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化改造 南京建鄴老舊小區變身"智慧小區"

2020年06月30日09:01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刷臉”進門入車庫 “刷卡”充電倒垃圾

鴻達新寓小區單元門裝有人臉識別系統。 南報融媒體記者 鐘太昌攝

房屋破舊、設施不齊、停車難……這是不少人對老舊小區的印象,然而,近年來,我市許多老舊小區在改造中,紛紛融入“智慧”元素,引入智慧化設施,為居民帶來更便捷、更智慧的生活,也探索出一條城市智慧化管理的新路徑。

“臟亂差”變“智慧化”,居民幸福滿滿

“識別成功,請進入!”昨天上午,家住建鄴區興隆街道鴻達新寓小區居民徐女士買菜回來,站在單元門前,人臉識別系統發出一聲提示音后,大門緩緩打開。對於這個新“鄰居”,徐女士贊不絕口:“以前出門,有時會忘記帶鑰匙門卡,隻能在門口干等。現在好了,出門再也不怕忘記帶卡帶鑰匙了!”

不僅僅是單元門,記者現場看到,鴻達新寓小區大門口、非機動車車棚門上,都用上了人臉識別系統。“不僅方便了業主,而且外面的人進不來,提高了小區的安全性。”小區物業公司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自從有了人臉識別系統,配合全方位的監控探頭,偷盜現象再也沒有在小區出現。

小區一角,一座嶄新的智能垃圾房已經啟用,居民刷卡投放垃圾后,即可積分兌換物品,根據積分的專用二維碼,還可以追溯每家每戶垃圾分類投放是否正確。非機動車車棚裡,還安裝了帶有自動斷電功能的智能充電樁。“電瓶車充電時間過長,溫度過高,容易發生電池自燃。智能充電樁偵測到電源電流過大的情況下,會自動斷電,不會產生二次蓄電或者長期充電的現象,減少了安全隱患。”小區改造項目經理史兵介紹。

融入智能化元素,破解老舊小區管理頑症。鴻達新寓是個有著20年歷史的老舊小區,過去,房屋外立面牆體滲水、表面污濁,路面開裂、路牙缺損,線路雜亂。2019年以來,經過整治改造,不僅提升了小區“顏值”,還讓小區裝上了智慧“翅膀”,大幅提升了居民對城市建設的認同感和獲得感。“‘臟亂差’的老舊小區,變身便捷高端的智慧小區,讓我們感覺幸福滿滿!”徐女士說。

不僅“漂亮”還“聰明”,智能化改造悄然“流行”

在改造中,老舊小區不但變“漂亮”了,也變得更加“聰明”,近年來,這樣的變化在我市悄然“流行”:

建鄴區莫愁湖街道在老舊小區改造中,加入微信開門功能,不僅業主回家時可通過微信開門,有訪客來訪時,也能不用起身用微信授權開門,小孩放學回家用手環開門,老人還能用IC卡開門﹔

秦淮區華盛園小區,採用脈沖電子圍欄系統、進出口人臉抓拍系統、小區人行管控系統、高清車牌識別系統、安防監控中心、綜合管路等智能化管理手段,保障小區安全﹔

棲霞區燕子磯街道太平村社區,引入電動車智能充電裝置,方便了居民,消除了安全隱患,織密了老小區“安全網”﹔

鼓樓區中央門街道新門口18號小區,啟動人臉識別智能門禁,系統識別距離在50厘米到5米之間,既方便又安全,小區真正實現了封閉式管理﹔

……

對於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的“流行”,一些相關領域的企業感觸尤深。“2016年,公司剛開始在南京做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時,隻有40%左右的小區有智能化改造的需求,大部分採取的還是傳統的改造方式。到現在,這個比例已經提高到90%左右。”南京新中安物聯網技術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鄒傳江介紹。近年來,公司推出智慧社區項目,小區訂單數逐年上升:2016年26個、2017年85個、2018年136個,2019年上升到210個。“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正在逐漸受到大眾和市場的認可和青睞。” 鄒傳江說。

專家: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大有可為

“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對居民的生活品質來說,是較大的提高,同時,這也是推動住宅領域供給側改革的有效路徑,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求和消費升級的有效抓手。”南京市社會科學院副研究員、南京城市戰略研究院專家鄭瓊潔認為,這對建立安全、有序、高效的智慧城市,有著重要意義,“通過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建立高效、有序、便捷、安全的智慧樣本,從家庭互聯、社區互聯、城市互聯,到實現國家互聯。”

鄭瓊潔也提醒,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中,應該避免一刀切,要因地制宜,靈活化建設﹔同時,也應避免簡單的智能化產品安裝的“孤島”現象,更要注重后續智能化家居產品的互聯互通,推動無線快速落地,真正實現快速智能化改造。

“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是大勢所趨,應該予以重視、積極倡導。”鄭瓊潔表示,南京老舊小區眾多,同時也有眾多很好的領先智能家居產品與解決方案提供商,在老舊小區智能化改造方面,將大有可為。

南報融媒體記者 鐘太昌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