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網宿遷10月14日電(黃啟源)“今年以來,面對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沭陽縣交出了令人滿意的答卷。 今年上半年,沭陽縣實現GDP390億元、同比增長2.2%,1至9月份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39.54億元、同比增長0.4%﹔農村電商被國務院大督查通報表彰”。10月13日,在“幸福宿遷 圓夢小康”系列新聞發布會·沭陽專場上,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晒出了這樣一份成績單。
沭陽地處宿遷市東部,素有“虞姬故裡、花木之鄉”美譽,縣域面積2298.9平方公裡,戶籍人口198.65萬,是全國第二人口大縣。
近年來,沭陽縣全面落實“六個高質量發展”“六增六強”要求,緊扣“高水平”,突出“全面性”,圍繞“轉型升級促發展”一條主線,樹牢“產業為綱、創新為魂、特色為要、生態為家、民生為本、黨建為根”六為導向,堅決扛起與全省同步奔小康政治責任,縣域高質量發展邁出堅實步伐,先后榮獲綜合實力、工業經濟等12個“全國百強縣”,以及“全省推進高質量發展先進縣(市、區)”等稱號。
實現脫貧摘帽,抓好全面小康底線任務
毫不諱言,為打贏脫貧攻堅戰,建設全面小康社會,沭陽做出了諸多努力。
沭陽是全省扶貧開發重點縣,“十三五”期間,全縣低收入人口總量和佔比均為全省最多。我縣全面貫徹落實精准扶貧精准脫貧基本方略,狠抓“責任壓實到位、網絡構建到位、規劃引領到位、要素保障到位、輿論宣傳到位”“五個到位”,連續三年進入全省脫貧攻堅考核第一方陣,連續四年獲得省政府大督查專項表彰,成功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典型縣”。
卞建軍介紹,沭陽縣下足繡花功夫,做到精准幫扶。建檔立卡低收入農戶層面,綜合運用“送崗位、送項目、送政策、送溫暖”四項措施,做到分類幫扶、精准幫扶,吸納2.6萬名低收入人口就近就業,扶貧小額信貸投放量連續多年位居全省第一,經驗做法在全國小額信貸信息系統培訓班上進行交流推廣,截至2019年底,全縣低收入人口年可支配收入全部超過6000元。同時,沭陽縣創新教育扶貧機制,對低收入農戶在讀子女,按學段每學年補助1200—7000元,實現教育扶貧全覆蓋和基本托底。累計發放低收入農戶子女助學金18.9萬人次、3.88億元,幫助6595名貧困學子圓上“大學夢”。
“十三五”期間,沭陽縣有建檔立卡低收入人口23萬,約佔全省的1/11,其中因病致貧者不在少數。
沒有全民健康,就沒有全面小康。沭陽縣創新醫療扶貧機制,有針對性地推出免費健康體檢、住院“先診療后付費”、政府購買大病補充保險、控制自付比例等健康扶貧大禮包,不斷降低困難群眾醫療費用負擔。“十三五”以來,財政共為低收入農戶代繳醫療保險1.88億元、繳納大病補充保險6987萬元﹔低收入農戶縣內住院合規費用自付超出10%部分實行兜底保障,二級以上重度殘疾人個人自費比例下降到5%。創新“一拖一”機制,針對勞動力被家中病人、老人等拖住無法從事經營性活動或外出務工的低收入農戶,縣財政每年投入1000萬元購買照料服務,釋放被拖住勞動力,鼓勵並幫助其家門口就業創業。實施以來,全縣累計有1016戶低收入戶受益。創新住房保障措施。針對低收入農戶,農房改善安置房價格下浮6%,並給予兜底保障戶貸款貼息,有效緩解上房壓力。針對“四類重點對象”的特困群體,實施“交鑰匙”暖心房兜底安置。
卞建軍說,一直以來,沭陽縣堅守實體經濟,做強全面小康工業引擎。沭陽縣堅持“工業強縣戰略”不動搖,工業入庫增值稅、工業銷售收入、工業用電量均穩居蘇北縣市前列,加快實現“工業在蘇北縣市最有實力”目標定位,連續五屆入選“中國工業百強縣”。
重大項目支撐有力,創新驅動持續增強
近年來,沭陽縣接續開展“項目建設突破年”“項目建設提速提質年”活動,天能集團成為全市第4個邁入“百億級俱樂部”的企業,成功舉辦首次在縣級舉行的全省重大項目建設觀摩推進會﹔今年1至9月份,全縣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65個,提前完成50億元項目、3億美元外資項目任務,列省列市重大產業項目完成投資額、新竣工項目完成投資額、“四新”項目主導產業契合度均位居全市第一。
圍繞“一個平台、兩個計劃、四個載體”,沭陽縣以賽引才、筑巢引鳳,全社會研發經費投入強度年內將提高至2.1%以上。創新舉辦“高層次人才創新創業大賽”,吸引13個高層次項目落戶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小升高”行動成效顯著,現有國家高新技術企業92家,佔全市27.38%。扎實推進“521”工程,擁有全市唯一的國家級企業技術中心、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今年1至9月份,轉化高科技成果70個,新增省級以上新產品、新技術55個,89個千萬元技改項目完成投資39.42億元。
此外,沭陽縣不斷優化園區布局。該縣突出“一區多園一帶”,不斷優化園區發展格局。擁有蘇北唯一落戶縣級城市的國家級經開區,致力建設“二十萬藍領大軍、千億級產業園區”,2019年,在全國國家級經開區考評中上升45個位次,成功創建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園區,獲評全市唯一省級智慧園區。
深化昆沭兩地合作,昆沭高新園連續十年獲評省“南北共建園區先進單位”,2平方公裡啟動區開發建設任務基本完成。軟件產業園獲評“省級生產性服務業集聚示范區”,臨港工業園項目承載能力逐步提升。鄉鎮工業撐起“半壁江山”,木材家居產業帶加速轉型升級,總投資9.1億元的亞森同匯一期即將投產,總投資11.16億元的福匯林開工建設、一期工程預計2021年7月底建成投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