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新任市委書記為高質量發展“定調”

齊家濱:要有“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

耿志超

2020年01月21日10:28  來源:人民網-江蘇頻道
 

1月20日,常州領導干部會議現場。陳暐攝

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陳暐攝

“我到常州工作之后,聽到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勇爭一流、恥為第二’。”1月20日,在常州領導干部會議上,新任常州市委書記齊家濱如是袒露心跡。在他看來,兩千多年的文化積澱,鑄就了常州人民勇毅堅韌、開拓創新、爭先率先的精神氣質,當下,這一常州精神更加需要傳承弘揚。

今年江蘇省“兩會”期間,省委書記婁勤儉在參加常州代表團審議時指出,常州有基礎和條件成為全省高質量發展的一面旗幟,理應為全省作出典型示范,特別是江蘇實現全面小康后發展路子怎麼走,常州要走前一步,拿出現實樣板,並要求常州要“三個走在前列”和“一個積極探索”。

2020年是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收官之年,也是“強富美高”新江蘇建設再出發的起步之年,在這個關鍵之年,如何書寫好“強富美高”新常州的時代答卷,齊家濱動員全市干部進一步統一思想、明確目標,銳意進取、接續奮斗,推進“種好幸福樹、建好明星城”新實踐,用實干回答好“全面小康之后路子怎麼走”的重大課題。

在更高境界上對標找差

上世紀80年代,常州紡織、輕工、農機等十“龍”齊舞,十幾項產品產量全國第一,勞動生產率、人均產值、財政收入與全國69個同類城市相比,全部名列第一。

“小桌子上唱大戲”是《人民日報》對當年常州經濟發展模式的概述,並認為這是全國中小城市發展經濟的“樣板”。之后,從上世紀80年代發展鄉鎮工業時的“農轉工”,到90年代浦東開發后的“內轉外”,再到以“科技長征”為引領的“量轉質”,常州為全省乃至全國的改革發展探索了新路、創造了經驗,處處體現著敢為天下先的精神力量。

不過,目前,常州經濟發展與先進城市仍有差距。去年,常州GDP總量預計7401億元,距離跨入萬億門檻尚遠﹔南京的GDP總值為1.4萬億元﹔無錫的GDP總值為1.2萬億元﹔南通GDP也即將跨入萬億元俱樂部……

在齊家濱看來,“要勇於對標找差,要有‘等不起’的使命感、‘坐不住’的危機感、‘慢不得’的緊迫感,清醒認識到常州與先進城市發展的差距。”

“當前,‘一帶一路’交匯點、長江經濟帶、長三角一體化、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等國家戰略在常州疊加實施,既為常州增強城市發展動能帶來重大機遇,也為提升城市能級和競爭力打開了新的戰略空間。” 齊家濱認為,機遇不會永遠都在,關鍵就看誰眼光獨到、善抓會搶、為我所用,常州處於長三角幾何中心,上海都市圈、南京都市圈、杭州都市圈在此交匯,應當更加全面地融入國家戰略,在國家命題中找到常州答案。

抓招商,絕不能“撿到籃子都是菜”

“現在抓招商,絕不能‘撿到籃子都是菜’。”台上,齊家濱的一席話引人深思。

實際上,近年來,常州一直把重大項目抓在手上。六年來,共招引落地重大突破項目超80個,其中超100億元或10億美元項目18個。

“但我們也要看到,周邊城市在抓重大項目上也沒有鬆勁,甚至干勁更足。” 齊家濱透露,以這次全省重大產業項目集中開工為例,蘇州開工252個項目、總投資1911億元﹔無錫開工185個項目、總投資1166億元﹔南京開工175個項目、總投資1413億元﹔南通開工156個項目、總投資1031億元﹔連雲港開工62個項目、總投資卻達了787億元﹔而常州僅開工95個項目、居全省第7位,總投資520億元,居全省第9位。

推進“強富美高”再出發、推動高質量發展走在前列,優質項目支撐必不可少。

齊家濱強調,下一階段,要認真研究梳理優勢產業、名牌產品、知名企業、著名專家、優秀人才等。深化產業鏈研究,選准招商的方向與重點。既要招引旗艦型、龍頭型、基地型項目,又要引進小而美、小而強、小而優的潛力型、科技型項目,形成重大項目頂天立地、中小項目鋪天蓋地的生動局面。“搞明白我們需要什麼項目,特別是要把重大項目招引與我市十大產業鏈建設有機融合、一體推進。”

“先進制造業是常州的產業核心、頂梁柱,必須集全市之力抓好抓實。同時,要抓緊補齊現代服務業這個短板。” 齊家濱建議,要招引一批高端服務業、重大創新平台、現代農業、社會民生等領域的項目,充分擴大有效投資。

齊家濱指出,還要提升城市檔次水平,使各類人才來得了、留得下,能消費、有面子。

強力推進五大明星城建設

強力推進“工業智造、科教創新、文旅休閑、宜居美麗、和諧幸福”五大明星城建設是常州進一步提升城市綜合實力和檔次能級,進一步增強城市的知名度、美譽度和影響力的關鍵舉措。齊家濱也坦陳,每一項明星城建設的背后,亟待破解的難題還有不少。

一直以來,常州工業基礎扎實,工業門類齊全,中小企業眾多,民營經濟活躍。但對標德國、日本等制造業強國和國內制造業強市,“常州制造”仍要補短板。

“比如,產業規模還不大,僅有汽車、冶金兩個千億級的產業,而蘇州單一個電子信息產業就1.3萬億﹔產業結構還不優,與無錫的半導體、南京的智能制造相比,我市的戰略性新興產業還沒有取得根本性突破﹔龍頭企業還不多,像天合光能、中簡科技、瑞聲科技、恆立油缸這樣的企業還太少,更缺乏深圳華為、上海特斯拉、無錫海力士、南京台積電那樣掌握行業話語權的標杆企業。”齊家濱表示,常州要順應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時代潮流,把智能制造作為重點,用信息技術嫁接傳統產業,推動轉型升級,厚植制造優勢,全力打造工業智造明星城。

2020年,江蘇省對工業和信息化領域制造業高質量發展轉移支付預算:蘇州7625萬元,無錫2005萬元,南京4338萬元,常州為0﹔中小企業服務專項資金轉移支付蘇州、南通各5000萬元,南京、無錫各2500萬元,常州為0……

當天會上,這樣的一組數據公布出來,齊家濱的不滿是顯而易見的。

為此,他當即要求,財政局要進行針對性研究與部署,“把省預算本子牽頭研究一下,把問題找一下,寫個報告報我。”他還建議,下一步,相關部門必須要更加主動用好用足各類創新政策和資源,在向智能制造高峰攀登、新舊動能對接轉換中,走好新時代“科技長征”路,開啟新一輪自主創新浪潮,加快推進蘇南國家自主創新示范區建設,打造科教創新明星城。

成立專班抓落實,不留“暗門”不開“天窗”

“我們要聚焦既定目標,拿出真抓的實勁、敢抓的狠勁、善抓的巧勁、常抓的韌勁,一步一個腳印,一項一項推進,把各項事業干實干好干成。”齊家濱在最后談到了落實的問題,他提出,要成立專班抓落實。充分發揮黨委總攬全局、協調各方的核心作用,統籌各方面力量,以上率下,形成抓重點、解難題的整體合力。

“這就像行軍打仗一樣,市委、市政府就是‘司令部’,各位市領導都是帶兵打仗的將軍,隻有大家在各條線上帶領‘方面軍’奮勇爭先,市委、市政府的作戰意圖才能實現。”經研究決定成立一批工作專班。專班堅持小切口、大作為。不貪多求全,隻求簡便易行、解決問題,要動態調整,積少成多。

樹立考評獎懲、優勝劣汰的導向,堅決不留“暗門”、不開“天窗”, 是齊家濱為考評獎懲定的調子。 “要建立年初定目標、年中抓督查、年底交答卷的狠抓落實機制,嚴格檢查、剛性考核。”

他認為,一方面,要進一步完善考核機制。強化干部隊伍日常管理,以崗定責、以責定標,實現定性考核與定量考核、平時考核與年度考核有機結合,把實實在在的工作績效評出來、晒出來、比出來,真正發揮考核的“指揮棒”作用。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考核獎懲機制。市委考核辦要認真研究綜合考核辦法,切實樹立干和不干不一樣,干好干不好不一樣的鮮明導向。引導各級干部干事創業、爭先創優。

“要下決心抓一批負面典型,對不敢負責、執行不力、效率低下、作風不正等突出問題,除了點名道姓通報曝光,還要綜合運用紀律處分、組織處理、誡勉談話等措施,造成嚴重后果的更要嚴肅追責,促使廣大干部引以為戒、吸取教訓。”齊家濱說。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