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推進太湖灣科創帶建設 戰略驅動迎向未來

2020年10月28日15:46  來源:無錫新傳媒
 
原標題:戰略驅動迎向未來的無錫“深呼吸”

聚全市之力,匯全市之智,加快推進太湖灣科創帶建設!

23日舉行的太湖灣科創帶建設工作會議,擘畫出一幅嶄新藍圖。

如此重磅的表述,讓“太湖灣科創帶”這一“超大手筆”再次成為人們矚目的焦點。

從產業強市主導戰略、創新驅動核心戰略,到眼下被視為無錫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的太湖灣科創帶,可以看到重大戰略的牽引力正在影響、重塑著無錫的經濟發展格局。

“科創”何以在此際凸顯出如此重要的地位?

太湖灣科創帶,將如何成為無錫構建市域發展共同體、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共同體的“勝負手”?

湖灣一域,與無錫經濟全局之間,又將形成怎樣的鏈接與交互?

戰略升維,在創新驅動高質量發展的新語境下,正在日益成為一個迫切需要回應和解答的核心命題。這一次,太湖灣以“科創”的名字彰顯城市的雄心,成為無錫迎向未來的一次“深呼吸”。

正如市委書記黃欽所說,太湖灣科創帶要努力成為無錫產業發展的新空間、經濟發展的新引擎、城市形態的新展現、科產城人融合的新樣板,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科技創新中心,為長三角勇當我國科技和產業創新的開路先鋒、構建具有全球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展現“無錫作為”、貢獻“無錫力量”。

市長杜小剛在專題調研太湖灣科創帶規劃建設工作時表示,要以新發展理念為指引,從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大局考量,高起點謀劃、高標准定位、高效率推進,舉全市之力加快建設“頭號工程”,努力打造多維度制度創新試驗田、融入長三角一體化發展先行區和踐行新發展理念樣板地。

“萬億”之后,城歸何處?

戰略錨定方向

2017年,無錫GDP越過萬億大關。群情振奮之后,問號也隨之而來:下一站,無錫將往哪個方向走好進階之路?

新舊動能轉換、產業轉型升級,最重要的戰略抓手是什麼?

循著產業強市、創新驅動的方向實踐、思考的無錫,牢牢鎖定了一個日趨清晰的關鍵詞:科技創新。

在國土開發強度與資源環境承載力接近“天花板”、城市面臨巨大環保壓力的情勢下,無錫要繼續當好高質量發展領跑者,唯有向科技創新要答案。

環太湖生態比較敏感,對產業進入非常苛刻,也倒逼著無錫必須發展高科技、零排放、高端人才的產業。圍繞產業鏈,打造創新鏈,最根本的目的都是為了實現價值鏈。推動三鏈融合,科技創新是最佳選項。

再把視線投向周邊城市,“鄰居”們規劃布局創新“硬核”、提升放大科創“當量”的大手筆也是接連不斷。去年以來,蘇州啟動建設太湖科學城,湖州挂牌成立南太湖新區。南京整合仙林、麒麟等科創板塊,規劃建設面積758平方公裡的“紫東科創大走廊”,致力打造世界級的創新生態圈和科學共享中心。

對於無錫來說,科技創新的新載體、新平台又在哪裡呢?

美麗的太湖灣區進入決策者視野。資料顯示,在這一片湖灣,共集聚了全市90%的省部級科研院所、90%以上的生態旅游資源、60%的科技公共服務平台、70%的高層次人才、34.3%的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再加上較為雄厚的產業實力、得天獨厚的區位優勢、非常優越的自然環境、日益完善的城市配套,使得灣區成為打造“科創走廊”的佳絕之地。

率隊專題調研太湖灣科創帶達一個多月的市政協主席周敏煒說,擺在無錫人面前的,隻有創新一條路了。打造太湖灣科創帶,不僅契合無錫未來一段時間的發展要求,還給無錫提供了一個可持續發展的新機遇。

戰略錨定方向。收官“十三五”、開啟“十四五”,意在帶動市域一體化、服務長三角一體化的太湖灣科創帶適時而生、奔騰而來!

產業地標+科創高原!

戰略決定出路

城市如一個生命體,也會經歷產生、邊界擴大、衰退或更新的生命周期。保持持續生命活力的城市,都需要經歷不止一次的城市創新。太湖灣科創帶的戰略價值,從某種意義上說,就是一次意義巨大的城市創新。

市科技局局長孫海東告訴記者,一個區域、一座城市要實現大的發展,尤其是高質量發展,一定要謀劃一個引領性地標性的“發動機”,一如上海的浦東新區、深圳的前海新區、珠海的橫琴新區。

被定義為無錫高質量發展“最強引擎”的太湖灣科創帶,所承擔的,即是示范引路的“發動機”重任。

從經濟發展的區域特點來看,在躋身萬億俱樂部的十多個城市中作個比較,無錫的實體經濟相對具有優勢,集成電路、生物制藥、物聯網等產業都有著很強的實力和底蘊。但直面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如果不能快速搶佔未來產業發展制高點,加快技術創新與產業跨界融合,就很難長久地擁有發展的主動權、主導權。

市委十三屆十次全會明確提出,產業強市,關鍵在“強”。無錫要打造產業地標,就要不斷增強企業和產業的創新力、帶動力、輻射力和抗風險能力。

衡量無錫產業“強”還是“不強”,一個最關鍵的指數就是看科創“當量”的“大”與“小”。

日本的名古屋、德國的斯圖加特,是兩座以制造業見長的城市,其背后的發展“密碼”就是強大的科創“當量”,無論是產業技術創新能力,還是科研成果轉化水平,在世界范圍內都是首屈一指。與這些發達城市相比,無錫在畝均產出指標、人均產出水平上還有很大差距,但這也意味著,隻要戰略得當、推進有力,無錫的增長潛力、提升空間還是很大的。

增長潛力、提升空間從哪裡來?

實踐証明,技術含量+研發能力+人才層次,疊加起來才能形成真正的科創“高峰”。在這一戰略鏈條的各種要素中,優質、強大的科創平台無疑是最有力的抓手。

細讀太湖灣科創帶發展規劃,除了秉持生態優先的原則,一個很鮮明的印記就是科創帶要走“科產城人”融合的道路。建設太湖灣科創帶,瞄准世界最好的科創帶、科創谷、科創走廊規劃,讓太湖灣這條“黃金岸線”外在有“顏值”、內在有“研值”,體現出真正的“黃金價值”,才能構筑一個創新生態、產業生態、自然生態“新三生聯動”的最美灣區,吸引全球最優秀人才來這裡創新創業。

一域之變,帶動全局!

戰略賦能未來

一個好的戰略,不僅能改變一域面貌,還能讓全局受益,而且能夠賦能未來。

科創帶,雖然隻有三個字,但對其內涵加以拓展,可以讀出的信息量就很大。“科”的含量、“創”的質量、“帶”的能量,無論從哪一個方向用力,都會對推動整個城市的高質量發展產生強大的驅動力。

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總體規劃處處長翁一峰從城市發展的角度來解讀太湖灣科創帶規劃。在他眼裡,這一重大戰略的提出,將極大地改變城市的生活、生產形態,標志著無錫的城市規劃建設進入了3.0時代。

3.0時代,流行著這樣一句話:“有風景的地方才有新經濟”。如何在美麗的山水之間營造宜居宜業的人才棲息地、科創強磁場,“揮毫潑墨”的空間很大,需要一步一步往前踏實推進。未來的太湖灣科創帶,不僅要打造集成都市快線、地鐵、機場、市域鐵路等諸多交通方式的多層次相互銜接的立體交通體系,還要精心構筑以水為脈的藍綠空間特點鮮明的生態灣區,建設綠色低碳、數字賦能的未來社區……

上海市社科院經濟研究所所長沈開艷說過一段令人印象深刻的話:相比其他地區,無錫在改革開放以來的任何時期任何時候都沒有得到過特殊的“點對點”政策或“紅包”,完全是憑自己的勤勞智慧、“四千四萬”精神打拼天下才取得今天的成就,無錫一切的一切都隻能靠自己打拼。無錫要對接長三角一體化以及上海自貿區新片區溢出等政策,充分賦權賦能,讓太湖灣科創帶如虎添翼發展起來。

集結號猶在耳畔,催征令已然吹響。敢闖敢干的無錫人,再揚“四千四萬”精神,一定能合力爭創、打拼出一個以世界級科技創新、世界級生態湖區、世界級文化遺產為主題的國家級新區!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