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鎮江疫情防控的戰場上,有很多黨員夫妻同時奮戰在一線。他們中有醫護人員,有人民警察,有機關干部,也有社區工作者。此時,他們都有著一個共同的名字:共產黨員。他們在家是父親、母親,是丈夫、妻子,是兒子、女兒。此時,他們還有著一個共同的身份:鎮江防疫戰場的一員。
在黨旗指引下,他們相約奔赴一線,攜手抗擊疫情,在戰“疫”一線譜寫了一曲曲感人至深的“伉儷之歌”。
工作中的朱健、張春娥夫婦。
他們,許下戰勝疫情的“團圓之諾”
“等疫情消除了,咱們好好吃一頓團圓飯!”這是鎮江潤州區七裡甸社區衛生服務中心血液透析中心護士長張春娥和他的丈夫,丹徒區經濟偵查大隊副大隊長朱健之間的“戰‘疫’之約”。
張春娥從事護理工作22年,丈夫朱健是一名具有24年警齡的老干警,夫妻倆都是共產黨員。2003年,夫妻兩人就參加過非典疫情的防控工作。這次參加疫情防控,張春娥主要負責體溫監測及防控工作、消毒監測以及疫情防控知識培訓,朱健則負責對湖北或武漢來鎮人員進行排查隔離以及公共場所的排查。
1月19日以來,兩人沒有休息過一天。他們上六年級的女兒即將升入初中,正是學習最吃緊的時候,但實在抽不開身,隻能委托給老人照料。“老人身體也不好,但我們必須克服,必須咬牙堅持下去。”張春娥愧疚地說。
說起丈夫,張春娥說,現在每天都是微信聯系,除夕夜一家人也沒吃頓團圓飯,但是感覺很值得,因為全市都在打這場阻擊戰,我們黨員必須頂上去。她笑著說:“我們倆都說好了,防疫責任一人一半,軍功章也是一人一半,到時候要好好吃頓團圓飯,這是我們倆的約定!”
他們,記下虧欠家庭的“情感賬本”
“虧欠孩子、虧欠老人、虧欠家庭,我們都記下來,以后慢慢補償!”這是鎮江市衛生監督所監督三科副科長侯志國和他的妻子,鎮江新區社發局衛生科科員彭明星之間的“情感賬本”。
面對疫情,侯志國加入醫療機構防控監督組,負責對醫療衛生機構預檢分診、發熱門診、病毒微生物實驗室、醫廢處置等工作進行監督檢查,24小時處於待命狀態。“原打算回山東老家過年,隻能跟老家親友說聲對不起了,以后回去再彌補。” 侯志國說。
妻子彭明星也奮戰在新區防疫指揮部醫療組一線,負責數據收集統計與分析等工作,她的“煩惱”更揪心:最近,不到兩歲的女兒一直在感冒發燒,夫妻倆沒有精力照顧,隻能把家裡的一切都交給65歲的老人。
“這些都是我們對家庭的愧疚,我們不會忘記,但我們是黨員,不能虧欠組織和國家,相信老人、孩子也會理解我們,我們以后也會加倍補償家庭!”夫妻倆下定了決心。
工作中的董振超、湯柳萍夫婦。
他們,立下相互鼓勵的“清晨約定”
“今天感覺如何?加油,加油,加油!”這是丹陽市人民醫院急診科的黨員醫生董振超和他的妻子,丹陽市雲陽街道組織干事湯柳萍之間,每天一大早就要履行的“打氣約定”。
面對疫情,董振超每天身著厚厚的防護服,平均每班接診100多位患者,其中發熱患者達60余人。面對一些恐慌的病人,董振超細致地做好病情解釋和安撫工作,晚班時還需兼顧搶救室,裡裡外外地跑,口罩勒出印跡、汗水浸濕衣襟,但他始終微笑面對,“妻子每天的鼓勵,就是我的加油站!”
原來,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夫妻倆就要互相發微信“加油打氣”,這是他們之間的“心靈之約”。
在街道從事組織工作的妻子湯柳萍,從大年三十晚上起,機關應急值班、煙花爆竹禁放巡邏、參加武漢回丹人員摸排......迄今為止沒有休息過一天,她積極發揮組織優勢,發動黨員志願者參加群防群控,還千方百計採購一次性口罩、手套、消毒液等用具,為摸排工作提供物資保障。
“在同一條戰線並肩戰斗,也是我們的緣分,我們約定了,互相支持鼓勵,一路戰斗下去!”湯柳萍翻閱著微信聊天記錄,開心地說。
他們,鑄起攜手戰“疫”的“平安之盾”
“你在現場沖鋒,我在后方保障,我們一起讓警徽閃閃發亮。”這是揚中市公安局新壩派出所黨員民警姜淇鐘和他的妻子,揚中市公安局開發區派出所內勤黨員民警黃譯婷之間的戰斗誓言。
疫情爆發以來,姜淇鐘一直戰斗在防風險、護安全、戰疫情、保穩定的第一線,深入開展轄區人員排查,嚴密檢查轄區場所行業,廣泛宣傳有關防范知識。有家理發店店主一直拖著不肯歇業,姜淇鐘一個上午去了四次,老板最終接受了民警的勸告,主動關上了店門。姜淇鐘的妻子黃譯婷是一名臨產孕婦,已懷孕九個月的她說服所領導,主動投入信息、后勤保障工作,“就算去不了一線,但我還能做情報梳理、數據分析等工作,我要當好戰友們的‘眼’!”
“我和妻子,還有肚裡的孩子,我們算是一家三口齊上陣,一起打這場防疫阻擊戰!” 姜淇鐘自豪地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