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地方兩會觀察】

江蘇兩會閉幕:書寫新答卷 負起“強”擔當

朱殿平、吳紀攀、耿志超

2021年01月30日07:48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編者按】一年一度的省級兩會,是觀察各地經濟社會發展的重要窗口。2021年,是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是“十四五”開局之年,也是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開啟之年。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各地將如何規劃新一年的重點工作?如何繪制未來五年經濟社會的發展藍圖?人民網記者走進2021年省級兩會,帶您一同了解。

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1月26日在南京開幕。 人民網 冷金明攝

時間不等人!機遇不等人!發展不等人!

1月25日,江蘇省政協十二屆四次會議開幕式上,江蘇省委書記婁勤儉發出“攜手奮進新征程”動員令,提出以“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擔當,深化“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在服務全國大局中展現新作為。

艱難方顯勇毅,磨礪始得玉成。“十三五”期間,江蘇地區生產總值連跨三個萬億級台階,特別是面對2020年的大戰大考,歷史性地突破了10萬億大關。

立足新發展階段,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站在“兩個一百年”奮斗目標的歷史交匯點上,江蘇省提出,要加快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為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開好局、起好步。

開局“十四五”,“蘇大強”准備好了!

大戰大考 “蘇大強”交出高分卷

10.27萬億!今年的江蘇兩會,這一數字無疑成了會場內外當之無愧的熱詞。26日上午,江蘇省十三屆人大四次會議在南京開幕,省長吳政隆作政府工作報告。報告披露,2020年,江蘇地區生產總值躍升至10.27萬億元,同比增長3.7%。繼廣東之后,江蘇成為全國第二個地區生產總值突破10萬億的省份。

“2020年是我國發展史上刻骨銘心的一年,在這樣的情況下江蘇能取得如此成績殊為不易。”省政協委員、東南大學黨委書記左惟說,江蘇的經濟增速是改革開放以來最低的一次,但也是含金量最高的一次,為全國經濟實現正增長做出了強支撐。

事非經過不知難。年初,面對突如其來的疫情,江蘇果斷踩下“急剎車”,按下“暫停鍵”,用不到一個月時間就實現了本土確診病例“零增長”,再用不到一個月實現了本土病例全部治愈清零,為復工復產的順利推進與經濟社會運行重回正軌打下了堅實基礎。數據顯示,江蘇2020年二季度就實現了GDP增速由負轉正,上半年增長0.9%,前三季度增長2.5%,經濟增速“V”型反轉軌跡明顯。

除了量的飛躍,江蘇“十三五”經濟發展質的提升一樣引人矚目——

江蘇人均地區生產總值達12.5萬元,居各省、自治區之首﹔實現一般公共預算收入9059億元,稅收佔比達81.8%﹔有9個產業集群入圍國家先進制造業集群決賽,佔全國1/5﹔實際使用外資283.8億美元,居全國首位﹔新增城鎮就業132.8萬人,佔全國11.2%﹔糧食總產達745.8億斤,創歷史新高﹔高鐵運營裡程新增1356公裡,累計達2215公裡,從全國第14位躍升至第3位……

“聽了省政府工作報告,我感到非常自豪!因為江蘇有擔當,我們‘蘇大強’不是‘散裝’的,而是‘蘇大強’個個強!”在分組審議政府工作報告時,省人大代表、泰州醫藥高新區黨工委書記、高港區委書記葉冬華一句話引發了大家的共鳴。

聚是“蘇大強”,散是領頭羊。過去一年,不僅是全省經濟總量取得歷史性突破,江蘇區域發展方面也是亮點頻頻:“最強地級市”蘇州地區生產總值跨過2萬億元關口,南京以1.48萬億元的經濟總量首次進入全國“經濟十強”城市,南通繼無錫之后成為省內第四個邁入“萬億俱樂部”的成員,全省13個設區市全部躋身全國經濟百強市。

這是江蘇立足新發展階段交出的一份高分答卷,沉甸甸,亮閃閃:堅持穩中求進工作總基調,堅持新發展理念,堅決打好三大攻堅戰,奮力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江蘇勝利完成“十三五”規劃目標任務,“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取得重大成果,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取得決定性成就,為開啟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新征程奠定了堅實基礎。

徐州曾經的採煤塌陷地,已成風景名勝潘安湖。 徐州市委宣傳部供圖

思想解放 協調發展新局面

“這幾年,我們18家鋼廠關掉了15家,市區11家焦化廠整合為3家綜合性焦化企業,62家水泥企業壓減至15家,24家燃煤電廠壓減至15家。”省人大代表、徐州市委書記周鐵根說,過去五年是發展理念變革最深刻的五年,產業調整轉型力度前所未有,“如果沒有新發展理念的指引,我們是不可能做到的”。

原為資源型城市的徐州,是江蘇轉型發展的縮影。“十三五”以來,全省累計關停取締“散亂污”企業57275家,鋼鐵、水泥等行業完成去產能任務。另一方面,戰略性新興產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佔規上工業比重分別達到37.8%和46.5%,數字經濟規模超過4萬億元。過去一年,江蘇以前所未有的力度抓好安全生產專項整治“一年小灶”,各類安全事故起數、死亡人數比上年分別下降66%和63%。

“要以新發展理念引領發展,要有強的定力來調結構。”婁勤儉在參加蘇州代表團審議時鼓勵大家,不要被外界的議論所困惑,不要為經濟指標的波動感到恐慌。“過去一年,省委對各個市沒有強壓經濟發展的指標,就是要保持結構調整的定力,提升我們的本質安全和環境質量。”他說。

江蘇經濟社會發展底子好,實力強,但也不同程度存在著南北發展不平衡的問題。立足服務全國發展大局的新定位,“跳出地方看發展”成為共識。27日下午,省長吳政隆在參加泰州代表團審議時說,內循環絕不是一個省的循環,更不是一個市、一個縣的循環,要進一步打通阻點、斷點,破除阻礙經濟循環的行政壁壘,加快構建和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的體制機制。

登高才能望遠。省人大代表、宿遷市委書記王昊在分組討論發言時說,“新時期的發展坐標既要在蘇北找,也要在全省找,更要在全國找”。作為江蘇的“十三妹”,宿遷已經將標杆瞄准了廣東中山、浙江湖州、河南商丘等城市,發展理念也從“不拖全省后腿”轉變為“為全省多做貢獻”。

“宿遷產業集聚起來后,完全可以為我所用,要解放思想,拓寬視野,放大格局。”婁勤儉現場給“十三妹”支起了招:宿遷建市較晚,要善於“站在巨人的肩膀上”來考慮,從其他城市的發展中尋找經驗,少走彎路,在現有基礎上發揮比較優勢,緊緊圍繞“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跳出江蘇看宿遷,放眼現代化看宿遷。

圖為南京科創地標紫金山實驗室。南京江寧區委宣傳部供圖

目光高遠 創新驅動新格局

作為江蘇“十四五”時期的主要發展目標,基本建成具有全球影響力的產業科技創新中心、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先進制造業基地、具有世界聚合力的雙向開放樞紐已經成為江蘇未來構建新發展格局的中心要務。在科教資源凸顯的江蘇,“創新”被賦予重要使命。

“必須堅持把創新作為第一動力,加快科技自立自強。”著眼未來,吳政隆在作政府工作報告時明確,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推動高質量發展和構建新發展格局的戰略支撐。

“省政府工作報告在部署今年、未來五年乃至2035年的遠景目標時,都將創新放在了第一條,這讓我們倍受鼓舞。”省人大代表、江蘇康為世紀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春香來江蘇創業十年,感慨創新氛圍越來越濃。作為一家生物試劑研發生產企業,去年疫情期間,企業自主研發的病毒採樣管、檢測試劑等在疫情防控中大顯身手。“其中的原料酶是我們完全自主研發的,不再需要從國外進口,而且操作更簡單,運輸不受冷鏈等條件限制。”背后,是企業持續十多年的研發積累。

“徐工集團不僅是中國工程機械行業第一,在全球行業排名也已躍升到了第四位。”省人大代表、徐工集團工程機械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民猶記得習近平總書記3年前來視察時的勉勵,“創新是企業核心競爭力的源泉,很多核心技術是求不到、買不來的。”王民告訴記者,在關鍵核心技術上取得突破是企業發展的命門,目前徐工集團制定的國際標准共9項,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600個,“十四五”要爭取再翻一番,“我們要跟卡特彼勒扳手腕!”

省政協委員、蘇州市政協主席周偉強則建議,要強化創新驅動,加快解決關鍵技術“卡脖子”問題,明確創新在現代化全局中具有核心地位、引領作用。周偉強表示,要圍繞科技自立自強、產業自主可控,以重大科技創新為牽引,在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生命科技、新能源等關鍵技術上尋求突破,推動產業基礎高級化和產業鏈現代化。

“江蘇必須以創新為硬核,鑄造更多國之重器,讓科技創新成為‘蘇大強’的生動詮釋。”省政協委員、南京大學副校長陸延青認為,應當圍繞江蘇重點打造的13個先進制造業產業集群尚未布局的真空地帶,先期謀劃如腦科學、合成生物學、人類增強、高性能計算等前瞻技術研究,及時提出和培育一批重大工程和重大專項。

記者注意到,婁勤儉前不久在接受中央媒體集中採訪時也特別強調了構建新發展格局務必要把創新作為第一位的工作來抓。他提出,接下來要努力做好三件事:重構江蘇省的實驗室體系、實施產業基礎的再造工程和強化數字技術賦能。

“使命重在擔當,實干成就未來。”吳政隆在報告結束時表示,要發揚為民服務孺子牛、創新發展拓荒牛、艱苦奮斗老黃牛精神,真抓實干、埋頭苦干,切實擔負起“爭當表率、爭做示范、走在前列”的重大使命,奮力譜寫“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的現代化新篇章,以優異成績慶祝中國共產黨成立100周年!

(責編:李子佩、吳紀攀)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