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三角的江蘇:滬蘇通鐵路背后的夢想與實踐

顧姝姝、王繼亮、朱殿平

2020年07月02日06:58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滬蘇通鐵路通車,南通20年前的夢想一朝實現。許叢軍攝

7月1日,滬蘇通鐵路正式開行。這是江蘇“第四城”南通的高光時刻,20年前的夢想一朝實現。“本世紀初,南通就提出了通滬鐵路的願景,當時就是希望鐵路能直通上海。”南通市交通運輸局黨委副書記顧欣榮回憶說。

此番,滬蘇通鐵路一期工程從南通跨越長江,經張家港、常熟、太倉進入上海。這意味著,南通至上海間鐵路出行無需再繞道南京,最快旅行時間隨之壓縮到66分鐘﹔蘇南三個縣級市也由此告別“地無寸鐵”的歷史,一舉接入長三角鐵路網。這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下稱《綱要》)去年實施以來區域交通對接的最新成果。

一年來,從交通互聯到產業協同、環境共治,“長三角的江蘇”愈加旗幟鮮明。作為江蘇貫徹落實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國家戰略的任務書和路線圖,《〈綱要〉江蘇實施方案》已於今年4月份出台,未來,更多務實之舉已在路上。

“軌道上的長三角”漸行漸近

6月,滬蘇通長江大橋工程收尾了,橋梁裝吊工高金成終於有時間放鬆下來。“我在這座大橋上干了6年,這也是我1988年工作以來參建時間最長的一座橋。”高金成說,自己與家人團聚的時間很少,一年不過個把月。和他一樣數以千計的大橋建設者每天工作10多個小時,在每一道工序上精益求精。

大橋全長2300米,是滬蘇通鐵路跨長江控制性工程,也是世界上最大跨徑公鐵兩用橋。“重點交通工程工期隻能緊不能拖。”大橋指揮部常務副指揮長張貴忠介紹,在大橋施工高峰期,同時施工的建設者超過5000人,場景甚為壯觀。

顧欣榮此前在南通市鐵路辦工作多年,見証了滬蘇通鐵路和大橋建設的艱辛歷程。他說,20年前,南通就提出了通滬鐵路的概念,可直至2008年蘇通大橋建成通車,也只是解決了公路過江的難題。2012年底,這座公鐵兩用橋可研審批通過,2014年3月開工建設,新近被正式命名為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這是長三角一體化的一個標志性工程,對南通跨江聯動、融入蘇南、接軌上海起到重要的推動作用,也將為蘇中、蘇北地區迎來更大發展空間。”顧欣榮說。

“軌道上的長三角”漸行漸近。在鐵路對接上海方面,不僅南通,江蘇的揚州、泰州、鹽城等地同樣期待。原來,揚州、泰州市民可以通過連接滬蘇通鐵路的寧啟線到達上海,而鹽通鐵路也將在年底建成通車,屆時可與滬蘇通鐵路對接,鹽城融入上海都市圈指日可待。

又一個好消息是,通蘇嘉鐵路(江蘇段)項目目前進入公示期,這條設計時速350公裡的高鐵項目北起滬蘇通鐵路南通西站,南至滬昆高鐵嘉興南站,未來將進一步打通南通向南的鐵路通道。

圖為位於江寧—博望一體化示范區內的南京奧特佳生產線。企業供圖

跨省毗鄰地區一體化發展“試驗田”

丁濤從南京的公司總部去一趟安徽馬鞍山的江寧—博望一體化示范區,開車隻要40分鐘。作為南京奧特佳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他5年前已在馬鞍山市博望區投資建廠,“當時周邊還很荒”,沒想到會趕上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的政策風口。2019年底,得知南京、馬鞍山兩地要建一體化示范區,丁濤果斷啟動了在博望區的二期項目。

博望區地處南京市江寧區之南,交界33公裡。“支持江寧—博望等省際毗鄰區域開展深度合作”,這是《綱要》中明確的意見。兩地動作很快,江寧—博望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指揮部去年11月就實現合署辦公,首個年度工作計劃新近也出爐了。雙方毗鄰地區30平方公裡的核心區是示范區發力的重點。

看好一體化示范區發展前景的還有南京騰亞精工科技有限公司。1月份考察,3月份簽約,這家本部位於江寧區的企業投資20億元的研發與制造基地項目已火速在示范區落地。公司副總經理孫德斌表示,除了地域相鄰,作為“刃具之鄉”的博望有著良好的產業配套基礎,更令人期待的是可以預期的產業政策和營商環境。“我們考慮把幾個事業部整體搬遷到示范區內,並新增9條生產線,同時投資建設國家級的技術中心。”他說。

“土地資源約束已日益成為制約城鄉空間發展的主要瓶頸之一。”在江寧區發改委相關負責人看來,江寧與博望共同打造一體化示范區,可以實現博望區的發展空間、政策優勢與江寧區的人才資源、管理經驗之間的優勢互補,積極承接江寧部分產業打包組團搬遷轉移。據統計,目前示范區內已落戶工業企業60多家,其中長三角地區的佔到六成。

就南京而言,除了南部與安徽馬鞍山毗鄰,北部還與安徽滁州接壤。同樣的,南京市江北新區、浦口區也分別與滁州方面形成了頂山—汊河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浦口—南譙跨界一體化發展示范區。

太浦河北岸環境治理后的風光。蘇州吳江區委宣傳部供圖

水環境跨界治理有了“組織”

作為國內首個省級行政主體共同編制的跨省域國土空間規劃,《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國土空間總體規劃(2019-2035年)》草案正在公示。

據了解,這個示范區去年11月揭牌,總規范圍包括上海市青浦區、江蘇省蘇州市吳江區、浙江省嘉興市嘉善縣“兩區一縣”約2413平方公裡的行政轄區,其中吳江區黎裡鎮、青浦區的金澤鎮和朱家角鎮、嘉善縣的西塘鎮和姚庄鎮是先行啟動區,面積約660平方公裡。

示范區內一條太浦河上承東太湖,下接黃浦江,流經江浙滬15個鄉鎮。“這裡是太浦河汾湖段,河這邊是我們汾湖灣村,對岸就是浙江嘉善的湖濱村。”吳江區黎裡鎮汾湖灣村黨總支書記、村級河長沈曉華指著太浦河說。

過去,令沈曉華苦惱的是,河道上下游、左右岸各自為政,治理缺乏協調性,跨區域的河道治理管護落地難。“以打撈水葫蘆為例,由於大小河網密集相通,如果這頭打撈了而那頭不動,風一吹就會四處漂散,因此大家都沒有積極性,天長日久成了‘三不管’。”他說。

2018年底,沈曉華牽頭組建“吳根越角黨建生態圈”,江浙滬三地6鎮18個村加入,這讓水環境跨界治理有了“組織”。隨后,青浦、吳江、嘉善多次開展交界區域聯合治水行動,逐步建立了“聯合河長制”,三地共聘聯合河長73名。

對於長三角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江蘇板塊的生態責任,江蘇省自然資源廳二級巡視員宋玉波表示,吳江區的生態保護紅線面積佔示范區的70%,目前已實施了太浦河藍帶計劃,近三年圍繞治違、治污、治隱患工作累計投入資金90億元,“下一步,我們將積極協調各方加快探索建立綠色發展生態補償機制。”

在生態環境一體化背景下,地處蘇皖交界地帶的石臼湖也實現了聯防聯治,它分屬南京市溧水區、高淳區和安徽馬鞍山市博望區、當涂縣,過去同樣因為涉及不同行政區域存在治理上的難題。據南京市高淳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指揮部辦公室專職副主任孫鐘勤介紹,2017年4月,“三區一縣”達成石臼湖綜合共治聯管協議,如今除了定期召開聯席會議外,還定期開展聯合巡湖,對水環境違法行為進行聯合督查。

“沿湖4個段有什麼問題大家都會提出來,以前會覺得不好管別人的事情,現在完全不存在,這也表明了大家聯防聯治的態度。”孫鐘勤告訴記者,目前圍網養殖破壞生態、影響候鳥遷徙等問題基本解決,石臼湖湖心斷面水質去年達到Ⅲ類目標,水環境保護取得明顯成效。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綠色是高質量發展的底色。理念一致,相向而行。“江蘇是長三角一體化的積極參與者、有力推動者和堅定執行者,要始終把建好‘長三角的江蘇’作為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加快建設‘強富美高’新江蘇的重大戰略機遇。”江蘇省發改委主任李侃楨說。

(姚雪青對此文亦有貢獻)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