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2020年計劃再建17萬畝高標准農田

2020年07月13日07:34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南京人“飯碗”要盛更多地產糧

  南京高標准農田與美麗鄉村相結合,如詩如畫。溧水區農業農村局供圖

  趕在梅雨到來前,3800多畝水稻田全部完成了插秧,溧水區金達谷物種植家庭農場負責人沈金水長舒一口氣:“多虧了高標准農田,收割機、耕整地機、植保機、插秧機依次下地干活,夏收、夏種一點也沒耽擱。”

  做好“六穩”工作、落實“六保”任務,南京把高標准農田建設作為重要抓手,扛穩糧食安全重任。因完成高標准農田及高效節水灌溉建設任務較好,今年南京還獲得江蘇省政府督查激勵。那麼,南京的高標准農田究竟“高”在哪兒?

  農民增收,實現糧食旱澇保收

  老沈眼見著高標准農田項目落戶毛公鋪村,通路、整地,打破田壟,打通支、斗、毛渠,幾千畝農田告別“靠天吃飯”。

  高標准究竟高在哪?“好處多著哩!” 老沈掰指頭細數:澆地不愁,一個泵站可以灌溉200-300畝水田﹔原本零散不成形的“燒餅田”“油條溝”全部平整了,方便了大機械下田,買了6台翻地機和5台插秧機﹔節肥省藥,每畝省出100多元……“這樣種糧有干頭,每畝水稻增收150斤,家庭農場全年產值達到500多萬元。”

  小賬連大賬。老沈家的變化正是我市高標准農田建設的一個縮影。高標准農田,就是通過水、土、田、林、路綜合治理,讓中低產田實現旱澇保收、高產穩產,保障糧食安全、實現“藏糧於地”。截至去年底,我市累計建成高標准農田274.43萬畝。今年,計劃再建設高標准農田17萬畝,推動高標准農田建設再上一個新台階。

  建設高標准農田,離不開給力的投入。2020年,在全市財政預算壓力較大的情況下,依然安排了高標准農田建設專項資金,作為國家項目的配套和我市耕地質量提升片區建設項目的補助。此外,南京在高標准農田建設中,還根據實際需要,提高項目投資標准,畝均投資達到5500元。

  穩產增效,推動農業生產“變優變綠”

  建設高標准農田,南京在注重數量增加的同時,也加大了耕地質量提升的投入力度,為土地持續“減肥”“節藥”、補充“營養”,破解農業發展的資源瓶頸。

  7月3日,溧水區晶橋鎮邰村的這片市級耕地質量提升項目剛完工,道路上還留有大型施工機械留下的履帶印跡。“溧水屬於典型的丘陵山區,田塊分散、地形地貌復雜且起伏較大。”溧水區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科科長賀香說,要從根本上解決種田難問題,必須進行土地平整。“但要確保糧食產量,還需要再提升地力,增施有機肥。”

  剛剛平整完的農田土壤是紅色的,成片紅壤中可見不少黑色“斑塊”。賀香說,黑色“斑塊”就是剛剛施撒的有機肥。

  高標准農田不僅推動南京農業生產“變優”,還“變綠”。去年,我市印發《南京市沿江5公裡化肥與化學農藥“兩減”工作方案》,通過開展統防統治、綠色防控,逐年增加商品有機肥和測土配方肥的應用。2019年沿江5公裡化肥、化學農藥施用量較2015年減少36.2%和20.3%。

  硬件強起來了,軟件跟上來了,高標准農田對穩定南京糧食生產的作用也明顯了。全市夏糧單產較去年增加3.3%左右,總產增加3.2%左右。

  好稻谷品種遇上高標准農田,更是全力推進我市稻米產業提質增效。溧水高標准農田項目地塊主推種植南粳46、南粳5055等優質品種。在和鳳鎮華東地區最大的糧食交易市場——沙塘庵糧食市場,記者遇到了承包耕地3460畝的種糧大戶陳小建。他告訴記者,2015年他注冊了以自己名字為商標的“陳小建”牌大米商標,目前有品牌的南粳46每公斤達到16元以上。

  產業融合,推動現代農業發展

  高標准農田建設也已經成為鄉村產業振興的有力推手。7月3日,在溧水區柘塘街道共和片區高標准農田建設現場,遠遠望去,溝渠、田塊平整劃一,呈現出田成方、路成網、渠相連的景象。5000畝直播稻,秧苗已經長到30厘米高了。

  這塊高標准農田毗鄰祿口國際機場,站在秦淮河堤上,眼看一架架客機直沖雲霄,尤為壯觀。柘塘街道農服中心主任謝學模告訴記者,因為地理位置優越,街道將把這塊片區打造成空港現代農業產業園區,除了發展稻、麥、油糧食主導產業,“還將借助祿口國際機場大通關基地的優勢,引進農業企業,適度發展觀賞苗木花卉。建設智慧農業,發展鮮果產業。”

  市農業農村局農田建設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依托高標准農田建設,推進了南京優質糧油、綠色蔬菜、精品園藝、經濟林果等特色產業體系的形成,建成了以“兩河兩湖”稻米、溧水“五莓”、江寧花卉園藝、六合蔬果等為代表的一批優質特色農產品生產、休閑基地,集聚了上百家從事生產、加工、銷售的市級以上農業龍頭企業。

  此外,南京還將高標准農田建設與美麗鄉村打造相結合,使得農田與美麗鄉村示范村、特色村、宜居村串聯成畫。柘塘街道戴家村東側是秦淮河,西側是剛剛建成的高標准農田,村庄兩邊是盛開的荷花塘。站在高高的河堤上俯視村庄,眼前這煙雨朦朧的景象就如詩人所描述的那樣,“綠遍山原白滿川,子規聲裡雨如煙”。

  南報融媒體記者 翟羽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