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浦口:三年謀創新 發展添活力

顧姝姝

2021年01月08日10:21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創新驅動讓浦口區收獲了創新產業,當地已經形成以台積電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地標。浦口區委宣傳部供圖

1月4日,2021南京市創新名城建設推進大會召開。會上,南京2020十項重大創新成果發布,其中兩項來自浦口區。

建設創新名城,南京一以貫之。早在2017年底,南京就提出創新驅動發展“121戰略”。而在全市創新一盤棋中,浦口區用三年時間潛心構建創新版圖,收獲頗豐。

“我們很榮幸親歷南京創新名城建設的火紅年代。有一句話,空間是時間的沉積,浦口也因創新而改變。我們收獲著創新產業,以台積電為龍頭的集成電路產業成為地標﹔我們收獲著創新園區,浦口開發區攀升至91個省級開發區第二位﹔我們收獲著創新機構,高新區惠普軟件總部基地、重慶大學硏究(生)院簽約落戶。”浦口區委書記祁豫瑋說。

校地合作 南京十大創新成果兩項出自浦口

在南京2020十項重大創新成果中,有兩項來自浦口區,分別是由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研發的原子團簇宏觀量制造裝置和南京航空航天大學田威教授團隊研發的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與智能加工裝備。

時間回到2019年11月17日,彼時,由南京大學王廣厚院士團隊與浦口經濟開發區共同籌建的南京原子團簇與器件制造研究院挂牌成立。作為一項高端前沿的學術性研究,研究院如何落地生根?中科院院士、南京大學物理學院教授王廣厚認為,除了進行前瞻性基礎研究、對顛覆性技術進行攻關外,研究院成立的重要意義是把基礎研究的成果,通過技術轉化,真正應用到國家急需的各種領域。一年時間,王廣厚院士團隊基於新型團簇噴嘴和離子光學設備,成功建設了一套原子團簇宏量制造裝置。

此次獲評南京2020十項重大創新成果的“高精度大負載機器人與智能加工裝備”亦來自校地合作。該成果的研發單位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浦口先進制造研究院由南京航空航天大學、江蘇省產業技術研究院、南京浦口經濟開發區和人才團隊四方共建,目標是將相關科研成果經過研究院產業化。

聚焦科技創新源頭,加強與高校院所的合作,讓創新主體在浦口快速集聚。三年來,重慶大學南京研究(生)院落地浦口,打造了跨區域合作創新的實踐樣板。同時,該區還全面深化與清華大學、南京大學、中科院微電子所、中科院半導體所等國內頂尖高校院所的合作,建立18家新型研發機構,其中市級新型研發機構10家,累計引進孵化企業229家。

創新的事業呼喚創新的人才。浦口區把創新人才作為優先選項,在引才、育才、用才上發力,實現了人才加速集聚的局面。目前,該區已集聚科技頂尖專家7名,創新型企業家12名。創新成果也在加速形成,該區三年累計專利申請量6063件,發明專利申請量2045件,專利授權量3400件,2019年榮獲國家科技進步二等獎3項。

創新催化 地標產業崛起園區活力增強

營造良好創新生態讓浦口收獲了產業碩果。2016年,台積電落戶浦口,當地迅速明確了以台積電為引領的集成電路產業發展方向。幾年時間,這一產業在當地從無到有、從零到整、從弱到強。目前,該區已集聚產業鏈上下游企業260余家,基本形成了“設計環節有集聚、制造環節有龍頭、封測環節有影響、配套環節有支撐”的產業鏈閉環。

在另一主導產業高端交通裝備的布局中,浦口以“中間開花、點面結合”的創新思路,在新能源汽車、軌道交通、航天航空細分領域開枝散葉。如今,該區高端交通裝備產業鏈集聚上下游企業70余家,2020年實現產值預計64億元,初步形成涵蓋汽車整車、新能源汽車電控系統、軌道交通車輛配件及服務配套的產業體系。

2020年歲末,18個來自澳洲的創新項目落地浦口高新區K空間。這其中既有安全指南針、區塊鏈溯源技術等數字經濟領域項目,也有肺癌篩選預警平台、帕金森康復儀等與醫療器械行業相關的項目。K空間是浦口高新區專注於服務海外創新項目的加速器,可以為落地項目產業化提供全方位支撐。截至目前,K空間入駐項目已達50余個。

以創新為引領,浦口各園區活力顯著增強。浦口開發區加快構建“一港兩廊三園多平台”產業總體布局,綜合實力在91家省級開發區中排名第2,超越8個國家級開發區,獲評省集成電路先進制造業基地、省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高新區發展指數從全市末位進入中游,創成省創業投資綜合服務基地,獲批首批國家民用無人駕駛航空試驗區﹔農創園在全國5個農業科創中心處於領先地位,著力打造以集群式院士創新基地為特色、以高科技農業企業為主體、以市場化運營為抓手的農業科技創新發展新高地。

(責編:張鑫、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