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日出版的《新華日報》報道了這樣一則消息:2月6日至7日,省委書記婁勤儉分別給11個設區市市委書記打電話,詢問疫情防控情況,了解工作中的困難問題,要求各地講政治、敢擔當、有作為,進一步把各項工作做實做細做到位,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此前,婁勤儉同南京、蘇州市委主要負責同志當面交流了有關情況。
在抗擊疫情的關鍵時刻,省委主要領導分別給11個設區市市委書記打電話,至少透出了兩個重要信息:
第一,抗擊疫情一定要尊重科學、實事求是。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最重要就是要減少聚集、嚴格隔離,盡最大的可能阻斷傳染源。在這種情況下,不管是誰,都應該尊重和服從這個原則,能不見面盡量不見面,能通過網上的解決的問題盡量網上解決。省委書記用打電話的方式了解情況、指導工作,就是用實際行動踐行這一原則、遵守這一原則。這提醒我們,面對新冠肺炎疫情,應該繼續遵守有關規定,少出門、不聚集。隻要每個人都“防”好、“悶”住、“關”緊病毒,勝利就離我們越來越近。
第二,抗擊疫情也要積極應對,主動作為。面對疫情,自我隔離就是有力抗擊,待在家裡就是積極貢獻。但是,自我隔離並不等於自我放鬆,在家靜候也不能變成在家休息。在減少見面的情況下,省委書記用電話了解情況,指揮工作,我們是不是也應該在家裡採用網絡等形式,准備起來、工作起來?答案是明顯的。近日來,從中央到地方,很多疫情新聞發布會工作推進會或都以電話或網絡形式開展,不少單位大力推行“不見面”“非接觸式”政務服務,很多企業採用遠程辦公、移動辦公等“雲辦公”方式,安排員工居家工作,既是特殊時期的特殊之舉,也是為疫情防控工作加油助力的重要保障。
在突如其來的疫情面前,很多規則被改寫,“在家”不再是一項特權和福利,而是一種責任和義務。當此之時,在家不代表懶散懈怠和無所事事,不意味著一切都要按下暫停鍵,而是換了一種方式去工作和生活。每個人都應保持積極的心態和良好的狀態,畢竟,如果更多人能夠居家工作,更多單位和企業能夠有序運轉,那麼返工復崗造成的人員流動性更小,安全性也就更大,就是為疫情防控爭取了極為寶貴的時間和空間。既要“少聚集”,又要“不停擺”,這不單是個人的小事,而是關乎全社會抗疫大局、關乎“全國一盤棋”的大事。(陳立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