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源:放大世遺效應,奮力擘畫美麗鹽城新篇章

中共鹽城市委書記 戴 源

2020年12月07日07:32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放大世遺效應,奮力擘畫美麗鹽城新篇章

近年來,鹽城市委、市政府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認真貫徹省委、省政府“把江蘇沿海打造成美麗江蘇建設的重要示范”要求,大力實施“產業強市、生態立市、富民興市”發展戰略,持續走好“開放沿海、接軌上海,綠色轉型、綠色跨越”發展路徑,堅定生態自覺,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美麗鹽城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效。

把握“新方位”,展現時代新作為

2019年黃海濕地成功列入《世界遺產名錄》,鹽城好生態更顯“國際范”。爭創世遺品牌歷程艱辛,守護綠色家底任重道遠。我們倍加珍惜世界自然遺產這張“金名片”,用世界級的理念、國際化的標准,縱深推進生態文明建設。

推動區域聯動保護。今年9月,沿黃(渤)海6省市15個市(區)檢察院在鹽城共建黃(渤)海濕地檢察保護聯盟。圍繞“保護好、研究好、宣傳好、利用好、示范好”目標,扎實做好申遺“后半篇文章”。持續辦好黃(渤)海濕地國際會議,推動黃海濕地成為“共建共享、永續利用”的和諧遺產地,為建設“美麗中國”和全球生態治理貢獻更多“鹽城智慧”、提供更多“鹽城經驗”。

加快發展“生態+”經濟。高標准推進黃海濕地生態旅游業發展,提升條子泥、黃海森林公園、麋鹿和丹頂鶴自然保護區等景區品質,構建全域旅游、全景世遺的旅游空間格局,打造令人向往的生態風光帶、人海和諧的藍色經濟帶,努力讓“美麗風光”變成“美麗經濟”。

細致開展生態修復。啟動實施串場河生態修復濕地公園,打造鹽瀆、東沙、大馬溝等一批省級、市級濕地公園,抓緊實施西部湖蕩濕地退圩還湖工程。實施沿海百萬畝生態防護林工程,建設沿海發展的“綠心地帶”。

打好“主動仗”,構建生態新高地

打好藍天、碧水、淨土三大保衛戰,做好治污、添綠、留白三篇文章,推動環境保護從“治標”向“治本”轉變,讓鹽阜大地既有田園詩意又有美麗遠方。

深入推進污染防治攻堅。緊緊圍繞PM2.5和臭氧濃度“雙控雙減”及水質斷面達標提升攻堅目標。今年1-10月份,全市空氣質量綜合指數3.4,全省第一﹔PM2.5平均濃度30微克/立方米,同比下降21.1%,優良天數比例84.9%,同比上升7.3個百分點,全省第二。全市34個省考以上斷面水質月均濃度全部達標,Ⅲ類水質斷面31個,比例91.2%。

持續推進保障能力攻堅。按照“一中心兩區域多站點”的監測監控體系建設目標,年內新建水質自動站12個、鄉鎮(街道)空氣自動監測站117座,加快補齊市級生態環境監測能力短板。全面推進危險廢物處置設施建設,大豐國投3萬噸/年廢鹽綜合利用項目已投入試生產,全市危險廢物集中處置能力達23.3萬噸/年,創歷史新高。

扎實開展突出環境問題治理攻堅。高標准、嚴要求推進中央和省環保督察交辦問題整改銷號工作,細化分解目標任務和工作責任,中央、省環保督察問題整改銷號工作有序推進。

聚力“高顏值”,塑造城市新形象

堅持城市與鄉村同頻共振,經濟與生態和諧共生,不斷提升群眾生態福祉,讓一個面朝大海、鳥語花香的“城市客廳”匯聚八方賓朋、走進市民生活。

更高顏值塑優城市環境。實施總長度84公裡的市區環城高速圈生態廊道,劃定城市發展邊界,構建生態保護屏障。加快推進串場河、新洋港、蟒蛇河等重點河道景觀帶建設,讓這些河道“環起來、綠起來、游起來”,展現“百河之城”新魅力。用“繡花”功夫管好城市,以全國地級市第二名的成績被評為第六屆全國文明城市。

更高標准打造美麗鄉村。對標對表開展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持續治理農村生活垃圾、生活污水,深入實施村庄清潔行動。

下好“改革棋”,激發發展新活力

以生態環境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為目標,不斷加強政策和制度建設,加快形成更加完善的生態文明制度體系。

強化法制建設。研究出台《鹽城市黨政領導干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細則》和《鹽城市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規定》,建立生態環境保護工作責任體系。研究出台《鹽城市綠化條例》《鹽城市黃海濕地保護條例》等地方性法規,通過立法加強生態環保剛性約束。

建立完善環保工作機制。施行環境資源保護執法司法聯動,設立黃海濕地環境資源法庭。與淮安、泰州、揚州、南通、連雲港共同簽訂《流域橫向生態保護合作和跨界水環境區域補償協議》,推進跨區域生態補償機制。

加強監管體系建設。全面推行河長、警長、斷面長“三長並舉”管護機制,在全省首家挂牌成立“環境行政執法與司法聯動聯絡室”、環境警察支隊和鹽城市公安局環境警察支隊環保警務室。試行開展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改革,1-10月份,全市立案查處環境違法行為336件,罰款金額3069.9萬元,辦理生態環境損害賠償案件4件。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