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推進惠民工程 提升居民幸福感

2020年07月07日15:27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看病不用過江 孩子就近入學

五年彈指間,江北新區華麗蝶變,變化的不僅是經濟數據和城市形象,還有民生事業的突飛猛進、社區治理的精益求精。五年來,江北新區大力推進惠民工程,持續提升居民的幸福感——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五年間新區能夠吸引80萬新增人口在此落戶。

社區是城市的最小單元,作為江北新區眾多社區中的普通一員,泰山街道大華社區的居民感受,便是這座幸福之城加速崛起的見証。

配套升級,看病不用過江,孩子可就近入學

家住大華社區錦繡華城小區的范遠飛,回想起這幾年孩子上學的經歷直呼幸運,“我老家在徐州,到南京工作后能夠在這裡安家,孩子可以就近入學,我和妻子都感覺很滿意。”

范遠飛介紹,最初買房的時候,家門口的公辦幼兒園隻有一所,當時還有點擔心。沒想到江北新區成立后,經過幾年發展,家門口新增了4所幼兒園,孩子到了年齡便順利入學。去年,孩子從幼兒園畢業,進入浦口實驗小學。范遠飛說:“浦口實小教學質量很不錯,而且就在家門口,接送非常方便。”

在距離錦繡華城小區不遠的地方,江北新區豐華養老服務中心的招牌十分醒目。中心負責人詹薇介紹,作為一家非營利性的社會組織,中心和社區合作,長期為獨居、空巢、子女不方便照顧的老人提供定期上門醫療服務,對於有需要的老人,還可以陪同去看病。

“社區附近有南京醫科大學第四附屬醫院,還有兩家社區醫院、一家耳鼻喉專科醫院,老人們看病很方便。”詹薇說。

幼有所學,老有所養,病有所醫,在大華社區,各項配套的不斷完善,讓轄區內的5萬多居民得以安居樂業。

大華社區的變化,只是江北新區不斷推進惠民工程的縮影。近年來,新區在教育、醫療、交通等領域持續發力,鼓樓醫院江北國際醫院、南醫大四附院、托馬斯國際學校、南京一中分校等相繼落成,讓新區居民“看病不過江”“就近能入學”。

服務升級,各類問題家門口“一站”解決

在大華社區香邑美頌小區內,緊挨著物業的一間小屋格外醒目。社區網格員胡慧介紹,這裡是小區內新建成的網格紅色驛站。

網格紅色驛站面積為70平方米,“麻雀雖小五臟俱全”,活動室、閱讀角等應有盡有,提供的服務包括代辦服務、醫療服務、12345綠色通道等。同時,驛站內有網格員輪流值班,小區居民有任何訴求,都可以找網格員面對面交流,即便是居民在下班后還有問題,也可以在牆上的留言板上留言。

小區居民刁玉梅說:“居民們家中有事,隻要到驛站來說一聲,就能‘一站’解決。另外,有了這樣一個地方,居民們可以在此小聚,鄰裡關系變得更加融洽。”記者獲悉,香邑美頌小區常住人口超過3000人,過去,小區內的各種矛盾和投訴都不少,自從網格紅色驛站建立后,網格員及時與居民面對面交流,增加了辦事效率,化解了很多矛盾糾紛。

社區是社會治理的最小單元,近年來,江北新區全面推行“網格+網絡”社會治理模式,致力於打通為民服務的“痛點”,破解公共服務難題。在此背景下,新區7個街道都在推進改革,街道職能由管理型向服務型轉變。除了大華社區所在的泰山街道重點打造網格紅色驛站之外,葛塘街道打造了“網格化巡查”和“數字城管”深度融合的社會治理一體化指揮平台,長蘆街道聚焦全科干部和全科社工隊伍建設,頂山街道率先在便民服務中心增設24小時自助服務區……每一項工作的推進,都是為了把服務送到百姓家門口。

治理升級,提升居民幸福感與滿意度

5月初,香鳶美頌小區成為江北新區探索“區塊鏈+小區自治”的試點,小區70%的業主都注冊了“鏈通萬家”微信小程序。通過這款小程序,業主們對小區的公共收益和公共維修基金賬目一目了然。小區業委會副主任陳戟介紹,小區的公共收益有40多萬元,公共維修基金有2300多萬元,大家對這些錢的去向都很關心。

“區塊鏈技術的引入,能夠更好地為小區居民服務。”大華社區相關負責人介紹,在社會治理領域,區塊鏈技術可以簡化服務流程、增強協作信任、提高信息可信度,通過“鏈通萬家”小程序,能夠讓小區業主有效監督物業公司履職盡責,也在一定程度上保証了業主對小區治理的參與權和決策權。

以創新驅動發展,優化民生服務,在江北新區已是常態。不同的創新模式閃亮登場,提升著居民的幸福感與滿意度。

全國首創低保申請“一趟不用跑”﹔“智慧殘聯”提供線上一站式助殘服務﹔婚姻登記預約精准到小時,再也不用排長隊了……新區社會事業局的“智慧民政服務”受到了新區居民的廣泛好評。

一個月前,江北新區啟動“121”創新社區建設。“121”創新社區是具備產業、服務、居住、教育醫療等各項功能的復合功能區,是實現“產城人”融合發展的城市最小單元,在這裡,可以實現“在工作中生活,在生活中工作”。目前,新區首批6家“121”創新社區正全力以赴加快建設步伐,一幅具有創新特色的城市畫卷,正在江北新區徐徐展開。

通訊員 薛鵬 岳明珍

南報融媒體記者 李都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