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到了,氣溫一天天升高,我們開始愛出汗了,尤其是胖的人,動不動就出汗。很多人說出汗是好事,可以排毒,也有人說出汗是“虛”的表現,針對這個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到底怎麼認識呢?
中醫認為汗為心之液,人體津液,隨著陽氣推動、陽氣蒸迫,就從身體裡出來了生成汗液,《素問·陰陽別論》說:“陽加於陰謂之汗。”就是這個意思。正常的出汗是人體的生理現象,屬於人的適應性反應,比如在天氣炎熱、穿衣過厚、飲用熱湯、情緒激動、勞動奔走等情況下,出汗量較正常增加,但出汗的量一般不會太多,大多為一時性的。若排除上述外界環境因素影響,在頭面、頸胸、四肢、全身出汗超出正常者,就是異常出汗,稱為“汗証”。
下面就來舉幾個異常出汗的例子,方便大家更好地認識:
1.自汗:不論早晚,是否活動,也不受天氣冷熱等因素的影響,時不時就出汗,活動的時候尤其明顯,休息之后緩解不明顯。
2.盜汗:熟睡時出汗,醒來出汗就停止,常常醒來后發現皮膚濕潤有汗珠,或床單、衣服汗濕。
3.黃汗:出的汗為黃色,容易沾染衣服,以腋窩處最為明顯。黃汗可見於患黃疸病的病人,也可見於無明顯黃疸的患者。
4.頭汗:出汗部位在頸部以上,以頭面部為主,常不自主出汗。
5.額汗:不論氣溫高低,隻有額頭出汗。
6.半身汗:出汗隻在身體一側,多見於肌肉萎縮、中風及截癱病人,汗出常見於健側,無汗的半身常是病變的部位。
7.手足心汗:手心、足底常常出汗。
8.胸汗:胸前出汗。
9.陰汗:前陰處常有濕汗,嚴重時大腿根部內側也潮濕。
汗証是人體陰陽失調、肌表腠理開合功能異常而導致的汗液排泄失常,病因多為體虛又感染風寒、大病初愈身體虛弱、思慮憂愁過度、情緒不好、偏好進食辛辣食物等,症狀嚴重的時可能困擾我們的日常生活。
那麼針對異常出汗,我們有以下建議:
1.加強鍛煉,增強體質,少食辛辣上火食物,切勿飲酒,適量增加高蛋白質食物增加免疫力,避免思慮過度,保持心情愉悅,注意勞逸結合。
2.被褥、鋪板、睡衣等,應經常拆洗或晾晒,保持干燥,並應經常洗澡,以減少汗液對皮膚的刺激。出汗之后應及時擦干汗液,更換內衣,避免受涼感冒。
3.個人體質不同,出汗原因也不盡相同,千萬不能盲目瞎對照,更不能囿於“自汗屬陽虛,盜汗屬陰虛”之說,胡亂進補食物或藥物,最好因人施藥、因人施膳。
4.甲亢、糖尿病、低血糖、肢端肥大症、嗜鉻細胞瘤等疾病可導致繼發性多汗,及時就醫針對病因治療,效果較好。
本文由武漢市第一醫院老年病科吳艷霞主任進行科學性把關。(趙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