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既以我為主辦好‘自己的事’,也主動協同做好‘大家的事’,在推進長三角一體化中拉長無錫長板、貢獻無錫力量”“誠邀各界朋友加入‘無錫合伙人’的大家庭,聚力開創更加美好的未來”——
今年以來,疫情影響沒有延緩無錫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步伐,與上海簽署共建共享科技資源公共服務平台合作協議,與蘇州、常州簽訂一體化發展合作備忘錄,與南通簽約跨江融合發展戰略合作,與湖州等地建立跨域河湖治理協作機制……“‘錫’望您來”“深度融合”“全面一體化”等鏗鏘之音接續在長三角地區響起。
從基礎設施到公共服務,從產業合作到創新協同,在長三角一體化進入“密集施工期”的當前,無錫正全力以赴打好主動仗,持續提升我市作為長三角區域中心城市的地位和能級。
互通互聯
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全力提速
大紅橫幅飄揚,機器轟鳴運轉……7月28日上午10時30分,宜興張渚鎮宜長高速葡萄嶺隧道施工現場傳出一片歡呼聲。隨著1786米江蘇段隧道左洞順利完成掘進,葡萄嶺隧道正式實現雙洞貫通。無人機航拍視角下,一條“巨龍”綿延於山嶺之間,時隱時現,整條高速公路已初見雛形。項目負責人介紹,宜長高速預計明年上半年建成通車。
加快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基礎設施的互聯互通是前提。今年以來,我市全力加快蘇錫常南部高速、江陰第二過江通道、南沿江鐵路、常宜高速、宜長高速等一批對外交通的重大基礎設施項目建設,著力提升無錫串聯東西、貫通南北的長三角十字交匯陸路樞紐功能。
在蘇錫常南部高速南泉段,1200多名建設者頂著烈日奮戰一線,伴隨工程建設加速推進,預計太湖隧道南泉段和馬山段在9月底“合龍”。今年4月,備受關注的江陰第二過江通道開工建設,項目位於江陰大橋和泰州大橋之間,過江隧道長約6.4公裡,建成后可有效緩解江陰長江大橋通行壓力,促進跨江融合發展。常宜高速現已完成97%工程量,力爭今年年底建成。
“特別是隨著今明兩年宜長、常宜高速公路的竣工通車,宜興將成為從江蘇進入浙江的重要門戶。”市發展改革委人士介紹,宜長高速可以說是為長三角修筑了第二條寧杭快速通道,拉近了宜興與長興、湖州、杭州等城市的時空距離。常宜高速則可通過常州西繞城高速接上在建的五峰山過江通道,北接京滬高速,南連寧杭高速,建成后將成為京杭間的又一條快速通道。無錫在長三角的交通區位優勢將由此進一步凸顯。
江海河聯運發力,暢通對外連接“經絡”。夏日的江面上,百舸爭流。今年1—6月,江陰沿江港口完成外貿吞吐量2777.9萬噸,同比增長25.24%,實現了在疫情不利光景下的逆勢上揚。“出色的業績,得益於加強與上海港的溝通聯系。”江陰臨港開發區港口發展局人士介紹,今年江陰港開辟了“江陰—外高橋”直達快航班線,“原本,從江陰港出發至上海的船舶要一路停靠張家港、太倉、南通,最快也要24小時,現在13小時就能到達外高橋港,極大提高了運輸效率,提升了港口服務能級。”
產業協同
本土高端要素釋放集聚效應
如果說基礎設施互聯互通是一體化發展的先導,那麼產業合作、創新協同就是活力之源,更是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力。
6月22日,上海觀合醫藥全資子公司的無錫觀合醫學檢驗所,在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正式開業並投入運營,將致力於開展細胞治療、病毒治療等最新技術的生物標記物的開發和生產。此時,距在浦東新區舉行的2020無錫(上海)科技合作洽談會僅4天時間。當天,59個項目現場簽約,計劃總投資103.6億元,無錫觀合醫學檢驗所即為其中之一。
“項目快速落地,首先歸因於雙方做了大量的前期工作,確保簽約之后即可實質性推進。”無錫高新區科技局相關負責人如是說。而對於企業來說,除了市、區兩級政府提供的優質營商環境,他們更看中這裡的產業生態。上海觀合醫藥總經理徐頤坦言,“無錫市政府、無錫高新區與阿斯利康合作共建的無錫國際生命科學創新園,為企業搭建了絕佳的發展平台,讓我們對無錫觀合醫學檢驗所未來的廣闊發展前景充滿信心。”
融合+競合,長三角一體化浪潮扑面而來,如何在風雲際會中培植硬核競爭力?市科技局局長孫海東表示,持續5年實施的產業強市戰略,讓無錫在產業、科技等領域有了較為充足的底氣,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一批優勢產業顯山露水,“我們可充分利用這些富有集聚效應的高端要素,在加快建設長三角先進制造核心區、技術創新先導區中,彰顯無錫的產業活力、創新動力。”
實際成效正在不斷呈現。中電海康慧海灣小鎮啟動兩年多來,已引進智圖匯聯、海速芯、靈汐科技等30多個項目,千億級物聯網產業集聚力開始釋放。近日,在龍頭企業中電海康引領下,長三角物聯網“感存算一體化”超級中試中心落戶高新區,上海嘉定區、浙江杭州市、安徽合肥市及無錫市與中電海康集團,五方聯手,按照中試設備互補共享、產業布局錯位銜接、市場應用統一完整的原則,共建跨區域超級中試中心,打造全球物聯網高地。
還可期待的是,滬蘇浙皖分工協作發展車聯網寫入了超級中試中心戰略合作協議。市工信局相關人士介紹,嘉定是著名汽車城、全國首個自動駕駛示范區,杭州擁有中電海康、阿裡巴巴等車聯網龍頭企業,無錫具備車聯網完善的基礎和平台環境,汽車零配件制造業發達,合肥在人工智能領域發展迅速,四個城市深入合作,將有力提升無錫作為全國首個國家級車聯網先導區的發展能級。
共建共享
公共服務提升群眾滿意指數
一張小小醫保卡,折射長三角一體發展大變化。
市民何女士,退休后一直在上海生活,就辦理了長期上海就醫備案手續。今年5月25日,在上海交大醫學院附屬瑞金醫院查出胃癌后,她直接住院接受了治療,到6月5日,累計產生住院費用22406.67元,統籌基金支付18675.73元,互助保險支付330元,個人現金支付3400.94元。“除個人支付部分外,其余費用全部在上海直接刷醫保卡結算,不需要自己墊付、再回無錫報銷。”何女士點贊說,醫保異地結算真正做到了讓信息“多跑路”、患者“少跑腿”。
我市是省內首批與滬浙兩地開展異地就醫門診直接劃卡結算的城市。自去年5月24日,無錫和上海實現首筆異地就醫門診直接刷醫保卡結算以來,不斷拓展異地直接結算范圍,將本地所有定點醫院全部納入長三角區域聯網結算。上半年,全市共新增跨省聯網醫院13家。這意味著,我市已有293家定點醫療機構可為長三角參保人員提供異地結算服務。“從數據看,今年1—6月,無錫參保人員在長三角異地就醫門診直接結算總量累計達32142人次,基金支付456.69萬元,直接結算人次數量與去年相比有了明顯增加,這說明,有更多群眾享受了這一便民政策。”市醫保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
深度融入長三角,最終要提升群眾滿意指數。如今,圍繞公共服務的共建共享,正有更多區域壁壘被逐步打破——今年,城鎮企業職工辦理基本養老保險關系轉移可在網上“一鍵操作”,跨地域、全天候、不間斷的社保轉移服務,為長三角地區人才流動營造了良好環境。隨著雙城、多城出行需求的增加,公共交通服務的一體化“朋友圈”越擴越大。無錫太湖交通卡(A卡)現已覆蓋包括長三角38個城市在內的全國390多個城市的公交地鐵,實現城際交通的“一卡通”。
如今,隨著綠色發展共識的凝聚,環保共治成為共建共享的又一個發力點。今年2月3日,水質自動監測設備顯示,無錫和常州交界水域中干河江步橋水質出現異常。“立即啟動應急聯動處置機制!”一聲令下,兩市生態環境部門工作人員迅速行動起來,分頭對沿岸所有支浜、污水處理廠、重點排污口和排污企業等逐一排查,很快找到了污染源,進行聯合治理。
市生態環境局相關負責人說,以往,跨界水污染防治一直是“老大難”,最缺的就是高效、快速的聯動處置機制,為此,我市大力推進蘇錫常三市聯合治水治污。自去年與蘇州建立聯合河長制之后,今年我市生態環境局和常州生態環境局簽訂了跨界水環境聯防聯控工作協議,及時共享監測預警信息,有效防范水環境風險,齊心協力推動長江大保護和太湖流域水環境“一年更比一年好”。(周曉方、王怡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