鹽城和南通:兩個“北上海”,有啥不一樣

2020年07月27日07:4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兩個“北上海”,有啥不一樣

在熱播都市劇《歡樂頌》中,5個生活在上海的主角裡,有來自鹽城的邱瑩瑩和來自南通的樊勝美,這正是現實生活的映照,如今在上海,生活著大量南通人和鹽城人。

鹽城和南通與上海關系密切,一個有血緣之親——歷史上曾有10萬上海知青在鹽城洒下青春和汗水,一個有地緣之近——南通與上海隔江相望,因而兩市都自稱“北上海”。在長三角區域一體化發展如火如荼的當下,鹽城和南通如何接軌上海,展開競合?

南通有地緣優勢:長江“龍頭”下顎硬起來

打開中國版圖,處於沿海經濟帶與長江經濟帶T型結構交匯點和長江三角洲洲頭的城市隻有兩個,一個是上海,一個是南通。

早在上世紀90年代,一位全國政協委員就認為,萬裡長江的“龍頭”,上海是上顎,南通是下顎,上下顎形成整體咬合力,才能充分發揮帶動作用。

但交通是關鍵制約。長江奔騰萬裡,最寬處就在南通,那些年,長達40多分鐘的江上汽渡顛簸,不知顛跑了南通多少項目。復盤改革開放以來發展歷程,南通常常望江興嘆。

硬幣的另一面是,江阻海隔多年,南通積蓄了巨大的后發“潛力”:沿海地區規劃碼頭岸線達103.7公裡,僅利用約10%,還可建10萬噸級以上碼頭近百個﹔擁有沿海灘涂面積300多萬畝,約佔全省1/3,可利用土地面積達30多萬畝。

伴隨著蘇通大橋、崇啟大橋、滬蘇通長江公鐵大橋相繼建成通車,南通的經濟能量被逐漸“解鎖”。南通期望更好借力這座世界級經濟大都市,為城市加速奔跑集聚要素和資源。

向南!向南!年初,南通市委十二屆十次全會明確“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戰略路徑,全力建設長江經濟帶戰略支點和上海大都市北翼門戶城市。在省“十四五”規劃編制咨詢委員會專家張二震看來,滬蘇通不僅僅是一個地理概念,還是一個經濟概念,“未來,滬蘇通經濟圈將成為高水平、世界級城市群,帶動整個長三角地區高質量、一體化發展。”

“我們已研究出台深入對接浦東3年行動計劃,在對接中謀發展。”啟東市委書記王曉斌說,一座崇啟大橋使啟東成為江蘇離浦東最近的城市。審時度勢,南通市委為啟東確定“跟跑”戰略,賦予啟東“對接浦東第一棒”職責使命。當地建立啟東配套浦東產業園等三大對接浦東新平台,進一步深化上海外高橋集團(啟東)產業園等3個產業合作平台建設,力爭到2022年,新引進來自浦東的億元以上產業項目不少於200個,工業產品配套浦東銷售額突破800億元。

翻看《長江干線過江通道布局計劃(2020-2035年)》,南通還將建設北沿江高鐵過江通道、海太通道等5條過江通道,形成“八龍過江”格局。毋庸置疑,每一條過江通道都將是產業轉移大動脈。長江“龍頭”的下顎,正在硬起來。

鹽滬血脈相連:鹽城是10萬上海知青“第二故鄉”

而鹽城與其他接壤上海的城市相比,看似有著遙遙數百公裡之隔,實則有著更密切的“血緣之親”。

7月18日,鹽城市大豐區舉辦接軌上海重大項目開工簽約活動,總投資超270億元的16個項目開工簽約,上海市經信委、國資委相關領導、上海國企光明食品集團、臨港集團等企業負責人悉數出席,為鹽城發展“站台”。

這是滬鹽互動的一幀剪影。作為我省蘇北地區唯一的長三角中心區城市,近年來,鹽城把“接軌上海”納入全市最高層面的戰略之一。

江浙的沿滬(環滬)城市都在熱情擁抱大上海,鹽城有何獨特優勢?

鹽城市婦聯副主席張曉惠撰寫的長篇紀實文學《北上海》,回望了上海與鹽城刻骨銘心的血肉聯系:在鹽城市大豐區,有一片307平方公裡的上海“飛地”——上海農場。半個多世紀前,先后有10萬上海知青在此留下足跡,造就了鹽城與上海情牽一線的特殊紐帶。

“去年4月,時任上海市民營經濟協會會長倪與強花了3天帶著會員企業到大豐考察,倪老年輕時在上海農場待過,如今已是古稀之年,但為了推介大豐,不辭勞苦。”大豐區接軌上海工作部副主任周銳進感慨說,當初到上海農場的知青,始終情牽這片土地,從大豐走出去的上海知青自發成為推介“第二故鄉”的代言人。

這樣的“羈絆”一直在延續,每年上海到大豐旅游的人有200多萬人次,不少當年知青攜家帶口回到當初生活過的地方。而大豐每年都會在上海舉辦多場知青茶話會、聯誼會,共敘當年情誼,傾聽知青對當地發展的建議。

在“飛地”紐帶連接下,鹽城與上海從農產品保障向產業聯動縱深拓展。鹽城建成上海市外蔬菜主供應基地37個,佔上海建成總數的近一半,年銷售額突破330億元。寶武鋼鐵2000萬噸綠色精品鋼鐵生產基地項目落戶,鹽城迎來第一個單體超千億元特大產業項目。華人運通新能源汽車項目今年將投產,投資700億元的上海康養基地項目全面推進。眼下,已有光明、臨港、上港、上海電氣等500多家上海企業落戶鹽城。

“接軌上海就是要把鹽城建設成承接上海產業轉移和資源外溢的熱土。”鹽城市委常委、常務副市長羊維達告訴記者,上半年,鹽城新開工長三角地區億元以上項目增長41.3%,其中上海項目增長65.1%。

擁抱大上海:鹽通以鄰為師錯位發展

“對接上海,南通與鹽城的定位分工有所區別。”中科院南京地理與湖泊研究所研究員、長三角一體化決策咨詢專家陳雯說,從區位看,南通地緣優勢明顯,滬蘇通鐵路已經通車,未來,隨著北沿江高鐵的開通,南通與上海將實現“同城化”。上海土地資源稀缺,上海更希望將南通打造成上海的一個戰略空間,所以有了“上海第三機場”落戶。南通與上海的關系,更多體現在上海的科創研發成果在南通落地,南通作為長三角制造業基地的概念更為凸顯。

而鹽城因為上海農場的存在,讓鹽城與上海有著割不斷的情緣。這也是鹽城躋身長三角27個中心區城市行列的原因之一。2009年,光明食品集團開始接手上海農場管理以后,滬鹽合作更多是在農產品供給上,近幾年,臨港集團也參與到滬蘇大豐產業聯動集聚區打造,帶動了當地制造業的發展。上海國企到外地投資發展並不多,這對鹽城來說是極為難得的機遇。

“鹽城與南通,對接上海的發力重點不同,但總體走向一致。” 江蘇長江經濟帶研究院院長成長春分別在鹽通兩市工作多年,見証著兩地對接上海的一個個腳印,在他看來,南通與上海,正從基礎設施互通互聯走向創新資源互聯互通﹔而鹽城與上海,則從過去單純的產業招引,轉向市場、制度、理念、標准等方面的全面接軌。

上海,已不僅僅是招商的“目的地”,而是重要“合伙人”。6月6日,長三角“湖州會議”上達成協議,上海市交通委和上港集團將從規劃、投資、建設、運營、管理等方面全力支持和參與通州灣新出海口開發建設﹔南通新機場作為上海國際航空樞紐的重要組成部分,與浦東機場、虹橋機場統一規劃、統一建設、統一運營、統一管理。不久前,根據國務院批准,撤銷縣級海門市,設立南通市海門區,更是讓南通歷史性地實現了城區和上海市轄區之間的接壤。

“南通與鹽城,競爭是有的,但放眼更大范圍,兩地更可以進行產業鏈深度合作,抱團發展,更好地接軌上海。”採訪中,多位專家不約而同地表示,無論是從長三角北翼還是江蘇沿海經濟帶來看,兩座城市可先行尋求區域化、深層次的合作,並“抱團”對接上海。

以鄰為師,7月10日-11日,鹽城黨政代表團前往南通考察學習。回來后僅幾天,鹽城市委便開了一場熱氣騰騰的會。“學習南通,既然有觸動就要有行動,既然要效益就得講效率,既然找到新標杆就要確定新標准。”鹽城市委書記戴源說。

眼下,城市競爭已進入城市群和都市圈競爭的時代。兩座城市也在推動國家戰略中彰顯各自作為——鹽城正通過北上海“飛地經濟”示范區、上海科創成果轉化基地、上海優質農產品供應基地、上海生態旅游康養基地的“一區三基地”建設,打造長三角北翼發展強勁活躍增長極。而南通也越來越不以一座“蘇中城市”來定位自己,通過設立“全方位融入蘇南、全方位對接上海、全方位推進高質量發展”的新戰略目標,來尋求更大的發展空間。(徐 超 許海燕 付 奇)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