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度”看江北·速度篇

江北新區:城市建設加速發展 城市管理加快革新

耿志超

2020年07月17日07:06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編者按:6月27日,南京江北新區迎來獲批5周年。5年間,這座江蘇省唯一的國家級新區從經濟、社會到民生多方面均取得了較為顯著的發展成果。值此之際,本網將從高度、速度、熱度、強度、溫度五個維度推出“‘五度’看江北”系列報道。今天推出速度篇。

獲批五年,南京江北新區的發展已然駛入“快車道”。

長江五橋新近順利合龍,和燕路過江通道一期工程在建,仙新路過江通道工程和建寧西路過江通道工程也已開工建設……未來,南京長江兩岸的連通將更便捷。

除了內外交通框架加速拉開,江北新區的城市管理也在加快革新的步伐。在南京市委常委、江北新區黨工委專職副書記羅群看來,憑借大膽試、大膽闖、自主改的精神驅動,這塊土地才能從一個城郊結合部逐步建設成為社會主義現代化的示范區。

圖為江北大道快速路航拍圖。江北新區供圖

抓牢“重點”,打造高速交通樞紐網絡

“江北大道快速路通車了,我每天的單趟出行至少節省了半小時。”因為公司業務發展的需要,家住江北新區核心區的孫余賢,幾乎每天要去往城北的六合區。隨著江北大道快速路的建成通車,他一直擔心上下班出行的問題解決了。

2019年7月9日,江北大道快速化改造工程二期完工通車。工程起於浦口區珠江鎮龍華廣場,止於六合區雄州街道龍池互通,全長約36.5公裡,是國家級江北新區發展依托的重要交通軸線。

經過改造,江北大道快速路全線減少了交通信號燈9組,從南京主城到郊區六合,穿揚子江隧道后走江北大道將一路無紅綠燈,較之前可減少時間20分鐘左右。事實上,這條快速路的通車,不僅使江北新區的交通網絡更加完善,對於溝通蘇中皖北,推動寧鎮揚一體化也具有重要意義。

從2018年至今,江北新區已完成500多億元的城建計劃,如此的體量、速度並不多見。如何做到這一點?

在江北新區建設與交通局規劃計劃辦王菲華看來,首先,源自新區對於發展的迫切性,使得各項工程得以快速推進,壓縮工期﹔其次,對於一些常態化的問題,通過項目調度積累經驗形成導則,指導工程推進,同時新區各部門積極配合,快速解決問題,進一步提高效率﹔最后則是利用好雙區疊加的優勢,實現項目的快速審批,施工圖審查“零”佔用行政審批時長,將新區項目實質性開工時間大幅提前30天以上,助力新區建設跑出加速度。

王菲華透露,今年,江北新區將繼續推進樞紐互通、干線公路、鐵路、軌道交通、城市道路等交通設施建設,推動長江五橋、浦儀公路西段建成通車,啟動南京北站、西壩港兩大交通樞紐建設,開工建設地鐵4號線二期工程,打通天華西路等一批斷頭路。

圖為打通“斷頭路”之后的華美路。江北新區供圖

攻克“難點”,讓“老大難”不再老是難

10年的斷頭路終於打通了,盡管隻有短短的200多米,但對於江北新區大華榴美頌小區居民王世偉來說,等待的日子並不好受。“過去,家門口的路走著不順當,得繞個圈兒才能上主路,費勁。”

華美路是一條呈半圓形的道路,半圓形的“直徑”是浦園北路。這兩條路合圍著附近的多個居民小區,卻在即將交匯處斷頭,斷頭位置是彩虹雅苑、橋工新村、大華榴美頌等幾個小區最邊緣的幾幢樓。

據江北新區交通運政管理中心副主任周健介紹,華美路與浦園北路打通后,兩條路成為一個完整的半圓路網,再結合周邊細小支路網,將構建內部微循環。同時,與華美路相交的柳洲南路東延工程,將連接濱江大道,增強微循環路網與骨干路網的聯系。

2018年底,南京長江大橋公路橋恢復通車,因為橋下斷頭路多、交通梳理不暢、次支路網缺乏,大橋上下橋口擁堵嚴重。為解決難題,2019年,江北新區把橋北片區交通微循環項目,作為緩解橋北片區交通擁堵現狀、方便周邊百姓出行的重要民生項目。

目前,江北新區新建南浦路南延、浦園北路、橋濱路,改造橋蔭路、護國路,打通華美路、柳洲南路東延斷頭路等工程已經建成通車,5個擁堵交叉口改造完成,有效疏解了橋北以往的擁堵狀態。從設計開工到建成通車歷時136天,橋北交通微循環工程的順利通車打響了改善區域出行環境的第一戰。

此外,長期以來累積的基礎設施短板正加快補齊。目前,新區已完成橋北污水處理廠擴建,開工建設高新北部污水處理廠8.5萬噸擴建、大廠污水處理廠9萬噸改擴建及濱江大道污水主通道等一批廠網建設,污水集中處理率達到95%。農村生活污水治理採用靈活接管+小型處理設施,新區自然村農村污水處理設施建設已經實現全覆蓋。

不僅如此,在垃圾分類方面,江北新區也是快人一步,該區已完成268個小區垃圾分類工作,初步建立分類投放、分類收集、分類運輸、分類處理的垃圾分類體系,27個行政村及下設343個自然村均已實現垃圾分類全覆蓋,生活垃圾無害化處理率達100%,新區直管區建筑垃圾中拆遷廢料綜合利用率達90%以上,工程渣土回填利用率達50%以上。

通過街道改革等方式,城市管理更加惠民、便民。江北新區供圖

解決“痛點”,讓城市管理更惠民便民

不久前,市民張女士向江北新區“12345”反映,大廠街道有一處道路街巷有大量垃圾堆放,既影響美觀,又不衛生。接到反映后,該項工單通過系統直接被轉派給了街道網格員處理。“現在網格員直接通過指揮中心大屏實時監控,第一時間就可以把待處置信息傳送給基層進行處理,提高了效率。”江北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數字辦主任劉文強表示。

目前,江北新區組建7個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將200余名下沉執法人員及執法輔助人員編入街道綜合執法大隊。大隊匯集了各方面的檢查執法人員,統一行使城管、市場監管、國土、安監、環保、水務、衛生、民政、勞動保障、交通、文化旅游、農業等12類執法事項。

江北新區綜合行政執法局政策法規辦主任鮑曉軍說,這個綜合執法隊伍相當於“大執法”的概念,實現了“一支隊伍管全部、一專多能管到底”。

人員持續下沉,資源同步整合。2019年,江北新區進一步聚焦基層治理中的難點堵點,在全省范圍內率先開展了街道改革工作。經過一年的探索,新區形成了黨建引領“三集成三提升”的改革經驗。

江北新區對街道的內部機構按“6+1+3”進行了統一的綜合設置,將原來的二三十個條線工作機構歸並為6個大板塊,壓縮了管理層級,使機制更優、活力更強、運行更高效。另一方面,公布了300項行政處罰事項委托街道行使,下放149項服務事項由街道集中辦理,各條線下沉了390多人的隊伍納入街道統籌管理,使得街道能夠更好地為群眾服務,優化了街道為民服務的工作體系。

目前,江北新區已基本實現了“四個一”:審批服務一窗口、綜合執法一隊伍、基層治理一網格、指揮調度一中心,探索構建出了具有江北新區特色的基層社會治理的新格局。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