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通打通知識產權全鏈條 賦能創新發展

2021年05月17日07:0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南通“知產”裂變賦能創新發展

4月30日,中國(南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揭牌成立,這是國家知識產權局批准設立的蘇中、蘇北首批國家級知識產權保護中心,重點圍繞智能制造裝備和現代紡織兩大產業,開展專利快速預審、快速確權、快速維權、協同保護等“一站式”知識產權公共服務。

保護知識產權就是保護創新。“起跑現代化建設新賽程,南通奮力建設更高水平創新型城市。”南通市委書記徐惠民介紹,該市著力打通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管理、服務全鏈條,助力構建“如魚得水、如鳥歸林”一流創新生態,推動更多創新成果實現從“0”到“1”的蝶變、從“1”到“N”的裂變。

江海平原崛起知識產權高地

“我們將用高強度創新打造‘世界級’企業。”4月9日,通富微電宣布創新“大動作”:將建設物聯網技術研究所、先進功率半導體封測技術研究室等“二所四室”,力爭在集成電路封裝測試重要領域達到全球最先進水平。

追趕底氣來自硬核實力,通富微電年均研發投入佔比超過5%,累計申請專利1059項,其中授權571項,獲省、市專利金獎3項,創下南通企業國內外發明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兩項第一。

去年,南通地區生產總值成功突破萬億元,以“精彩一躍”為“十三五”畫上圓滿句號。復盤5年發展歷程可以發現,有一組數據始終與持續攀高的GDP齊頭並進——知識產權。相比“十二五”末,該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商標注冊量分別增長145.32%、144.62% 、157.53%。

在南通快速增長的專利中,企業的申請量、授權量佔比雙雙超過80%。南通市市場監督管理局局長秦艷秋介紹,該市以國家中小企業知識產權戰略推進工程試點城市為突破口,持續實施知識產權強企行動,市、縣、鎮(園區)三級聯動,根據企業類型、產業領域、創新水平等精准施策,激活知識產權創造“源頭活水”。

政策校准,服務下沉。走進位於南通開發區的全省首家基層知識產權服務站,大廳內一片繁忙。 “進一扇門,就能辦理知識產權項目申報、舉報投訴、維權援助等多項業務,特別方便。”中天科技精密材料有限公司負責人感慨。

重點企業“頂天立地”、中小微企業“鋪天蓋地”,江海平原崛起知識產權高地。“十三五”期間,南通累計培育國家知識產權示范企業30家、國家知識產權優勢企業68家,1000多家中小微企業實現“專利消零”,成功獲批創建全國版權示范城市,實現知識產權強省建設示范縣全覆蓋,省級以上開發園區試點示范達16家,躍居全省第一。

密織保護網,激發無限創新火花

“以為官司打起來會沒完沒了,沒想到兩周就解決了。”不久前,通州瑞麟家紡發現,其自主研發並取得外觀設計專利的多款色織面料被數十家網店侵權,企業負責人立即向中國南通(家紡)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反映。快維中心快速發起線上投訴,63家網店全部停止侵權,其中35家與瑞麟家紡達成協議,向其繳納授權使用費36.2萬元。

“版權是設計的生命線。”南通市知識產權局副局長蔣愛龍介紹,從鄉村攤點起步的南通家紡產業,去年交易額突破2300億元,全國市場佔有率超過50%。

“產品能不能賣得好,關鍵在設計。公司員工總共800多人,設計師團隊就佔了近百人。”走進美羅家紡董事長秦鵬的辦公室,他正為推出夏季新品而忙碌。如今將設計視為“獨家秘笈”的秦鵬,10多年前曾因仿制他人家紡花型而站上被告席,“那時看到花型好看就‘依樣畫葫蘆’仿造,一款花型暢銷,整個市場都在賣。”

瞄准堵點,南通大膽創新。2002年,中國第一家鎮級版權管理機構——海門三星鎮版權管理辦公室組建。2013年,全國首家家紡快速維權中心——中國南通(家紡)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成立。今年4月,該中心又獲批全國首批專利權評價報告預審試點,專利權評價報告制作周期從 2-3個月壓縮到20天左右。曾在省裡挂了號的“制假黑點”,華麗蛻變為聯合國知識產權組織認定的版權保護優秀案例示范點。

嚴格保護激發創新火花。如今,僅在疊石橋市場周邊,就集聚了超過200家創意設計公司。持續10余年的“張謇杯”中國國際家用紡織產品設計大賽和中國家紡畫稿交易會,已成為中國家紡設計的一面旗幟。“好設計已成為南通家紡核心競爭力。”江蘇南通國際家紡產業園區黨工委書記錢鎖梅介紹,從生產銷售基地向研發設計中心轉型躍升,南通正打造世界級家紡產業集群,建設引領全球時尚風向的創新創意設計中心、世界領先綠色智慧的高端家紡研制中心。

家紡產業知識產權保護的成功經驗正向其他領域復制推廣。針對海安家具產業集聚發展勢頭迅猛,南通提前布局,申請建設中國海安(家具)知識產權快速維權中心。未來,將形成“1個保護中心+2個快速維權中心”3家“國字號”並駕齊驅的知識產權保護新格局。

創新路徑,推動“知產”變資產

落戶海安13年, 亞太輕合金(南通)科技有限公司獲評“全國制造業單項冠軍示范企業”,並謀劃上馬4期項目。企業高速增長的動力從何而來?

“我們最核心的資產就在這裡。”指著公司展廳密密麻麻挂著95項授權專利証書的牆面,亞太科技負責人浦儉英說,“牆上的每一張‘紙’都是真金白銀。2015年,我們花費900萬元實施了一項底盤系統的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該項目實現應稅銷售8億元,佔據了一半以上的市場份額。”

“紙”變“錢”的傳奇,不隻發生在亞太科技。近5年,海安企業產學研合作共計支付“學費”近10億元,換來500多億元工業應稅銷售。放眼南通,“十三五”末全市技術合同成交額達194.19億元,是“十二五”末的8倍。與此相對應的,是高新技術企業的爆發式增長,從798家激增至2180家。

推動“知產”更好轉化為資產,南通針對創新型企業缺少不動產抵押物融資難的苦惱,創新推出“通知貸”等專利權質押信用貸款服務,給予銀行2%的實際貸款額補助、企業70%的服務費補助,並建立知識產權投融資一站式服務平台,貸款申請、授信批復等流程提速50%。

“沒想到用公司的1項專利做質押,竟然貸了1000萬元。”收到銀行貸款,南通華夏飛機工程技術公司負責人喜出望外。該公司手握多項專利,想引進3架國外飛機,無奈缺少資金。南通市場監管部門為其量身定制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方案,隻用2天,就完成簽訂合同、質押登記、授信全流程。去年,南通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普惠97家科創型企業,融資額達13.87億元,同比增長157%。

更多政策禮包接踵而來。4月1日,南通創新發展大會公布“創新30條”,涉及知識產權的資助獎勵政策就有4條16項。“知識產權賦能創新發展。”南通市市長王暉介紹,南通將創新“政府+銀行+擔保”風險共擔的知識產權金融合作模式,探索知識產權証券化、股權融資試點,讓“知產”成為貨真價實的“資產”、獨一無二的“資本”,在江海大地激蕩創新創業熱潮。

(責編:蕭瀟、張妍)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