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安挖掘青墩文化內涵 提高文化軟實力含金量

2020年12月01日15:34  來源:南通日報
 
原標題:海安提高文化軟實力含金量

11月26日,海安市文化藝術中心(文化館)喜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殊榮,成為全省同級單位中的江蘇唯一。

近年來,海安市以挖掘青墩文化深刻內涵和豐富思想為引領,不斷豐富文化活動,為海安“高質量發展爭第一,百強排名進二十”提供有力的文化支撐、強大的精神力量。文化藝術中心(文化館)等一批文化單位深入基層、扎根群眾,常態化開展藝術輔導、藝術賽事、文藝演出、文藝培訓等新時代文明實踐活動,致力於為海安百姓提供多姿多彩的文化大餐。

青墩遺址位於海安市南莫鎮青墩村,該遺址的考古發現,將江淮平原的歷史追溯到6000年前。遺址環境優美,文化遺跡、遺物豐富,為江淮東部最重要的新石器時代遺址之一。在11月14日,中國·海安青墩遺址——江海文明之源暨長三角史前文化論壇上,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遺產研究所所長賀雲翱說:“青墩遺址作為江海文明的起源,蘊含著深厚的文化精髓,具有鮮明的地域特色,也是體現海安文化的開放性、包容性、多樣共存性最早的一個實例。廣泛深入地探索青墩文化的價值,更好地弘揚利用青墩文化,能為海安的發展提供堅實的文化支點。”

早在6000多年前,青墩先民就在這片土地上刀耕火種,播下了文明的種子﹔革命戰爭時期,海安兒女拋頭顱、洒熱血,創造了“七戰七捷”的輝煌戰績﹔改革開放后,海安人敢闖敢試,從百萬雄雞下江南到十萬建筑鐵軍揚名海內外,展現了海安人敢為人先的開拓精神。上海文學報社原社長、總編陳歆耕,1974年參軍離開海安,2000年轉業后一直在上海工作。這次應邀回到家鄉,參加海安籍文化名人青墩尋根問祖活動。他參觀了青墩遺址博物館后說:“青墩遺址早就耳聞,但目睹后感到震撼,大量遠古的先人的生活信息不斷撞擊著我的大腦,先人的智慧和創造力超出了我的想象。青墩遺址是我們緬懷先祖、提振文化自信的一個地方,我為當下海安人擁有先祖留下來的遺傳基因而感到驕傲。”

海安文化底蘊深厚,青墩文化已成為標志性“文化符號”,在其引領下,糧豐鹽富的漕運文化、賢人輩出的名人文化、多姿多彩的民間文化、精耕細作的農耕文化、獨具魅力的裡下河文化、內涵厚重的紅色文化,形成了海安獨特的文化風景線。海安文化繁榮興盛,是全國文化先進縣、中國民間文化藝術之鄉、江蘇省公共文化服務體系示范區,公共文化服務、文藝精品生產多年來保持全省、南通領先,文化藝術中心、圖書館新館、博物館新館等重大文化設施高質高效運營。海安文化精品紛呈,歌曲《兒時的石板街》等4件作品獲第十三屆江蘇省“五星工程獎”,獲獎數全省第一。歌曲《藍天下》獲第十五屆全國“五個一工程獎”,雜技《男女爬杆》獲第四屆江蘇省“文華獎”。海安市文化藝術中心獲第八屆全國服務農民、服務基層文化建設先進集體。

文化自信是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近年來,海安積極傳承拓展青墩文化的內涵特質,精心組織開展青墩文化展示傳播活動,舉辦青墩文化藝術節,建成青墩遺址博物館,成立青墩遺址研究所,設立青墩文學藝術獎,邀請南京大學文化與自然研究所考古隊駐場勘探調查等,不斷提升青墩文化的知名度、影響力。

海安市委主要負責人表示,深入學習貫徹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加快推進文化強市建設,海安將進一步叫響青墩文化品牌,堅定文化自信,提升文化實力,弘揚文化精神,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為海安人民在現代化建設新征程中,戰勝各種艱難險阻、創造美好新生活提供力量源泉。(趙勇進)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