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適老化改造項目標准提升至2000元/戶”“9月底將全面推廣時間銀行”“年底前新增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4個”……南京市人大常委會6月15日召開新聞發布會,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南京市養老服務條例》將於7月1日正式實施。
●現狀
60歲以上戶籍老人佔比達22%
南京市人大常委會辦公廳一級調研員宋結勝就立法的相關背景進行了介紹:自上個世紀末我國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以來,老年人口數量快速增加,老齡化程度持續加深。對南京來說,比全國整整提前了10年進入人口老齡化階段。截至今年2月,全市60歲以上戶籍老年人已達156.8萬人,佔戶籍人口的22%。與此同時,全市老齡人口還在以每年4萬左右的速度持續增長。
●亮點
免費體檢高齡津貼“普惠享”
《條例》共9章74條,包括了居家、社區、機構養老、醫養結合、人才隊伍建設、扶持保障等內容。發布會上,南京市人大法制委副主任委員鐘連勇介紹說,《條例》既是綜合性立法,內容更加全面,也是社會性立法,特別強調發揮政府作用。
揚子晚報記者發現,在發揮政府作用方面,不僅體現了保基本,如加強政府對養老服務工作的領導,建立經費保障機制,引導養老服務業集聚發展﹔政府投資舉辦的養老機構保障弱勢老年群體的養老服務需求﹔政府為養老服務提供土地、金融、稅收優惠等。同時還體現了普惠性,如為本市戶籍並居住在本市的六十歲以上老年人提供定期免費體檢、意外傷害保險﹔八十周歲以上老年人享有高齡津貼、每戶每月享受一定時間的免費生活照料服務﹔屬於政府養老扶助對象的失智、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每戶每月享受一定時間的免費生活照料服務等內容。
“喘息服務”彰顯人文關懷
《條例》還結合南京養老實際,增加了長三角和南京都市圈區域養老協同、居家和社區養老服務、護理照料假制度、“喘息服務”等內容。
目前許多重度失能、失智老人主要由親屬居家照護,照顧負擔繁重,南京創新的“喘息服務”制度,通過政府購買服務的方式,按每天150元標准,每年為重度失能老人提供15天的免費照護,讓長期照料老人的親屬能夠“喘口氣”。揚子晚報記者採訪中了解到,目前南京已累計為兩千多名居家重度失能老人家屬提供“喘息服務”。
●舉措
已出台了4個配套政策
南京市民政局局長蔣蘊翔介紹,他們對《條例》逐條梳理,排出20項重點任務,並推動出台系列配套措施,確保《條例》剛性落實。目前已經出台了4項,主要包括明確本市戶籍年滿80周歲及以上老年人均可獲得尊老金﹔明確為本市戶籍80周歲以上老年人每月提供不少於2小時免費生活照料服務﹔升級適老化改造項目,並將改造標准提升至2000元/戶等。
與此同時,南京市民政部門還將進一步推動該市養老服務更高質量發展,年底前,保質保量完成新增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14個,為5000戶失能老人家庭開展適老化改造等民生實事項目。聚焦醫養結合突出問題,會同衛健部門整合醫療、康復護理和養老資源,引導和支持醫療機構與養老服務組織建立醫養聯合體,鼓勵醫療機構辦養老院,支持家庭醫生工作室設在社區居家養老服務中心。
9月底全面推廣“時間銀行”
時間儲蓄制度即“時間銀行”,也是南京的一項創新,作為一項探索,“時間銀行”有利於充分調動社會力量參與互助養老,鼓勵和支持低齡、健康老人為高齡、失能老人提供志願服務。
目前南京全市已建成877家服務站點,累計通過審核志願者7746名,服務對象7633名。9月底,民政部門將推動時間銀行在全市各區全面推廣,建立起政府主導、通存通兌、權威統一的時間銀行運行機制,進一步擴大社會力量參與,努力緩解養老服務力量不足的矛盾。(肖日東 薛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