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新技術加持新崗位涌現

2020年06月19日06:55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新就業形態,一片希望的田野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背景下,從生鮮電商、直播帶貨,到在線教育、遠程辦公等,新技術、新業態等催生的新就業形態蓬勃發展,既保障了人們正常生活,也提供了大量就業崗位。

獲得穩定收入

范先生去年在南京市秦淮區文安街租下一家快捷酒店,當起老板。“因為管酒店太煩,開車自由”,他雇了一個經理管理酒店,自己開起網約車。他告訴記者,2月初從外地回到南京后,他就復工開車,雖說那個月生意少,但酒店無法營業,開車畢竟有一份收入。

T3出行運營負責人介紹,2月該公司在南京有近3000名司機堅守崗位,保障市民出行。司機的收入構成是“基礎工資+提成”,公司還為司機繳納社保,給他們增添一份保障。

南京人陳安蘇是一名有十幾年從業經驗的導游,因為疫情閑在家裡,焦急地等待旅游市場復蘇。4月初他坐不住了,“不能坐吃山空,總要找點事做”。看到家門口有“餓了麼”外賣站點,他便去應聘外賣騎手。現在,他已在新崗位工作兩個多月,每天忙碌八九個小時,月收入六七千元。

據外賣平台“餓了麼”統計,疫情發生以來,在新注冊騎手同比增幅前十的省份中,江蘇位列全國第四﹔江蘇新注冊騎手中,來源前三行業為服務業、制造業和消費品業﹔江蘇新注冊兼職騎手,月均增加收入約2600元,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在新零售業態“盒馬鮮生”,超過50%的配送員每月收入超過8000元,最高達1.5萬元以上。這份收入吸引不少人加盟,南京“盒馬鮮生”配送員人數,6月比3月增長30%。

南京大學社會學院教授、南京大學就業質量研究中心主任方長春表示,新就業形態主要指通過互聯網平台提供商品或服務、一定程度上表現出“去雇主化”的就業形態。新就業形態既吸納高技能人才,也接收體力勞動者,他們通常以個體化、分散化的方式進行勞動,工作場所、時間、方式具有靈活性。越來越多的新生代勞動者,選擇新就業形態。

開掘就業潛力

1995年出生的王在盛,4月注冊成立句容在盛文化傳媒有限公司,為網店做店鋪問題診斷、圖片視頻拍攝、客服技術指導等方面的運營服務。從事電商運營5年多,他清晰地感受到商家上線意願越來越強烈,於是決定自己創辦公司。

“疫情發生以來,直播特別受網店重視,有的網店做一場直播,隻能賣一兩百元,就請我們策劃、指導,做示范直播。”他說,“很多網店主動找上門,我已經接下十幾家網店的單子。公司開始隻有3個人,現在8個人,我還在招人。”

連雲港人孟敬德是淘寶上的彩色寶石“頭部賣家”,兩年前開始直播賣貨。疫情發生后,他專攻線上直播。5位主播輪流,24小時不停,5月店鋪的營業額從去年同期的500萬元增至700多萬元,預計6月可以突破800萬元。生意越來越好,孟敬德最近又招了6名員工。

“淘榜單”數據顯示,3月-5月,江蘇淘寶主播數量同比增長近3倍,他們帶的貨可謂應有盡有。

新業態蓬勃發展,新技術加持推動,新崗位隨之不斷出現。25歲的孫雲龍是“餓了麼”的外賣規劃師,負責為新入駐商家提供菜單規劃、店面裝修、上線培訓等服務。春節期間,他精心策劃的特色“火鍋外賣”大賣,成功地幫助南京一家火鍋店渡過難關,不僅避免了儲備食材浪費,銷售收入還足以支付員工工資等開銷。因為疫情,很多堂食為主的餐飲店紛紛開辟線上銷售,“孫雲龍們”的工作量暴增兩三倍,平台不得不新招一批外賣規劃師。

據5月發布的《2019-2020微信就業影響力報告》,微信生態內涌現的新就業形態,創造了大量兼職就業、靈活就業崗位。2019年微信帶動的直接就業中,近六成為兼職就業,崗位多達1519萬個,主要是以技能輸出為主的教育類服務、投稿寫作類、自媒體類、電商類、理財類和表情設計類。

阿裡經濟體相關負責人介紹,在創造新崗位、新機遇的同時,阿裡經濟體還與各方聯動開展“雲招聘”,助力江蘇就業市場復蘇。

盡快補齊短板

當前,呵護、促進新業態發展,保住已有崗位、增加就業機會,已成各級政府部門的普遍共識。泗洪縣大樓電商產業孵化園,有68家電商企業、個體工商戶入駐。它們運營200余個網店,日均發單超1.2萬件。為減小疫情影響,孵化園除延續首年入駐商家費用全免優惠,還為需要入駐超過一年的商戶減免兩個月房租、管理費。大樓街道就業創業辦副主任張丹丹說,5月孵化園商戶經營基本恢復正常,保持了疫情前將近200人的用工規模。

方長春提出,新就業形態的具體形式豐富多樣,除了與平台經濟相關的網約車、外賣配送、各式遠程在線服務等,還有多個雇主“共享”一個員工、一個雇主雇佣多人“組成”一個全時崗位等。傳統就業形態存在明確的雇佣關系,而新就業形態下,勞動者與平台通常就特定事項建立臨時、鬆散的合作關系,並且存在勞動者同時與多個平台建立合作關系的情形,打破了傳統雇佣關系。現行勞動法律法規主要針對傳統雇佣關系,對新就業形態的適用性大大下降,因而勞動者權益維護變得更為復雜。“勞動者與平台之間、勞動者與服務對象之間的糾紛處置,勞動者的勞動安全保護、社會保險和福利權利保障等問題,都是需要加緊研究、盡快補上的短板。針對新就業形態從業者或擬從業者的公共就業服務,也需要盡快跟上。”

今年全國兩會期間,省人社廳廳長戴元湖在接受採訪時表示,在江蘇,近年來“新就業形態”對城鎮新增就業的年貢獻率保持在10%左右。新就業形態對保障勞動者合法權益提出挑戰,省人社廳將認真研究新就業形態下勞動用工的特點、趨勢和相關政策措施,切實維護勞動者合法權益。

補短板、促發展,就業容量大、進出門檻低、靈活性和兼職性強的新就業形態,將成為更多人“希望的田野”。(徐冠英 劉 霞 姚依依)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