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惠山區山南頭盤活閑置農房成增收"金手指"

2020年06月26日11:14  來源:無錫新傳媒
 
原標題:盤活閑置農房成增收“金手指”

  近日,農房閑置率近70%的陽山鎮山南頭自然村熱鬧起來,70歲的劉建明、50多歲的張軍林等4名農民將家裡閑置多年的房子拾掇起來,准備開民宿、農家樂。“惠山區去年被列為全省盤活利用閑置農房改革試點,‘山南頭’作為區裡的試點先行先試,大家的積極性高漲,預計到今年可盤活10戶。”“山南頭”所在行政村——桃源村書記張谷說,運營成熟后這些農戶經營性收入一年將增加500萬元,村集體年租金收入增加10多萬元。

  閑置農房處置已成為鄉村振興不容忽視的問題。“山南頭”地處陽山鎮東南大門,3年前農戶由120戶減少到41戶,且多為老年人,房屋外牆或泥灰駁落或污跡斑斑,蚊蠅亂飛。“區裡不少村庄也有類似現象,這既不利於打造產業興旺、生態宜居的鄉村新風貌,也難以讓村民提升獲得感、幸福感。”惠山區農業農村局人士說。

  2018年,中央一號文件首次明確宅基地所有權、資格權和使用權三權分置,為盤活閑置農房奠定了政策方向。但由於缺少相關細則,對閑置農房的界定、盤活利用的方向等吃不准,全市閑置農房盤活利用並不活躍。至去年年中,山南頭自然村僅3戶閑置農房敲定要改建成民宿。

  圍繞盤活閑置農房,區農業農村局多次到鎮、村走訪、座談。“在規劃保留村庄內,不存在嚴重的安全隱患、符合消防要求的農戶閑置住房、村集體閑置房屋應能用則用”“閑置農房可用於發展鄉村旅游、農村康養服務,也可用於教育文化等配套服務、文創服務以及農產品冷鏈、初加工等一二三產融合發展項目”……這些話語猶如“指路明燈”,讓桃源村等鄉村增強了盤活信心。

  盤活閑置農房初期資金壓力大怎麼辦?將閑置農房折價入股參與經營,待贏利后按比例分紅是有效辦法。張谷介紹,村裡正在開展與之類似的閑置宅基地折價入股,即村集體將3.5畝閑置宅基地折價入股,與區總工會聯合開發配有餐廳、咖啡吧、酒吧等設施的大型培訓中心,項目投資2000萬元以上。這樣合作方在建設期間以及經營初期無需繳租金,有效減輕了資金壓力。這種方式能吸引更多市場前景好、團隊能力強的企業參與鄉村產業發展。

  對於項目體量大,需要閑置農房數量多,且需村集體多方協調的項目,“集體收儲”是良方。村集體將“山南頭”村民陳芳家長久不用的2幢老房子和隔壁2幢老房一起收儲,統一租賃給“即見桑梓”經營民宿,並投入90萬元建設資金。“好處是企業遇到內部裝修需要破牆等問題,找村集體就能很快解決,無需一家一家去磨嘴皮子,收儲后由村集體給村民支付租金,村民更為放心。”張谷說。2019年“即見桑梓”入駐,僅11月、12月試營業,其營業額就達20萬元。

  有效盤活,前提是規范。“山南頭”這兩年形成了農戶申請、村集體初審、鎮相關部門審核后備案的流程,使盤活的每個節點都可控、可追溯,最大限度避免了矛盾糾紛。據了解,在試點村的基礎上,惠山區近日已出台相關改革試點意見,對什麼樣的閑置農房能盤活利用,盤活利用模式、流程和方向等作了明文規定,並在全區內推廣。“閑置農房要始終姓‘農’,不能以租賃方式變相進行農房或宅基地買賣,不能改建別墅大院、私人會所、辦工業企業等”“村民提出申請后,村集體要在5個工作日內出具初步審核意見,鎮(街道)在5個工作日內審核”……系統的制度設計使閑置農房盤活利用更具操作性,並將推動其步入更寬敞的通道,進一步激發農村產業活力。(朱雪霞)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