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推進江洲保護:守得一片綠,換得金山來

2020年11月14日09:02  來源:揚子晚報
 
原標題:雙山島加快推進以路、綠、水為主要內容的島內基礎設施建設

雙山島四季如畫

錄安洲

連江通海,不斷轉型升級 萬噸碼頭成了生態綠洲

常州市隻有18公裡長江岸線,作為常州唯一的一個長江江心島,錄安洲總面積3.1平方公裡,堤內面積2.8平方公裡,經過近十年的生態修復,這裡已經轉身變為一個生態綠洲。而錄安洲碼頭就建在這裡,為常州的經濟發展和物流交通發揮著重要作用,已經成為常州對外貿易的重要門戶和區域物流中心。

綠色岸線勾勒長江秀美身姿

站在錄安洲的長江大堤上,極目遠眺,滔滔江水奔流不息﹔環顧四周,滿目皆翠,柳樹、水杉在島上競相生長,水鳥也紛至沓來。

“從2010年左右,我們就開始對錄安洲進行復綠,近十年的時間,我們在島上種植了1300多畝的植被,逐步修復島上的生態缺陷。”常州濱江經濟開發區(春江鎮)農村工作局副局長查小剛這樣告訴記者。

如今的錄安洲,綠樹成蔭,江河匯秀。在錄安洲水域中,還出現過“水中大熊貓”長江江豚的身影。

透過郁郁蔥蔥的蘆葦,不遠處用黃色浮標圍起來的區域,就是常州的長江取水口,它是常州整個供水體系的核心。隨著“長江大保護”的實施,常州自2017年起全力推進“263”專項整治行動,在水源地一級保護區,與供水和保護水源無關的建設項目已經全部拆除,二級保護區內也沒有對水源產生影響的污染源,這裡正在回歸本該有的生態原貌。

常州高新區黨工委委員、新北區委常委、濱開區黨工委書記胥亞偉表示:“圍繞長江大保護,去年我們已經開展實施了錄安洲綠化補種提升工程等生態復綠提升項目,沿江堤100米綠化造林工程已過大半,涉及復綠面積約620畝。接下來我們將繼續開展生態復綠,讓濱江回歸自然、城市、人民。”

放流2000余萬尾魚游入長江

6月18日,2020常州長江漁業資源增殖放流活動在錄安洲舉行。“我們此次增殖放流了2366.6萬尾魚,包括胭脂魚、長吻鮠、鰱魚、鳙魚4個品種。胭脂魚是我國特有的珍稀魚類,生長於長江水系,享有‘亞洲美人魚’的美稱, 是國家二級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長吻鮠是省重點保護水生野生動物﹔鰱、鳙魚則是重要的經濟和淨水品種。”

查小剛介紹道:“這幾年來,我們每年都組織放魚活動。去年,我們按照中央和省裡面的部署實施了長江退漁禁捕,開啟了長江的十年禁捕,實現了長江干流‘無捕撈漁船,無捕撈漁民,無捕撈生產’的階段性目標。”

深水良港打造“綠色港口”

在另一側的錄安洲長江碼頭,放眼望去,一派繁忙景象。高高的橋吊從貨輪上抓起一個個集裝箱,裝到一輛輛運輸車上,秩序井然。

上世紀九十年代,常州提出“以港興市、連江通海、三區一線、再造常州”的發展戰略,建設長江萬噸級碼頭的歷史由此拉開序幕,其中錄安洲港區規劃9個萬噸級深水泊位、17個夾江千噸級集疏運泊位。

隨著常州地區經濟的快速發展,港口也在不斷轉型升級,智慧港口、綠色港口成為了港口企業可持續發展的主攻方向。常州市規劃設計院城鄉發展所副所長單軍鋒表示,錄安洲將以錄安洲大橋(濱江一路)為界,東側規劃為常州港的錄安洲港區,規劃為萬噸級以上的碼頭泊位區。西側結合在建的常泰大橋,打造橋頭勝景片區,建設常州的生態橋頭堡,在現狀農田水面林地的基礎上,通過特色花海等大地景觀的建設,形成特色地景,成為常州具有標識景觀性的大橋門戶地區。

雙山島

“寶島難求”,重金“買”回蘆葦蕩 綠色“慢”島,不允許汽車上岸

魚翔淺底,鳥舞藍天,走進張家港雙山島,隻見一幅靜如桃源的水墨丹青,綠蔭揚波,水灣相連。雙山島位於張家港市西北郊,全島面積約20平方公裡,東西長3700米,南北長5500米,島上無任何工業,是長江中下游地區原始生態環境保持最完好的“處女島”之一。 實習生 薛皓月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薛馬義 黃玉琴

上個世紀80年代,張家港雙山島沿江洲堤熱鬧非常,島上的村民以捕魚為生,每當輪船的鳴笛聲響起,堤岸上的叫賣聲絡繹不絕。但經常出現的“三無”船隻也帶來了大量污染,雙山島人魂牽夢縈的蘆葦蕩,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破壞。

2010年起,張家港市委市政府開始著手恢復雙山島生態,將“長江大保護”寫入港城擔當,“生態島”的理念開始萌芽、扎根。十年間,雙山島結合“萬頃良田工程”,投資近15億元,利用三年時間,加快推進以路、綠、水為主要內容的島內基礎設施建設,點線面、遠中近整體推進,目前道路、綠化、水系等基礎配套基本完成,為開發建設奠定堅實的基礎。

春天蘆葦青青,秋天蘆花開遍鳥群翩飛,初冬蒹葭蒼蒼蘆花似雪。蘆葦蕩濃蔭蔽日野鴨出沒,長江漲退潮時,無數小螃蜞爬過……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如今的雙山島已煥發新顏,張家港人懷念的蘆葦蕩又重現了。

雙山島是長江下游沖積而成的島嶼。1949年4月21日,百萬雄師過大江,雙山島是渡江戰役最東端戰場的突破口之一。為紀念那些在戰斗中犧牲的烈士們,雙山人民特地修建渡江戰役烈士紀念碑。如今,在雙山渡江戰役紀念碑周圍,臨江濕地、楓林營地、海棠灣、銀杏大道等項目相繼完成,形成紅文化、水文化、綠文化齊頭並進的局面。

“黃金有價、寶島難求”,國際城市規劃大師、兩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吳良鏞先生曾這樣贊美雙山島。隨著生態環境的改善,被稱為“鳥中大熊貓”的瀕危物種震旦鴉雀頻頻出現在雙山島的濕地公園裡。

為推動雙山島一體化運作,張家港根據雙山島獨特的優勢,謀劃提出“長江慢島、沙上綠洲”的發展定位,展現出張家港這座臨江城市應有的濱江風光。游客隻能坐渡輪上島,汽車、摩托車絕對不允許上島。

渡口慢街是雙山島內原始居民生活區域保存最完整的部分。目前渡口慢街正在作為“鄉伴理想村”的主要街道進行新一輪的改造中,即將以一個全新的面貌展現。雙山島“理想村”是豐富雙山業態,讓綠水青山“活”起來的生動寫照。總投資5億元,總佔地900畝,鄉伴理想村項目圍繞生態資源、長江文化等內容,打造生態保育、特色生態旅游、精品民宿集群、慢生活美食文化街區。

啟隆鎮

鑲嵌在崇明島的江蘇“綠邊” 面朝大海期待“花開”

在崇明島的中北部,啟東市啟隆鎮是一條長22.5公裡的狹窄地帶,仿佛是鑲嵌在島上的“綠邊”,它是江蘇管轄的一塊“飛地”,也是長江入海前的江蘇最后一座島嶼。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郭小川

遠離啟東本土、出入主要靠渡船,啟隆對於很多江蘇人來說,多少有些神秘色彩。記者在滿目蔥蘢中,乘船登上崇明島上的啟隆鎮。

長江水哺育了這片沙洲,也將生態的底色深深根植於啟隆的靈魂。目前,全鎮森林覆蓋率達30%以上,被評為國家綠色食品基地、江蘇省水美鄉鎮、國家級衛生鎮等。啟隆,已不僅僅是一個鄉鎮,更是上海北部的一座“生態后花園”“休閑度假村”和“綠色大氧吧”。

在長江流域“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鏗鏘腳步中,啟隆策應崇明世界級生態島建設,守好崇明島北部“生態屏障”,打造面向長江口、服務大上海,融都市農業、生態旅游、休閑度假於一體的產業集聚區。

明年5月,以“花開中國夢”為主題的花博會,將在崇明盛大開幕。“啟隆鎮毗鄰花博會主會場,這對我們踐行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理念,提供了難得機遇。”啟隆鎮黨委書記薛海說,目前當地“退二進三”,推進第一、第三產業融合發展,規劃建設多個花博會配套服務項目,在上海乃至長三角地區叫響“花博會,下一站”的啟隆品牌。

后記

長江大保護 江洲來作証

在長江江蘇段的黃金水帶上,散落著十幾座江洲,宛如一顆顆珍珠。近年來,江蘇省在“生態優先、綠色發展”思想的指導下,拆除非法碼頭、關停污染企業工廠、增綠植綠、修復生態環境……經歷了一番“刮骨療毒”,把這些江洲打造成長江大保護的綠色明珠。揚子晚報派出十余位記者,歷時數月,深入探訪這些江洲。

記者看到,長江入蘇第一站新濟洲已經從經濟落后的偏僻角落變身南京市第一個國家級濕地公園、江蘇省新型工業化示范基地和江蘇省特色產業園區。

記者看到,鎮江的世業洲和江心洲成為“零工業”的生態島,污染和過度捕撈已經是“過去時”。

記者看到,長江第二大島揚中實現了用電零排放,所有負荷均由光伏能源供電,發展重點放在科技含量高、能耗低、效益好的高端產業。

記者看到,常州錄安洲歷經十年生態修復,已經轉變為生態綠洲。

記者看到,張家港雙山島十年投入15億元,繪出綠意盎然的“長三角后花園”。

……

這些江洲都有驚人的變化,出現水清岸淨、渚綠景美、沙鷗翔集、江豚騰躍的喜人景觀,見証了長江大保護帶來的大變化。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吉啟雷 馬奔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