馳援武漢,也別漏了那些“難上熱搜”的疫情次嚴重城市

2020年02月07日08:55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馳援武漢,也別漏了那些“難上熱搜”的疫情次嚴重城市

  ▲圖片來自《信陽日報》

  連日來,“馳援武漢”成了全國上下的齊心所向。但要馳援的,顯然不只是武漢。在注意力資源向“最嚴重地區”傾斜的背景下,有些“次嚴重”地方求助的聲音,顯然也該得到足夠的關注。

  2月5日,河南省疫情最嚴重的地級市信陽市的黨委機關報《信陽日報》,在頭版報眼位置刊發求助信—《求助!信陽疫情防控醫用防護物資告急!》﹔同日,“河南交通廣播”也轉發了信陽求援的消息,並配發海報,“信陽向全世界求援,我們的醫護物資已嚴重告急!我們的白衣天使將失去保護!”在擔負市定點收治任務的信陽市第五人民醫院,搶救重症患者使用的全面型呼吸防護器一個不剩。

  ▲微博截圖

  從前兩天起,“隨州告急”的消息也在網上流傳。據報道,截至2月4日24時,湖北隨州市確診率達到了每萬人有2.9人確診,高於黃岡、孝感,在全省處於高位。2月3日,隨州市唯一的三甲醫院——隨州市中心醫院發公告向社會求助。2月5日,隨州下轄的廣水市二醫院緊缺物資需求清單顯示,該院醫用防護面罩、醫用護目鏡、防護鞋套等物資庫存數量都是“0”。

  同樣物資緊缺的,還有湖北鄂州。1月30日,鄂州政府網就發布了向全社會緊急求助的信息,稱防護服、N95口罩、護目鏡等多項物資“不是告急!是沒有了!!”,還連著用了三個“急缺!”。據湖北省衛健委官網最新通報,截至2月5日,鄂州市累計報告病例423例,病死率達4.25%,超過武漢(4.09%)。當地定點治療醫院隻有一家:鄂州市第三醫院。

  ▲微博截圖

  一個“缺”字,無疑能化約三地在抗疫形勢上的“最大公約數”。

  鄂州隨州信陽:三個疫情“次嚴重”城市的樣本

  鄂州隨州信陽,無疑是三個疫情“次嚴重”城市的樣本。就確診病例總數來說,這三個跟武漢毗鄰的地方排不進TOP3——截至2月5日24時,隨州市確診了834例,鄂州市423例,信陽市是164例,跟排序前三的武漢、黃岡、孝感還沒法比。

  這三個地方的共性不止於此:就資源充裕程度而言,這些地方的醫療資源跟武漢這樣的國家中心城市遠不在一個量級上:醫療物資上,都很匱乏﹔定點醫院數量上,鄂州隻有1家,隨州定點醫院中僅1家是三甲,其實黃岡和孝感也都是隻有1家三甲﹔醫護人員數量上,鄂州市政府為了彌補一線人員空缺,2月4日發倡議書號召全市離退休醫護人員披上“戰袍”參與到疫情防控中,隨州人手也不夠,截至2月4日,僅內蒙古的4人醫療隊增援。

  從硬核數據看,2019湖北統計年鑒顯示,截至2018年底,鄂州床位配比約為53.82張/萬人,執業醫師配比為20.4名/萬人﹔隨州床位配比約為51.43張/萬人,執業醫師配比為23名/萬人。與之形成對比的是,武漢床位配比約為86張/萬人,執業醫師配比為38.2名/萬人。硬軟件差距很明顯。

  舍此之外,這三個地方還有個共同點——“難上熱搜”。倒不是說其疫情不值得重視,而是並未受到媒體聚光燈與輿論視線太多的聚焦,沒有多少新聞熱度。

  有數據分析顯示,在微博上,1月份,涉疫情話題在輿論場佔比不斷走高,1月25日,武漢和湖北其他城市網民熱議度在同一天出現峰值。但整個1月份,武漢當地的熱度要遠超湖北其他城市之和,1月1日-1月18日,武漢當地熱度是湖北其他城市之和的4倍﹔1月19日—1月31日,前者更是后者的20倍。

  從熱搜情況看,武漢相關的熱搜數量與整體討論廣度,也遠高於湖北其他地區。1月份,共有362個涉及湖北的熱搜,其中最熱的十個均跟武漢有關。孝感、鄂州、隨州等地幾乎是“熱搜絕緣體”。而跟其他城市相關的熱門內容高頻詞,除了最新疫情通報、政府舉措外,最常見的就是“緊急”、“求助”、“急需”等,#湖北不止一個武漢##請大家關注武漢周邊城市#等話題屢被提及。

  ▲孝感市中心醫院的捐贈公告

  事實上,作為疫情嚴重程度僅次於武漢的地方,黃岡原本也處在“輿論窪地”。但在湖北省政府“決不能讓黃岡成為第二個武漢”的表態、衛健委主任“一問三不知”事件和外界呼吁的助推下,黃岡也走入了輿論漩渦的外延,部分救援物資與款項也在向黃岡地區傾斜——盡管現在資源仍顯緊張。

  就眼下看,鄂州隨州信陽等地“求關注”的緊迫程度也不低。它們目前得到的社會關注度與本地疫情嚴重程度仍不匹配,物資供應配給跟抗疫需求間的落差也急需填補。

  要關注武漢,也別漏了那些“難上熱搜”的城市

  作為疫情發源地,武漢當然需要得到應有的廣泛關注。由於物資需求被疫情調至“峰值”,武漢的很多物資也處在“緊平衡”或“不足”的狀態,對武漢的馳援,也沒有到該畫句號的時候。

  但與此同時,也不能漏了鄂州隨州信陽這些“難上熱搜”的城市。它們得到的關注縱然難跟武漢等量媲跡,卻也不該處在除了本地民眾沒人惦記的“被遺忘的角落”。

  前些年,有些人針對某些公共事件“不曝光不重視,一曝光就解決”的現象,提煉出了“媒治”的概念。在互聯網時代,“媒治”現象在社會救助援助力量傾斜層面體現得更明顯,隻不過,這裡的“媒”語義可延展成“輿論”。

  輿論密集關注對救助資源的導流作用,會來得很直接:越受輿論關注,就越有可能得到社會救助跟政策資源的青睞,越是關注量稀少、存在感稀薄,就越難得到傾斜。

  到頭來,“二八定律”也會在社會救助資源配置上充分顯現,形成“類頭部效應”:各種援助物資會向“最嚴重”地區傾斜——“最”本就意味著光點,而輿論天然地帶有很強的趨“光”性,所以這無可避免地會帶來注意力資源的“虹吸效果”。處在“腰部”位置的“次嚴重”城市,光斑相對暗淡,得到的曝光率與關注度自然也少,關注一少,局域資源短缺情況就容易被忽視。

  在這次疫情中,就是這樣:武漢的疫情本就最為嚴重,也是話題的“第一產生地”,考慮到其城市地位與知名度,吸引最多的注意力是必然的。但與此對應的,是武漢相比起周邊地區,不僅醫療資源相對充足,媒體、社會組織資源也更豐富。疫情曝出后,當地也能依托媒體調動大量輿論資源,院校附屬醫院也能得到許多校友支援。

  像鄂州隨州信陽等地,因在公共輿論場能見度較低,很難成為話題生產中心,隻能處在“冷熱不均”的關注度熱力圖的邊緣位置,救助資源勢必更少。它們醫療基礎設施本來就相對薄弱,在外部資源“補給”較少的情況下,物資短缺情況可能更嚴重。

  媒體的統計結果,就印証了這點:自1月23日至2月2日24時,湖北省各地醫療慈善機構共發布接受社會捐贈公告411個,其中武漢市以182個居首,孝感、宜昌均為20個,鄂州、隨州等地級市接受捐贈的信息則微乎其微。

  這樣的不均衡,跟防疫所需的資源平衡配置要求顯然不合。正因如此,有媒體呼吁:輿論也需要防止單點扎堆,需要把關注度向周邊城市擴散,生活在那裡的人們,也正急切地期待著可以被關注,而后救助可以隨之到來。

  說到底,這需要輿論形成“厚此但不薄彼”的自覺:注意力資源可以順著疫情擴散脈絡,呈現出由武漢到周邊的“差序”,但不宜隻聚在一處、遺漏其他。

  但輿論終究有著自發性等特點,沒法強扭。在全國抗疫一盤棋的語境中,更有必要在政策層面統籌很多抗疫資源調度與配置,匯總各地的物資需求清單,根據清單進行相對均衡化的物資分配調配,同時可有針對性地向基礎薄弱的地方傾斜,別讓那些“次嚴重”城市陷入“物資快用完”的境地。

  每個被疫情所困的地方都值得關注——這說的不只是鄂州隨州信陽。(佘宗明)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