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溧水90%以上村社集體經營性收入達百萬元

2020年12月28日07:54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黨建引領讓鄉村振興“活起來”

初冬時節,溧水區晶橋鎮楓香嶺村苗木基地內,工人們有的在給苗木的根部“打球”包扎草繩,有的在搬運苗木,楓香嶺村苗木合作社黨支部書記、今年79歲的“苗木大王”傅乃龍正指揮吊機起運苗木。

傅乃龍是楓香嶺山裡溝自然村村民,從在自家的責任田裡種植苗木,到后來承包農民的荒地,傅乃龍的苗木基地規模越來越大。2007年,傅乃龍牽頭成立了晶橋鎮楓香嶺苗木合作社,周邊苗木種植戶近千戶,靠種植苗木戶均增收近4萬元。

在溧水,像傅乃龍這樣的黨員致富帶頭人還有很多,他們在推動脫貧攻堅、鄉村振興中,積極發揮模范帶頭作用,發展農業特色產業,帶動當地群眾走上致富之路。

芝山村是距離南京主城區近80公裡的小村庄,僅僅一年多時間,這個昔日偏僻荒涼的無名村庄變成了如今眾多游客慕名前來“打卡”的美麗鄉村,黨總支書記李其軍功不可沒。

芝山村通過收購、租賃、入股等方式,盤活了荒山、水塘、民房等閑置資源,種植水稻、花卉、經濟林果及其他農作物,同步建成水上玻璃房、超市、豆腐坊等2000多平方米的觀光配套設施,實現了集種養、採摘、農事體驗、休閑觀光、特色餐飲一體發展,走出了一條生態觀光旅游與特色農業互利共生、和諧發展的新路子。目前,800畝富硒特色水果園、100畝富硒貢茶種植、觀光旅游配套設施等13個項目建設也已全面啟動。

去年初,芝山村成立了農民合作社綜合社,採取“支部+合作社+農戶”的經營方式,讓全體村民成為“股東”,實行“保底分紅,盈利共享”的分紅方式。去年,增加村民務工及分紅收入580萬元,其中現金分紅62萬元,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252萬元。

溧水區東屏街道北端的和平村,地處丘陵山區,人居分散,農業產出率相對較低,原來是南京市級經濟薄弱村。

在村黨總支書記經紹武帶領下,和平村在區規劃、農業等部門支持下,對農田進行集中連片整治,新整治的農田短期內難以找到投資對象,村兩委班子主動擔責,成立了和平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

和平村對5000畝流轉到合作社的土地,採用1畝田折合為1股的方式,實現土地變股權、村民變股東。全村合作社內固定工人有20多名,加上農忙時的十幾名臨時工,每年給工人發工資就有100多萬元。

“全村農戶土地流轉費,加上分紅等基本都在5000元以上。”經紹武說,農戶將土地流轉不但收益沒有減少,還省時省力,可以做其他的工作。

今年62歲的謝慶香原本在企業上班,退休后就被合作社雇佣到基地,負責田間管理等工作,一個月4000多元。“以往上班都要跑到溧水,現在家門口就能掙錢了。”謝慶香笑著說。

溧水區委組織部相關負責人介紹,溧水制定出台了村書記選任、聯審辦法,採取“外請高手、內覓新手、提升老手”等方式,先后選聘5名致富創業能手到薄弱村任職。同時,鼓勵村社書記擔任村級集體經濟組織負責人,推動實現“一肩挑三職”。

鄉村振興,關鍵產業要振興。溧水立足各村特點積極打造農村合作經濟實驗示范,發展電商帶動、旅游開發、土地營運等村集體股份制經濟,實現了黨支部的政治優勢、組織優勢與合作社的經濟優勢的有機融合。截至目前,全區94個村社集體經營性收入達百萬元的有87個,佔比92.5%。

芝山村與南京農業大學科研團隊合作,成立專業生產土壤調理劑、有機炭基肥的有機肥廠,配套進行牧原生豬深加工產業,同時引進牧原特色餐飲等,為綠色富民產業發展插上科技“翅膀”。為提高自產稻米附加值,村黨總支還配套建設了小酒窖、小瓷窯,聘請了專業釀酒師釀造純糧米酒,預計年增加村集體經濟收入500萬元。

和平村先后投入1000多萬用於購買農機設備、建設稻米加工廠,延伸產業鏈條,不但解決了本村的拋荒問題,還輻射帶動了周邊發展。

為激發村干部積極主動謀事創業的熱情,不斷發展壯大村集體經濟,促進農民持續增收,溧水印發《大力支持發展村集體經濟實施意見》,明確村集體經濟發展6大路徑,完善資金管理機制和收益分配機制,進一步加強村級集體經濟與村干部的利益聯結。

作為全省村黨組織書記專職化管理試點區,溧水出台“准入定級、教育培訓、薪酬待遇、考核評價、制度保障”5項機制和18個配套文件,全鏈式強化選育管用。探索出台激勵村干部發展集體經濟政策,將集體經濟增收情況納入村集體年度實績考核,設立最高50萬元的集體經濟創收獎,激勵村干部各展其能、各盡其才。

集體壯了,村民富了,鄉村美了!現在的溧水,村級集體經濟發展駛入“快車道”,一幅美麗和諧的鄉村振興“新畫卷”正徐徐展開。 朱 泉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