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業開辦,從“一次提交、一窗辦結”到“不見面審批”﹔企業落戶,從“拎包入住”到提供“共享空間”“共享設備”﹔企業發展,從聯系基金“幫你融資”到安排專人“助你上市”……很少有哪個地方像江北新區一樣,伴隨著企業發展壯大的各個階段,各種服務始終緊跟左右保駕護航。
今年以來,江北新區主要經濟指標逆勢上揚,前三季度GDP同比增長8.4%,高於全市5.1百分點,高於全省5.9個百分點——江北新區經濟的“加速跑”,正是得益於營商環境的持續優化。
引進來 “增值服務”招攬海歸人才
營商環境好不好,最直觀的表現,要看企業願不願意來。在應世生物科技(南京)有限公司創始人兼CEO王在琪看來,江北新區正是理想中投資興業的熱土。
今年1月,在美國舉辦的JP摩根健康產業大會上,江北新區赴美招商團隊進行了主題推介,新區“兩城一中心”的產業定位以及“基因之城”的產業氛圍吸引了王在琪的目光。當時,王在琪已經攜團隊回國創業,在北京和上海注冊了公司,准備進行抗腫瘤新藥的研發。
對於公司總部的選擇,王在琪一直在權衡,江北新區適時拋出橄欖枝,主動對接。
新區生命健康辦產業促進部部長楊濤介紹,王在琪先后多次到新區考察,對生物醫藥谷園區的載體建設、平台搭建都很認可,尤其是招商團隊專業細致的服務,讓王在琪感受到極大誠意。“更重要的是,新區前后聯系了幾十家基金公司,為項目成功對接到融資。”楊濤說,原本該項目准備融資5000萬元,結果超募8000萬元,融資總額達1.3億元。今年5月,應世生物已經在新區生物醫藥谷落戶,而且總部就定在了南京。
像應世生物這樣,被新區的軟硬件條件甚至是“增值服務”吸引而來的企業還有很多,新區不斷創新招商模式和招商路徑,用優良的營商環境贏得投資者的青睞。
在今年受疫情影響的不利條件下,新區的招商引資取得重大突破,前三季度新簽約億元以上項目395個,簽約項目投資總額近2400億元,其中“兩城一中心”項目234個,主導產業得以更好集聚。
扶一把 “共享服務”惠及中小企業
今年9月,江北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台榮膺“2020年度國家級中小企業公共服務示范平台”稱號,這項國家級榮譽的背后,體現了新區對中小企業“扶一把”的魄力。
建成亞洲最大規模的基因測序中心、國內規模最大的質譜檢測中心,大小儀器設備超過4000套,可以提供全方位的公共技術服務,對於選擇自主創業的海內外人才而言,這些不需要企業投入就能使用的“共享設備”,便是最大的吸引力。
在公共服務平台的實驗室內,每天都有幾十家企業的藥物研發人員租用設備,進行各項試驗。平台副總經理闞蘇立介紹,除了提供儀器設備、辦公場地之外,平台還採購了基礎性的數據庫,供企業免費使用,此外還為企業研發新藥搭建了臨床轉化渠道。“可以說,我們的服務涵蓋了藥物研發的全鏈條。”闞蘇立說。
在這樣的精心呵護下,新區一些具有核心技術的生物醫藥企業茁壯成長。2016年落戶新區的藥捷安康,今年8月與世界五百強企業LGChem達成了一款新產品的全球授權許可協議,售價3.5億美元。公司項目管理副總裁彭鵬介紹:“新藥研發需要很多昂貴的儀器設備,比如核磁共振、質譜儀、測序儀等,購買和維護費用都非常高,但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台為大家解決了這個大難題。越來越多的人才帶著團隊和項目來到新區創新創業,我們的生態圈越來越完善,大家都特別有干勁。”
目前,新區生物醫藥公共服務平台已累計為全國500余家企業提供了專業化服務,服務批次10萬次,累計節約企業研發設備重復投資額近80億元,帶動區域新增產值近100億元。
送一程 “極致服務”助力企業上市
如果說扶持中小企業發展是為了夯實產業基礎,培育行業龍頭企業則會對產業集聚形成帶動效應。從某種程度上講,助力更多的企業上市,對於提升營商環境也有著不同尋常的意義。
今年以來,新區上市企業已有4家,南京迪威爾高端制造股份有限公司便是其中之一。從去年年底申報科創板到今年7月8日敲鐘,迪威爾的上市進程也體現了新區速度。
公司財務總監何靈軍介紹,新區主要領導帶著相關部門負責人多次上門現場辦公,解決備案、立項中的問題,全力推動上市進程,“材料遞交后,新區還安排了上市專員為我們進行一對一服務,對接辦理各種手續。”
作為國內頂尖的水下能源開採設備的制造供應商,迪威爾正逐步參與國際競爭。“我們的目標是在上市后的3到5年達到國際頂尖水平。”何靈軍說。
和迪威爾有著相同感受的還有江蘇集萃藥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該公司正計劃上市。作為國內最大的小鼠模型生產供應商,在今年的疫情影響下,進口小鼠入境后不僅要審批,還要隔離檢疫。“如果隔離時間較長,那麼小鼠的實驗價值就會受到較大影響。”公司負責人介紹,為了保証公司的正常運營,新區積極協調金陵海關,從隔離場使用証辦理、隔離期縮短、查驗和后續監管優化等方面解決了企業的實際困難。
“急企業所急,想企業所想”,是新區自上而下形成的共識。隻要是具備良好發展前景的項目,無論是安排路演,為項目對接融資,還是邀請專業機構的專家,為企業進行上市流程的培訓,這些最極致的服務,都讓在新區創新創業的投資者們享受到了真正的紅利。
共命運 政府和企業“同頻共振”
今年年底,江北新區有望上線一個基於大數據和人工智能的政策匹配推薦與搜索服務平台。該平台可以實現向企業精准推送各項政策,同時也能為地方出台優惠政策提供數據支撐。
“優化營商環境,需要優惠政策落地有聲。”負責平台研發的江蘇鴻程大數據研究院董事長黃宜華介紹,在江北新區,國家、省、市、區級出台的各項惠企政策有數千條之多,企業很難從中篩選出哪些是符合自身條件的政策,政府也難以評估政策出台的實際效果。
所謂智能化政策匹配推薦與搜索服務,就是當企業在平台內輸入關鍵詞后,系統會將企業與相關政策自動匹配,從而避免企業用人工方式去收集查找政策信息,同時也能夠把惠企效果及時向主管部門進行反饋。對於企業而言,不僅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自動生成的匹配報告還能為企業發展指明方向。
作為一項全國首創的技術,該平台上線后,企業所獲得的便利顯而易見。“作為一家在新區落戶的企業,我們也希望能為新區的發展貢獻力量。”黃宜華說。
在江北新區,優質企業不僅是享受服務的受益者,同時也是提供服務的參與者。在集成電路和新醫藥與生命健康兩大主導產業方向上,像台積電、集萃藥康這樣的頭部企業,正持續吸引著產業上下游的公司來新區投資興業。
無論是主動還是被動,政府和企業的“同頻共振”,都讓新區的營商環境持續優化、不斷完善。(朱曉露 李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