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船舶生活污水和垃圾為代表的生活污染物,排放流動性高、隱蔽性大、隨意性強,治理難度大﹔受各種因素影響,沿江港口碼頭的船舶污染物接收設施建設滯后,內河船舶存在生活污水、生活垃圾直排現象。
如何有效治理,解決這些長江污染的源頭之一,實現人與自然的和諧共生?
在以1/7的通航裡程承擔超過全線70%貨物運量的長江江蘇段,在交通運輸部黨組及江蘇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在部海事局及長航局的大力推動下,江蘇海事局按照“打造船舶污染防治江蘇模式”的指示要求,攜手省交通運輸廳、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生態環境廳等部門,全面構建以“一零兩全四免費”治理模式為核心的船舶污染防治江蘇模式,對內河船舶提供免費接收生活污水、免費接收生活垃圾、免費錨泊和免費人員水上交通服務,推動實現靠港和錨泊船舶污染物零排放、全接收,在航船舶污染物排放全達標,該模式去年9月已實現基本全覆蓋,以實際行動助力長江大保護,獲得了社會的廣泛支持和肯定。
政府主導 海事統籌
江蘇海事局轄區年貨運量達20億噸,年進出港船舶超過320萬艘次,其中內河船舶佔90%以上,如此大的船舶流量,防污染治理任務艱巨。
治理船舶和港口污染,必須搶抓機遇,緊緊依靠地方各級政府。
“去年4月,我們以全省開展沿江化工產業整治為契機,積極推動將‘完善港口碼頭接收設施建設,努力實現船舶垃圾、生活污水等污染物免費接收’作為沿江市縣政府職責,寫入江蘇省有關實施方案,為破解‘內河船舶污染物免費接收’這一多年的難題提供了政策保障。”江蘇海事局副局長王士明表示。
據介紹,在此基礎上,2019年7月該局聯合江蘇省交通運輸廳印發了《關於加強長江船舶污染治理工作的實施意見》,正式提出實施“一零兩全四免費”治理模式。
隨后,江蘇海事積極作為,推動江蘇省攻堅辦、生態環境、住建、交通運輸等單位共同出台《關於用更加嚴格舉措切實加強船舶水污染防治的實施意見》。同時,完善聯合監管制度,落實海事、交通、生態環境、住建等部門聯合監管責任,壓緊壓實船舶主動交付、港口碼頭經營單位免費接收的主體責任,提出對不按要求送交船舶生活污水、垃圾的船舶,碼頭不得為其進行裝卸作業,不得准予船舶進出港。
至此,經過理論和實踐的探索,船舶污染物“一零兩全四免費”治理模式逐漸在全轄區鋪開。
該模式正式確定后,江蘇海事局組織召開一系列部署會、推進會、現場會,實行挂圖作戰、銷號管理,責任到局、責任到人,努力落到實處。
同時,開發“長江干線船舶水污染物聯合監管與服務信息系統”,推行電子聯單聯合監管,打通船舶污染物從申請到接收、轉移和處置全過程的監管鏈條,消除監管盲區﹔制定“四免費”服務標准和長效管理機制實施意見,構建守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
“通過政府主導,海事統籌,以完善的聯合監管制度,促使船舶不能違規排污﹔以嚴格的懲處機制,倒逼船舶不敢違規排污﹔以優質的免費服務,引導船舶不願違規排污。”江蘇海事局危管防污處處長費中強表示。
如今,以地方各級政府為主導,海事部門統籌協調,交通、生態環境、住建部門監管聯動、全行業共同參與,涵蓋監管服務全鏈條的“共建共治共享共贏”船舶污染綜合治理體系已在長江江蘇段初步形成。
因地制宜 分類施策
2019年8月13日,如皋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江蘇首套智能北斗船舶生活污水接收裝置高效運轉,免費接收污染物,並對港內作業船舶生活污水集污、接收的全過程在線監測。
“一零兩全四免費”模式很好,但到底該如何落到實處?
在江蘇海事的統籌、推動下,各地因地制宜,分類施策,初步形成了“一零兩全四免費”的三種模式。由水上服務區提供社會公益服務,就是其中的一種模式。
以長江水上服務區為基礎改造整合,在原有水上加油、生活服務、船舶維護服務的基礎上, 拓展生活污水和船舶垃圾免費接收、免費交通等功能,最終實現了船舶污染物統一接收、集中轉運、上岸處置。而水上服務區在免費接收污染物的同時,實現了市場業務增量發展。
如今,這種模式在南京長江匯興隆洲和中長燃新生圩、鎮江六圩等水上綠色綜合服務區都已實行,污染物接收量佔長江江蘇段接收總量的16.1%。
其他兩種模式也應運而生,運行良好。
碼頭企業履行主體責任模式,是由碼頭經營企業作為接收船舶污染物的主體,組建企業聯盟,為到港內河船舶免費提供生活污水、生活垃圾接收服務。這種模式以泰州泰興、張家港、江陰港港區為代表,所接收的污染物量佔長江江蘇段接收總量的61.3%。
政府出資運營模式,是按照“政府出資、行業監管、企業運營”原則,由政府投建公共接收設施或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承接港口靠港船舶污染物的接收和轉運處置。這種模式以南京新生圩、揚州江都港區為代表,所接收的污染物量佔長江江蘇段接收總量的22.6%。
據了解,為落實船舶污染防治主體責任,一年多來,江蘇海事局督促轄區內航運公司與4609名船長等主要船員簽訂防污染責任狀,推動長江江蘇段328個碼頭、20個錨地、15個服務區、16個臨時停泊區和7個水上臨時過駁區,實現船舶污染物“一零兩全四免費”治理模式全覆蓋。
同時,油污水集中預處理裝置已在江陰試點運行﹔5座化學品船舶洗艙站將在今年年底前建成﹔推動建設了兩座LNG船舶加注站,推動長江江蘇段碼頭泊位岸電安裝覆蓋率超過65%﹔在省政府支持下,在6座跨江大橋安裝23套固定式船舶尾氣遙感監測裝置,並有10多套移動式監測裝置、50余台快速檢測設備投入運行,初步建立起轄區“初篩—精篩—確定”的船舶大氣污染綜合立體式監控網絡。
打造“江蘇模式” 貢獻海事力量
“現在,隻要提前報計劃,船上的垃圾、生活污水到港就有人免費接收了!”泰州市華通船務有限公司負責人曹愛東,高興地給船舶污染物“一零兩全四免費”模式點贊。
“之前生活污水和垃圾的每噸處理費要500塊,現在港口免費接收,不僅節約了我們的成本,也是對長江環境的一種保護。”“長發88”輪船長李軍感慨地說。
在船公司和船員的眼裡,“一零兩全四免費”是個好模式,不僅解決了以前因成本原因不願送交船舶污染物上岸的問題,還有免費交通服務,有效地解決了船舶錨泊時船員上下交通安全難題,船員獲得感、幸福感顯著增強。
實際上更重要的是,這種模式改變了傳統港口船舶污染物處置責任主體單一的情況,形成了船舶、碼頭、港口和政府“四位一體”,破解了港口碼頭污染物接收能力不足、需求方與服務方信息渠道不暢、內河船舶錨位不足、海事執法監管難等難題,助力長江之水更清澈,沿江港口更整潔。
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7月,長江江蘇段共接收船舶生活污水5.98萬立方、12萬艘次,同比增長24倍﹔接收船舶垃圾5485噸、22.6萬艘次,同比增長8倍。
然而,要高質量地實施,還需要進一步推動解決污染物接收上岸后轉運處置成本較高、港口接收設施建設不足、接收服務質量不高、信息化應用程度不夠等問題。
為鞏固前期運行成效,今年3月6日,江蘇海事局印發了有關實施意見,全面推動長江江蘇段船舶污染治理體系建設進入新時代。
按照實施意見,該局正以“四全”(港航企業全動員、污染治理全覆蓋、接收處置全落實、監管服務全鏈條)為基礎,注重頂層設計,探索新興技術運用,完善聯合治理機制,推動多元共治聚力,全力打造船舶污染防治“江蘇模式”。
“船舶污染防治‘江蘇模式’的誕生,是我們在生態環保工作中邁出的第一步。對標‘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的時代要求,我們深知任重道遠。‘江蘇模式’的全面落地,仍面臨諸多困難和挑戰。我們將在部、省的堅強領導下,深化實施‘一零兩全四免費’模式,形成綜合性、信息化,可復制、可推廣的船舶污染防治‘江蘇模式’,為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和‘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貢獻力量。”王士明表示。(陳俊杰 唐志勇 張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