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15日,總投資100億元的聞泰無錫超級智慧產業園簽約高新區﹔8月17日,迪哲醫藥在高新區設立中國區總部﹔8月19日,韓國圓益半導體集成電路項目“雲簽約”落戶……最近一段時間,一個個重量級產業項目密集落地高新區,積蓄起發展后勁。
奮力奪取“雙勝利”,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開啟基本實現現代化新征程,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給出年終“考題”。考卷已出,如何作答?日前,副市長、高新區黨工委書記、新吳區委書記蔣敏在接受無錫日報融媒體報道團隊採訪時說:“深刻學習領會貫徹落實市委全會精神,無錫高新區(新吳區)將堅定勇當全市經濟社會高質量發展‘全能冠軍’的目標和追求!”目標如何實現?蔣敏畫出了清晰的路徑圖:做好“四提”文章——能級提檔、產業提質、動力提升、環境提優,打造更具創新力、帶動力的國家高新區,建設更具國際化、現代化的“美麗新吳”。
“處暑”已過,暑熱將退,但奮斗熱情不減,且看新吳如何練就高質量發展“全能冠軍”。
錨定產業地標,精准發力引育“高峰”和集群
勇當“全能冠軍”,新吳區的底氣何在?先來看看她的“期中考”:上半年GDP增長2%、高於全市平均1.2個百分點,規上工業增加值總量、固定資產投資增速、實際使用外資總量均列全市第一,進出口總額、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全市佔比同比分別提升1.7、3.9個百分點,這些“功課”為沖刺“全能冠軍”夯實了基礎。
非常之年時間“余額”不到130天,成績張榜后,新吳更是快馬加鞭。“疫情之下,更見城市經濟韌性。要經得起風雨,一定要有強大的產業、項目支撐。”蔣敏說,新吳區始終堅持“項目為王”,狠抓“產出為要”,全力打好產業強區縱深仗。
重大項目依舊是高質量發展的壓艙石,數據顯示,今年截至7月份,高新區簽約各類項目146個,總投資超千億元,其中新批超億元重大項目72個,比去年逆勢增長14%。“落地比簽約更重要,鏈條比單體更重要”,下半年高新區一方面將進一步擦亮“無難事、悉心辦”的營商品牌,推動全區110個重點項目倒排時間快投資、早投產,做到重點項目“拿地即開工”,積蓄發展新動能﹔另一方面聚焦產業鏈,深入實施“強鏈、補鏈、延鏈”工程,打造產業生態圈。
當前高新區錨定的目標更為精准:全球性龍頭企業、產業鏈頭部企業、新經濟標杆企業。蔣敏連用四個“硬詞”,喊響了聚力打造產業地標的決心:放眼全球“引”,勇於與強者比、與優者賽,引進全球優質企業和資源,著力打造全市最亮眼產業“高峰”﹔立足本土“育”,推動更多本土優質企業開展技術創新、模式創新,聚焦實業、深耕主業、做強專業,成為“隱形冠軍”“鏈主企業”﹔抓住特色“推”,圍繞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裝備制造、生物醫藥、新能源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培育更多企業“航母”和“小巨人”﹔做優服務“扶”,探索推行“一條產業鏈、一個工作專班”的鏈長制,找准補鏈強鏈的重點領域和主攻方向,進一步梳理產業鏈圖譜,讓優勢產業鏈一通到底、強而有力。
高新區正在主攻地標性產業集群,全力建設數字經濟、總部經濟、樞紐經濟“三大經濟”高地,努力實現三年內,重點打造物聯網、集成電路、高端制造、生命科技、高端軟件5個1000億級產業集群,發展壯大電子元器件、新材料、汽車及新能源、節能環保4個500億級產業集群。
驅動創新引擎,構建太湖灣科創帶中的“新吳坐標”
7月22日是科創板設立一周年,當天,無錫芯朋微電子股份有限公司在上海証券交易所敲響上市鑼。至此,新吳區科創板上市企業達4家,佔全市的2/3。
資本市場科創板“新吳板塊”的強勢崛起,是新吳區彰顯“高新”特質的縮影。在蔣敏看來,無錫高新區以“高新”為名,因創新而立,就是要用科技賦能,通過創新潛力的充分激發,集聚更多的創新企業、創新人才、創新平台,構建形成“全鏈條”式創新創業生態鏈,打造全市創新發展的最強引擎。
今年上半年,高新區“創新12條”橫空出世。翻開“創新12條”,見人——新版“飛鳳人才”計劃﹔見事——圍繞物聯網、集成電路、生物醫藥等戰略性新興產業,聚焦產業薄弱環節補鏈,支持重點企業做大做強﹔見金——打造1000億元總規模創投基金、提供1000億元新興產業專項貸款優惠扶持﹔見智——以“全鏈條”概念貫穿始終,自成體系。上半年全區新增科技企業560家、增長21%,華進半導體成為首個集成電路封裝領域國家創新中心,新型研發機構、新增省級以上眾創空間數量均為全市第一。
在科技創新的“賽道”上,新吳區始終被寄予厚望。圍繞“打造太湖灣科創帶核心區”的發展使命,新吳致力於構建環太湖創新帶乃至世界創新格局中的“新吳坐標”。創新再出發,路已在腳下:
——全力建設創新平台。搶抓國家布局建設國家實驗室等機遇,對接大院大所優質資源,全力引育一批國家級重大科技創新平台和雙創基地。構建“眾創空間—孵化器—加速器—產業園”的技術轉化、企業成長新路徑。
——大力培育創新主體。加大中小科技企業引育力度,確保全年新增國家高新技術企業188家,新增市雛鷹、瞪羚、准獨角獸入庫企業300家。全力實施高新技術企業提質倍增計劃,不斷壯大大中小企業梯次並進的“創新矩陣”。推廣“龍頭企業+人才團隊+創新項目”引才聚才模式,全年引進各類人才1萬人以上,引育領軍人才創新創業項目70個。
——持續優化創新生態。細化“創新12條”,深入實施“太湖人才”“飛鳳人才”計劃升級版。發揮蘇南自創區一站式服務中心作用,加快建設“高新金融谷”。
——力促園區對標提升。做強軟件園、微納園、IC設計產業園等專業園區特色品牌,全力支持SK海力士、海爾、阿斯利康等龍頭企業建設特色創新園區,不斷推進園區高質量發展。
建設“美麗新吳”,打造產城融合宜居樣板區
長江路(包括長江南路、長江北路),這條被譽為新吳區的“中山路”正悄然綻放新姿,沿路建筑紅磚灰瓦白色窗沿、店招店牌規范整齊、道路變得更加通暢,家住附近的居民蔣新燁不由感嘆道:“新吳不再是個大廠區了,變得越來越宜居。”
如果說長江路是產城融合之路,那麼伯瀆河則是“美麗新吳”之河。目前伯瀆河生態治理一期工程已進入收尾階段,伯瀆河上,一座60多米長的白色拱形棧橋橫跨水面﹔棧橋下,清清河水波光瀲灩﹔河岸上,馬褂木、合歡、朴樹……連片新種植的樹木層林盡染。伯瀆河片區還將置入文創休閑、體育設施、風情水街等不同業態功能,同時規劃停車位和公共服務設施,打造可跑、可游、可騎三線貫通的步行系統,一個高品質的“生活樂園”呼之欲出。
“經濟產業要‘高’,城市發展要‘美’,新吳要努力打造成為環境更加潔美、品質更加精美、生態更加優美、生活更加和美的樣板區。”蔣敏說。建設“美麗新吳”,先要堅持規劃引領,優化規劃設計。新吳區正加快構建“一心三軸五板塊”產城融合發展總體格局,聚焦泰伯廣場、新市鎮、西倉、太科園沿湖等重點地區城市設計,加強對景觀風貌、建筑樣式、建筑色彩、城市天際線等方面的統籌設計,提升重點門戶地區的城市品質與形象。目前慧海灣小鎮啟動區、鴻山物聯網小鎮創新片區等項目進入實質性建設階段,同時加快推進太科園、第一崗、伯瀆河、站前等重點片區建設,建成現代化、國際化的宜居新吳新地標。
建設“人民的城市”,尤其要注重精細治理。新吳區以“打造最干淨城市”為目標,以“紅黑榜”為抓手,以網格化的方式持續開展城市環境綜合整治,組織實施城中村、老舊小區、背街小巷、高速沿線等專項整治,全力推進亂倒、亂建、亂停等頑疾攻關,打造更多美麗宜居街區。同時,將全力推進生活垃圾分類全覆蓋工作,確保集中處理率達85%。
不但城區變美,鄉村也要變靚。在鴻山街道大坊橋村金家裡看到,潔淨的水泥路連通著一座座農家小院,房前屋后干淨整潔,村路兩旁綠樹掩映,一幅清新美麗的生態宜居村庄畫卷盡收眼底。“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是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的一場硬仗。”接下來新吳區將扎實推進農村垃圾治理、污水治理、道路優化等重點領域治理,加快農村基本公共服務均等化步伐,推動美麗鄉村建設走在全市前列。
讓我們共同見証:這裡既是宜業的熱土,也是宜居的福地。(本報記者 江菊敏、楊明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