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安洪澤:農房改善改到群眾心坎上

2020年11月02日15:25  來源:淮安新聞網
 
原標題:洪澤:農房改善改到群眾心坎上

國慶期間,洪澤區朱壩街道曹庄周忠虎一家忙忙碌碌,打掃院子,挂上燈籠,貼正“喜”字,每個人臉上都洋溢著喜悅的笑容。55歲的周忠虎夫妻倆在南京打工,一直盼望有套好房子,現在願望終於實現了。他們不僅搬進了新房,還為兒子舉辦了婚禮,周忠虎高興地說:“今年國慶中秋雙節同賀,我們家也是雙喜臨門。感謝農房改善的好政策,讓我們住上了好房子、過上了好日子!”

為了托起農民的“優居夢”,洪澤區積極貫徹落實省委、省政府決策部署,把農房改善作為鄉村振興戰略的標志性工程和決勝全面小康社會建設的補短板工程,著力繪就一個個現實版的“富民興村圖”和一道道展示新農村魅力的風景線。2019年,該區改善1255戶農戶的住房條件,超額14%完成省定目標﹔今明兩年該區計劃每年改善1300戶農戶的住房條件,超過省定計劃的34%。

走進朱壩街道新型農村社區田園雅居,具有江淮水鄉風格的一棟棟白牆灰瓦的聯排小樓躍入眼帘,棗樹、柿樹、桂花樹及廣場邊“散落”的磨盤、石碾等老物件,既呈現了地域特色,又留住了人們的鄉愁。道路兩側的節能路燈,如同一顆顆夜明珠,點亮了農民的幸福生活。

田園雅居是首批省級農房改善示范創建項目,不僅有新時代文明實踐站、黨群服務中心、居家養老服務中心、衛生室、5G基站等公共配套設施,還有業態豐富的產業配套。周邊1.5公裡范圍內有鍋貼城、蔬菜基地、工業園區,居民可以自主選擇從事一二三產業,實現家門口就業創業。

田園雅居呈現的是“採菊東籬下”的恬淡生活,岔河鎮花海康居呈現的則是“幸福像朵花”似的甜蜜生活。花海康居利用背靠白馬湖生態旅游景區的區位優勢,致力於打造旅游服務示范社區,實現“一產+三產”融合發展。

岔河鎮陳向村村民張德權夫婦倆和兩個兒子過去居住的是隻有33平方米的老房子,在外打工的兩個兒子逢年過節回家都沒地方住,隻能住到親戚家。申請參加農房改善后,他家選擇了155平方米的雙層住宅樓。因小區距白馬湖“向日葵的故事”景區僅1公裡,張德權便利用自家寬敞的屋子開辦“康居土菜館”服務游客,家庭年增收10萬元以上。同記者說起新房,張德權笑得合不攏嘴。

為了幫助農民增收,洪澤區有關搬遷村將土地統一流轉發包,引入稻蝦共作、採摘園、溫室大棚、垂釣體驗等農旅項目。實行土地統一流轉的陳向村成立勞務公司,組織200多名中老年富余勞動力到景區從事養護、保潔、採摘等工作,人均年增收2萬元。58歲的村民陳緒梅告訴記者:“土地流轉后,我在‘四季花海’景點做保潔,一年收入2萬多元。農房改善既讓我住上了好房子,又增加了收入。”

為了讓群眾住上好房子,洪澤區建立主管部門、第三方專業機構、群眾監管的“三重”監管機制,從原材料購進、現場施工到驗收進行全過程監督。新房裝修環節,按照“政府引導、團隊運作、農戶自願”原則,探索“統設自裝”模式,免費為群眾提供設計方案,群眾自主選擇設計方案、裝修公司、材料,省心、省時、省力、省錢。

洪澤區把農房改善項目規劃與全區產業發展規劃緊密結合,目前實施的15個項目中5個靠近現代農業示范園、6個靠近鎮工業集中區、4個靠近旅游景區。重點打造的330省道示范帶沿線規劃了田園雅居、濱湖樂園、張庄社區、彭城社區4個項目,既解決了農民搬遷后的土地種植問題,又實現了農民群眾和村集體雙增收。

■通 訊 員 花 群 葉順亮

龔建軍

融媒體記者 黃育舉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