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6日,宿遷市泗洪縣歸仁鎮江橋居委會蘆蒿種植戶周克化一邊忙著安排工人收割鮮嫩的蘆蒿,一邊和記者談起自己的種植經。算起來,今年是他種植蘆蒿的第14個年頭了,他家的蘆蒿大棚從原來的3個擴大到如今的18個,他自己也成為當地蘆蒿種植的大戶,每年都有不少的村民慕名來這裡和他學習蘆蒿種植技術。
歸仁鎮的有機蘆蒿種植基地就設在江橋居委會,並以江橋居委會為核心共帶動周邊村居連片種植了3500畝蘆蒿,其中江橋居委會蘆蒿種植面積達到600畝,為本地500余人提供了就業,讓小蘆蒿撐起了致富的半邊天。
“現在正是蘆蒿上市的高峰期,因為我們這幾年蘆蒿種得也算小有名氣,所以除了本地商家來訂購,還銷往南京、常州、無錫、安徽蚌埠、淮南、五河等地。”作為當地蘆蒿種植的先行者,周克化對於蘆蒿的種植技術已經是爐火純青。他說,蘆蒿畝產可達4000斤,每年畝均收入2萬余元,隻要管護到位,一年收獲兩季是不成問題的,不能小看這細嫩的小蘆蒿,當地不少村民靠著種植蘆蒿或者是在基地做工,增加了收入,改善了生活。
走進蘆蒿大棚,滿眼的翠綠,空氣中溢滿了清香,20余位工人正在整理剛割下來的蘆蒿。“這個活不累啥人,對我們這些沒什麼技術,上了年紀又不想出去打工的家庭婦女來說,每天理個菜就能掙到60塊錢,非常知足了!”55歲的李大媽手不停地笑著說。隻見她用手一捋,蘆蒿的葉和莖就分離了,順一個方向碼好,然后這些打理干淨的蘆蒿就被其他工人按照10斤一包的規格進行裝袋打包,等待發往各地市場。
“為扶持蘆蒿產業發展,在2017年,鎮裡就建了一個1920立方米的保鮮庫。而且,每年都組織開展各種的觀摩、座談和技術培訓,以‘合作社+基地+農戶+培訓’的方式,推動蘆蒿特色產業,科學化、標准化、規范化發展,我們還將探索蘆蒿的深加工,延伸產業鏈,爭取進一步提高農業產出,讓更多的農戶從中受益。”歸仁鎮副鎮長鐘秀磊說。(朱薇薇 彭利芹 張連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