劇拍攝制作200余部,年立項影片120余部。

韓天應認為,影視園區兼具影視內容生產、影視人才培養、影視交易、影視消費、影視觀光旅游、城市公共文化集聚區等多元化能力,但影視技術(包括軟件、硬件)的研發生產、數字后期制作的品牌效應和影視高端人才的培養必須作為重點關聯產業,在影視產業運行過程中加以重點培育,使其逐步成為園區的財務支撐產業和產業轉型基礎。

“對於未來的發展,無錫國家數字電影產業園將借力於文化產業發展的強勁勢頭,加快數字電影文化產業的發展,不斷延伸產業鏈,提升核心競爭力,努力建成中國最大的影視產業集聚區、國際知名的電影拍攝制作基地、國家級的影視資產交易中心以及中國影視科技體驗城,力爭成為中國電影制作的‘領頭雁’。”無錫市委黨校王芳認為。

此外,無錫想要邁向“文化影視之城”,不僅要整合市內所有影視資源,此外影視基地之間的協同發展變得極為重要。

以無錫影視基地為例,形成了本地協作與周邊場景協作。在半小時拍攝圈內,無錫影視基地與華萊塢、梅園、惠山古鎮等形成緊密合作關系﹔在2小時拍攝圈內,與常州西太湖影視產業基地、浙江湖州影視基地以及上海車墩影視基地等實現無縫銜接式合作。

就在去年6月份,滬蘇浙皖主要影視拍攝基地倡議建立“長三角影視拍攝基地合作”機制,為協同發展邁出了重要的一步。具體內容包括:共同建立健全長三角影視拍攝服務體系,形成長三角影視拍攝咨詢協調服務一體化聯動機制﹔共同編制《長三角地區影視拍攝指南》,介紹長三角地區影視拍攝政策、資源和相關服務﹔共同參與上海國際影視節和長三角文博會等重要展會﹔共同建立長三角影視拍攝數據庫,等等。

那麼,隨著新一輪長三角一體化戰略的實施,未來無錫能否成為“影視之城”,我們將持續關注!(王靜)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