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鄴區建設局工作人員上門檢查燃氣安全。 冷金明攝
“提心吊膽了好幾年,現在心裡的大石頭終於落地了!”劉成毅在南京市建鄴區萬達西地街區經營一家面條店,他心裡的這塊大石頭懸了好幾年,“以前一直用瓶裝液化氣,成本高、換氣麻煩,有時候用餐高峰忽然沒氣了,隻能干著急。而且這個也不安全,我們也擔驚受怕。”
像劉成毅這樣受燃氣困擾的還有不少商戶。萬達西地街區商鋪屬於高層建筑底商,樓上就是居民樓。按照《南京市消防條例》規定,該位置商鋪不能使用瓶裝液化氣。但因為用電成本高等問題,不少商戶還是鋌而走險。區建設局、屬地興隆街道曾多次採取現場教育、收繳鋼瓶等方式處理,但效果不彰。
燃氣使用安全問題,一直是社會關注的熱點和公共安全風險點。近年來,一些餐飲場所因為使用瓶裝液化氣罐造成安全事故,也給各界敲響了警鐘。2019年,全國開展了以“防風險、除隱患、遏事故”為主題的安全整治活動,南京市也迅速跟進,拉開了“瓶改管”(瓶裝液化氣轉換為管道天然氣)的序幕。
“瓶改管”的對象主要是餐飲場所,尤其是一些中小餐飲用戶普遍存在“弱、小、散”的特點。由於受到各方面條件限制,經營者考慮更多的是如何節約成本和利益最大化。如何從根源上消除這個安全隱患?讓店主們願意改、幫他們改得好是最重要的兩方面。建鄴區建設局費了不少心思。經過前期意見征集、上門勸導,萬達西地街區6家商戶提交了“瓶改管”申請。
據建鄴區建設局質安科相關負責人介紹,為了鼓勵商戶們主動參與“瓶改管”工作,市區兩級推出了相應的補貼。商戶隻需承擔30%的改造費用,剩下的由市區兩級政府補貼30%、港華燃氣公司承擔40%。根據商戶廚房距離氣源的距離遠近,一般商戶承擔的費用約在2000元到15000元。
好不容易做通了商戶的工作,樓上居民又提出了異議。9月上旬,因施工單位將燃氣管道地面部分安裝在了小區通道位置,引起了周邊居民不滿,阻止燃氣公司管道施工。為此,商戶又跟居民們起了沖突。了解到商戶和居民的訴求后,建鄴區建設局、興隆街道牽頭召開了多次協調會,邀請商戶、小區業主代表、施工方參與協商,最終確定更改施工方案,將原先放在通道上的管道移至不礙事的位置。商家們也向小區業委會承諾,做好油煙管控和門前三包工作。
原先放在通道上礙事的燃氣管道不見了,路面恢復了,小區居民也不再阻撓阻撓燃氣施工,6戶申請“瓶改管”的商戶順利通上了管道天然氣。萬達西地街區另一家餐飲店老板顧黎明給記者算了一筆賬,過去他們用的是電爐,一個月光是廚房的用電就有7000多元。通上天然氣后,每月隻需要2000多元。“安裝的時候花了幾千塊錢,一個月就能省回來,幫我們省下的都是真金白銀!”顧黎明說,除了用氣成本低了,現在每個月區建設局和街道安監科工作人員還會定期上門檢查,幫助他們排查安全隱患,為安全用氣提供指導。
據了解,建鄴區2018年就在全市率先開展了“瓶改管”工作,以改變餐飲等小微企業使用瓶裝煤氣的傳統運行模式為目標,降低用氣門檻,優化辦理流程,當年完成改造101戶。2019年,市對區的目標任務是185戶,建鄴區完成297戶﹔2020年的目標任務是60戶,建鄴區完成125戶。近三年來,該區已累計完成500多戶商戶的“瓶改管”工作,超額完成市下達的目標任務,越來越來多像劉成毅這樣的商戶放下了心裡的“大石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