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報》2020年6月20日1版 版面截圖
原題:前五個月實際利用外資同比增長一點五倍多
蘇州 再展開放創新合作優勢(在危機中育新機 於變局中開新局)
今年前5個月,江蘇省蘇州市實際利用外資59.05億美元,比去年同期增長157.5%,增量和增幅均創歷史新高。
新冠肺炎疫情沖擊之下,蘇州吸引外資何以逆勢上揚?“進一步優化營商環境,推出‘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攜手‘雲招商’全天候吸引投資,是其中重要因素。”蘇州市商務局局長方文浜說。
今年1月上線的“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是個網上招商平台,旨在全面推介蘇州營商環境、投資政策和投資信息空間布局,為外資等各類資本選擇蘇州、投向蘇州提供服務指南。現有電子圖5張,分別為投資考察線路圖、平台載體導引圖、產業用地供應圖、投資合作機會圖、產業鏈全球合作對接圖。
作為外向型經濟重鎮,蘇州外貿依存度高,受外部環境影響程度深。“改革開放以來,蘇州創造的業績,靠的是開放、創新與合作。”江蘇省委常委、蘇州市委書記藍紹敏說,“直面當前困難和挑戰,化危為機開拓新局面,依然要靠開放、創新與合作。”
亮出招商家底,有圖有服務
正是借助“蘇州開放創新合作熱力圖”,方達醫藥技術有限公司投資1.5億美元的生物醫藥項目選擇了蘇州。
方達醫藥是一家成立於國外、支持藥物研發的服務性企業,去年底決定擴大投資,3月12日簽約落戶蘇州吳中經濟技術開發區。
“我們是仔細研究熱力圖后,作出投資吳中決定的。這裡發展生物醫藥產業的氛圍,以及對整個產業鏈的精心打造,最吸引我們。”方達醫藥執行副總裁、中國區總經理張天誼說,方達發展所需要的上下游伙伴以及產業生態圈,蘇州都具備。
現階段,熱力圖包含106條投資考察線路、230個可用招商載體、68.8平方公裡產業用地、718條投資合作項目需求……“一圖打開,一目了然。這是蘇州對全市招商資源首次進行系統整理,將原本散落在各個板塊以及商務、發改等多個部門的數據庫與基礎地理信息大規模融合,幾乎囊括投資者的所有剛需信息。”熱力圖專班二組組長張宏介紹。
“按照傳統渠道,這麼大的范圍和體量,投資商很難做到全面了解。有了熱力圖,選哪、選誰都有了基礎依據。”太倉市委書記沈覓介紹,首期投資1000萬美元的柯銳世低壓鋰離子電池工廠,注冊外資3796萬美元的新能源汽車零配件生產企業銳澤科技(太倉)有限公司,都經熱力圖引導落戶太倉新能源汽車板塊。今年前5個月,太倉市實際利用外資5.73億美元,同比增長125%。
“有圖還要有服務。”方文浜介紹,蘇州從各個板塊抽調招商負責人,成立項目小組當好“店小二”,在投資計劃、土地挂牌、規劃建設、開工准備等方面做好在線服務。截至5月底,熱力圖點擊量超過31萬次,獲得項目線索近500條,產生有效意向的項目超100個﹔全市“雲簽約”外資項目超過50個,投資總額超過50億美元。
迎來金鳳凰,功夫更多在“圖”外
“熱力圖上的‘歐美智造合作之旅’路線吸引了我們,通過實地探訪,集團決策層感受到昆山市高端裝備制造業的活力。”德國BBS自動化集團中國區投資總部總經理劉春艷介紹,集團的研發及制造中心基地項目,經3次洽談后,順利落戶昆山開發智能制造產業片區。“選擇昆山,是因為這裡的產業積累、未來規劃以及營商環境,讓我們看准了現在,也看到了未來。”
“用好熱力圖,關鍵是下好‘圖’外功夫。”蘇州市市長李亞平說,真正吸引投資者的,是熱力圖背后的投資機會和營商環境。
3月13日,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項目落戶昆山,這是星巴克在美國以外布局的最大一筆生產性戰略投資。“中國是我們最重要的市場之一,而星巴克中國‘咖啡創新產業園’則是我們一項意義深遠的戰略投資。”星巴克咖啡公司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凱文·約翰遜表示,項目尚未落戶,星巴克便體驗到了蘇州的熱誠服務。疫情防控期間,昆山開發區專門成立服務團隊,一面做好精准防控,一面為星巴克做好產業規劃。
3月28日,蘇州市委和市政府召開營商環境創新大會,發布蘇州營商環境政策最新升級版《蘇州市優化營商環境創新行動2020》,意欲打造“蘇州最舒心”營商服務品牌。
接下來,蘇州計劃推出人才創新合作熱力圖、工業互聯網5G熱點分布熱力圖,同時提升平台篩選搜索功能,新增即時交互功能,引入用戶管理系統,加快數據更新頻率,開辟產業信息對接“集市”。方文浜說,希望通過一整套熱力圖,形成蘇州全方位開放合作創新推介平台,成為不落幕的“招商會、交易會、對接會”,在常態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建立線上線下全天候開放合作創新機制。
創新用地模式,畝均效益助推高質量發展
德國BBS自動化集團研發及制造中心基地項目落戶昆山之前,昆山市在用地會審時提出,提高土地利用率,100畝用地核減為80畝。
“蘇州產業門類齊全,平均每平方公裡用地創造超過2億元產值,但大而不夠強、結構不夠優,80%的產業用地隻貢獻20%的稅收。”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有關負責人表示。
黃橋街道,是熱力圖上的一個點。作為老工業鎮,黃橋街道產業用地已達極限。當地在產業用地上規劃高層廠房,平均容積率由原先的不足0.5提升至2.5,置換出近2平方公裡的工業用地。蘇州新推出的68.8平方公裡可用產業供地,就是這樣“一處一處摳出來的”。
過去的“先招商后落地”也已轉向如今的“以地招商”。按照“產業基地—產業社區—產業集聚區”進行分區的產業用地熱力圖中,標注了45個區域近期可供的產業用地,並逐一對應重點招引產業類型。
花力氣騰挪出一定數量的產業用地,蘇州把功夫下在了提質上:以集約用地和畝均效益為抓手,引導產業規模集聚、高質量發展,目標直指提升產業含“綠”量、產出含“金”量、科技含“新”量。
3月25日,蘇州敏芯微電子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競得位於納米城環路西的一宗工業(研發)用地,這意味著蘇州首創的產業用地分段彈性年期(10+N)挂牌出讓模式正式落地。出讓協議規定:10年期(前段)內,企業需按照包括投資強度、達產時間、畝均稅收等要求的《產業發展協議》履約考核﹔經過政府監管方考核通過的,可以受讓N年期(后段)土地使用權。
“市區大部分工業用地出讓都將採用彈性年期。”蘇州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權益處工作人員馬健德介紹,蘇州建立了以投資總額、產出效益、利用強度等為主要指標的綜合評價體系,根據項目產業類型、用地特點、生命周期以及投入產出要求等,實行定制化的供應方式、供地價格、出讓年限、轉讓條件,服務初創期、成長期、成熟期、轉型期等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用地需求。
創新以地招商模式,高效率、高效益配置土地資源,蘇州正不斷推出實招硬招。
《人民日報》2020年6月20日1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