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棲霞區落實教育公平 今秋新開辦13所學校

2020年09月08日10:28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

  “當我聽到我們這邊的學校也是南外(分校)的時候,我非常開心,決定就讓孩子在家門口上學。”9月1日,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啟用暨開學現場,一年級(三)班吳恬小朋友的媽媽邢梅芳說。

  華僑城小學首批200多名小學生喜迎新學年的第二天,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也舉行了落成儀式暨開學典禮。今年秋季,棲霞區新開辦的中小學、幼兒園共13所﹔整個“十三五”期間,棲霞區新建成投用的中小學、幼兒園達到51所之多。

  加大教育投入、優化教育布局、增加學位供給……全面小康征程中,棲霞區委區政府始終堅持“教育優先”戰略,不斷滿足百姓在家門口“好上學”“上好學”需求,逐漸由教育資源窪地變成教育大區、強區。在“江蘇省教育現代化監測”中,棲霞區得分逐年攀升,2016年88.96分、2017年89.6分、2018年92.41分、2019年94.2分,2020年預計得分在96分以上,排名位於全市前列。

  深化共享理念,與名校合作“辦好學”

  “118年來,南師附中始終秉承‘嚼得菜根、做得大事’的校訓精神,銳意進取、推陳創新,以創新觀念行進在建設高品質學校的路上。未來,也希望南師附中燕子磯新城學校的全體師生能繼續發揚這種精神,讓每個孩子在學校健康成長、各自卓越。”燕子磯新城學校開學典禮上,南師附中校長葛軍這樣勉勵全校師生。

  “8年來,一批批南師附中名校長、名教師走進棲霞區,讓越來越多的棲霞孩子享受到了家門口的優質教育資源。”棲霞區教育局局長徐觀林說,早在2012年,棲霞就與包括南師附中在內的頂尖名校開啟“合作辦學”之路,以名校引領教育高質量發展。8年來,棲霞先后與金陵中學、南師附中、一中、二十九中等名校合作創辦分校,接著又以名校分校引領集團化辦學,在小學階段組建了12個教育集團,在小、初、高階段成立了七大“教育發展共同體”,優質教育資源覆蓋全區所有街道。

  不僅如此,棲霞的“合作辦學”還跨出南京,與南通海門共建了“海門—棲霞”教育發展聯盟,在燕子磯中學創辦了“海門實驗班”,在堯化街道、棲霞街道合辦了棲霞(海門)實驗初級中學。

  在名校龍頭帶領和教育共同體協同共進下,棲霞全區高考成績逐年攀升,2015年本科達線率為38.5%,2020年上升到78%﹔中考成績高於全市平均水平,位於全市前列﹔在兩年一次的江蘇省學業水平測試中,棲霞區小學獲得優秀等次佔比超過省、市平均水平。

  落實教育公平,讓遠郊學子“好上學”

  龍潭街道靖安小學的沈敏老師家住城區,上下班路程單程有幾十公裡。不過,沈敏不需要自己辛苦奔波,為解決遠郊教師上下班路途遙遠問題,棲霞區教育局開通了4輛“幸福班車”,每天早晨,沈敏都能在家門口坐上舒適的“幸福班車”去上班。

  縮小城鄉差異、促進均衡發展,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題中應有之義。早在2014年,棲霞區就出台了《振興遠郊學校(幼兒園)教育三年行動計劃》,通過政策傾斜、加大投入、對口支援等方式,努力促進遠郊地區學校、幼兒園辦學條件、管理水平、隊伍建設、教育質量等方面的發展。市學科教學帶頭人李新、市德育工作帶頭人顧琳等區內一批名師都曾到遠郊交流支教。

  近年來,棲霞遠郊學校也走出了一條特色辦學之路。記者走訪了兩所遠郊學校,八卦洲中心小學的“小小農民畫”特色項目獲得“南京市小學生民俗藝術團”稱號,《“鸝島大腳巴”黨建行動》榮獲江蘇省中小學校一校一品黨建文化品牌項目﹔龍潭中心小學的機器人團隊登上世界冠軍領獎台,揚劇社團走上少兒春晚舞台,女足團隊蟬聯區長杯一等獎。

  市四大保障房片區有兩個在棲霞,正在建設的新三大保障房片區中又有兩個分別落在馬群和西崗。為讓保障房的孩子“上好學”,市政府引進南師附中和南京一中,先后開辦了南師附中丁家庄初中和南京一中馬群分校,棲霞區選配了骨干教師充實師資隊伍。優美的校園環境、先進的教學設備、濃郁的文化氛圍、一流的師資隊伍,讓保障房片區的孩子也能享受到公平、有質量的教育。

  打造名師團隊,讓棲霞學生“上好學”

  “首先,我們要辦成家門口的好學校,讓就近入學的孩子的家長能夠有信心、放寬心﹔未來,我們要成為南京東部地區的教育名校。”9月1日,在南外仙林分校華僑城小學啟用儀式上,該校校長宋紅斌說。

  宋紅斌是全國勞動模范、南京市“名校長”,曾在市區知名小學長期擔任校長。她的加盟,讓華僑城小學家長倍感振奮。除宋紅斌外,英語專業名師王一舒擔任該校教導主任,棲霞區教育局精心挑選15名各學科骨干教師,為學校注入優質師資力量。

  名校之所以“名”,不在於校園,而在於名師。“十三五”期間,棲霞大力招引教育人才,先后引進江蘇省特級教師7人、大市級學科教學帶頭人23人、優秀骨干教師100人,自主培養了江蘇省特級教師2人、市陶行知獎得主4人、市學科教學帶頭人32人、市德育工作帶頭人15人,現有省級名師工作室2家、市級名師工作室5家,“人才高地”逐步形成。

  此外,5年來棲霞共招聘新教師2231人,形成了厚實的儲備人才梯隊。“90后”青年教師李園2017年自南京師范大學畢業后到棲霞工作,在棲霞區實驗小學擔任班主任兼語文老師已有3年。“棲霞通過‘行知棲霞’新教師培訓活動,為青年教師成長搭建平台,幫助青年教師專業成長,很多南師大優秀畢業生都加盟了棲霞教育。”她說。

  受益和南大合作,棲霞教育迎來新契機

  8月17日,南京市與南京大學聯合召開“共建南京教育高質量發展創新示范區”會議,南京與南大將成立“南京大學金陵教育集團”,輻射棲霞東部板塊和紫東核心區的教育發展。我市在“十四五”教育專項規劃和紫東及仙林地區規劃中,規劃新建一所普通高中、一所初中和一所小學,納入南京大學金陵教育集團管理。

  現有的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金陵小學等棲霞與南大共建學校也將迎來飛躍。“南京大學在科研、辦學方面擁有得天獨厚的優勢,南大與我市探索高教與基礎教育融合育人的新模式,對於提升學生的綜合素養和創新能力意義非凡。”棲霞區教育局相關負責人說。

  “孩子們最開心的是聽說將依托南京大學建立中小學研學基地。”金陵小學校長林慧敏表示,該校學生將有機會參加南大聯合舉辦的暑期科技夏令營、“小院士”夏令營,走進南大校園、創新實驗室,走訪名家院士。“全方位走進南京最高學府,將大大開拓孩子們的眼界,讓他們對學習產生更大的興趣,提升綜合素養。”林慧敏說,學校也將放大與南大合作的成果,帶動棲霞東部乃至全區中小學校辦學水平的提升,努力辦出棲霞百姓滿意的教育。

  南報融媒體記者 查金忠 通訊員 周廣仲

  記者手記

  “借力”補齊短板,答好民生答卷

  棲霞地處城郊接合部,以往教育水平在全市比較落后,且區域內部教育資源也不均衡。提升棲霞教育水平,如果僅靠本區域的內生力量,將是一個較為長期的過程。如何較快地實現這一過程?與醫療領域的“院府合作”一樣,棲霞教育的辦法也是“借力”。本地區力量薄弱,就借資源強區的“力”,與南外、南師附中、金陵中學、二十九中等名校合作辦學﹔基礎教育力量薄弱,就借高等教育的“力”,與南京大學合辦金陵小學、金陵中學仙林分校中學部,這些學校大多已成為南京的“新名校”。

  民生補短板的核心關鍵,是黨委政府是否真正把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作為自身的奮斗目標,舍不舍得最大限度投入資源,使老百姓幼有所育、學有所教、勞有所得、病有所醫、老有所養、住有所居、弱有所扶。全面小康路上,民生是最為實實在在的一張答卷,答得結果怎麼樣,老百姓是最終的閱卷人。

(責編:馬曉波、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