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硬核”宅家宅出新高度 用模型車買菜捏泥巴做動畫

2020年02月08日08:24  來源:揚子晚報
 
原標題:“硬核”宅家,宅出新高度!用模型車買菜,捏泥巴做動畫……

陳小姐

能遙控去買菜的模型車。

“泥巴哥”

“騰哥”制作的防“疫”泥塑。圖片視頻來源 受訪者提供

受到新冠肺炎疫情的影響,“少出門,宅在家”成了很多人的生活常態,那麼足不出戶如何做快樂“肥宅”?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聯系到兩位在短視頻平台上非常火的網友,一位用自己改裝的模型車出門買菜,避免了與人接觸的風險﹔一位在家裡專心致志捏泥人,還把它們做成泥塑動畫來幫助更多的人了解疫情,提高自我防范意識。“改裝模型車一直是我的愛好,我也希望通過我在短視頻平台上的分享,能夠給宅在家的人帶來更多的快樂!”制作模型的陳小姐說。而捏泥人的大哥告訴記者:“我的願望,就是想大家快點打贏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

“小姐姐”

遙控車買饅頭,教你如何少出門

近日,一段“硬核小姐姐遙控車買饅頭”的視頻在網上流傳,安裝在遙控車上的攝像頭記錄了這段無人駕駛買菜的過程,操控者是一位90后女生。“我以前經常開著車在小區轉悠,但是出去買菜這還是第一次。”陳小姐告訴紫牛新聞記者,她將車抱下樓,送到門外,“因為出樓道門要刷卡,暫時這個車還沒有這個功能。”到了樓下,小車就開始自己“冒險”了,開到門崗時她就通過對講系統和保安說話,請對方開門。車閘一開,模型車就順利駛出,在人行道上行駛至菜場。

“到了菜場我也是通過對講系統,麻煩門口的保安師傅喊一下收銀員,然后收銀員把饅頭放在我的小拖車裡,就這麼運回來了。”陳小姐表示,這次是她將手機號寫在小車的紙板上,讓收銀員手機加了之后完成的支付。“其實比較好的方式是我把家裡的屏幕改進一下,讓對方出示二維碼,我在家裡掃描,這樣是可以做到的。或者打印出二維碼放在車上,不過這樣可能不太安全。”

“購買成功差點給二狗哥‘截和’,路過的一個遛狗的市民停下來仔細研究,小狗也對車裡的饅頭似乎有些心動。”路上還有個阿姨拿手機拍照,以為是無人送饅頭的服務。“因為我平時常在小區裡開車,所以保安師傅都挺熟悉我的,他們也挺喜歡這輛小車的,陌生人看到可能就會驚奇一點,不少人會停下來想弄明白這個車是什麼。”視頻末尾,小越野車開回家后,陳小姐還不忘用酒精噴洒進行消毒,車輛像是“戰場”上下來的小勇士,非常可愛。

自己改裝模型車,成本萬元左右

陳小姐的這輛越野車骨架用的TRX4型號,也被稱作“路虎衛士”,不過普通的遙控車可完成不了這些任務,她自己對車進行了“爆改”。

“首先是車前后都加了攝像頭,用了兩個Gopro,然后是換了電池增加續航時間,目前能夠不間斷地開1到2個小時。”廠家設計的遙控車圖傳系統很有限,隻能在500米左右范圍內控制,離開了視線就受到很多因素的干擾,不能行駛太遠,但陳小姐對車進行了設計改造。“我自己研究改進了圖傳和控制系統,現在是用4G進行連接,基本不受距離限制了,可以去很多想去的地方,不過這個控制距離,也一直還在不斷試驗。”

陳小姐介紹,改裝這款車是因它是車模中越野性能最好的,受地理環境限制小,通過性強,不會出現開出去開不回來的情況。“改裝的花費是不小的,這輛車改裝,最終確定下來的方案,成本在萬元以內,也是挺不菲的,成本這塊我還在控制,因為網上火了之后,喜歡的人非常多,很多人也想購買,所以我冒出想法是否能批量制作。”

學金融專業,卻迷上了模型

記者注意到,在陳小姐的主頁上有不少這輛越野車的視頻。小車的越野性能非常好,上下人行道自如,還能悄悄“溜”進無人工地,尋找土坡試驗爬坡能力。她上傳了“開遙控車雲游系列之《大山坡越野自駕游》”系列視頻,“草原”、“山坡”上行駛得很輕鬆。順著登山公路,這輛模型車一路開到了山頂,在一個觀景平台上看風景。大山坡其實是陳小姐家附近的一座山,經常被她當做測試車輛的場地。“目前我在家遙控時是連接著一個顯示屏,未來也許還可以做到用VR眼鏡,身臨其境地出去越野。”

陳小姐告訴記者,她多年前開始“發燒”起模型,飛機、挖土機、賽車都玩過,對駕駛各類機械一直有著濃厚的興趣。記者在她發布的視頻中看到,她不僅經常遙控模型,也會自己操縱駕駛一些大型電動卡丁車等等。“我自己學的是金融專業,但從事了與模型相關的通信行業的工作,所在公司的業務就包括模型這一塊。”視頻走紅后,她的粉絲也一夜間漲到二十多萬,早上起來電話都接不過來。很多人向她咨詢技術問題,還有人想直接購買車輛。“我在2月3日晚更新了視頻,展示了一下我自己在家的工作室,也是想和更多人分享玩模型的快樂。”

“泥巴哥”

捏泥人演繹農村防疫“大片”

“停車,干什麼的?”“我來你們村走親戚。”“非常時期,誰也不能過,請諒解”……在“騰騰騰”的拖拉機轟鳴聲中,一名小伙子駕駛拖拉機走親戚被擋在村口外,隻好調頭原路返回。這樣的對白出現在泥塑人物上,是不是很有新意?眼下,農村地區不拜年、不聚會已然成了“新風尚”,泥塑動畫演繹的這一防疫故事更是在快手平台上贏得300萬播放量、6萬點贊。紫牛新聞記者採訪獲悉,泥塑動畫的作者叫朱付軍,因愛用“騰騰”的發音給作品配音,所以被網友稱為“騰哥”、“泥巴哥”。

記者近日聯系上了朱付軍,他今年30歲。朱付軍告訴記者,為制作好這部泥塑動畫,從1月23日開始,他就和哥哥待在家裡捏泥塑,精心制作場景裡需要的各種道具,像村口的大門、房屋、拖拉機、牛羊、各式人物等等,鄉土氣息味兒十足,個個精巧細膩。“其實我想通過這種方式宣傳防疫知識,讓更多的人了解疫情的嚴重性,提高自我防范意識。”

朱付軍告訴記者,防疫系列作品還在陸續制作當中,不僅僅是讓泥人戴上口罩來宣傳,還有相互之間的關懷和鼓勵,溫馨感十足。

一次受傷改變了他人生軌跡

幾百萬的“粉絲”,過億的點擊量,甚至還登上今年大年初一的央視《新聞聯播》,如果把時間倒回至2018年10月前,朱付軍連做夢都不敢想這些事。

“我干過保安、做過電焊工,還外出打過工,可2018年在工地因意外把腿摔傷了,休息了很長時間,也沒法干重活了,便開始思考之后該做些什麼。”朱付軍告訴記者,當時正好看到一則新聞,快手和他所在的城市戰略合作,推廣非遺文化,他當時心裡一動,自己從小學過泥塑,何不試一試。

“我的家鄉是河南省鶴壁市浚縣伾山街道寺下頭村,緊鄰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泥咕咕’(泥咕咕是浚縣民間對泥塑玩具的俗稱)的集中產地楊玘屯村。”朱付軍告訴記者,奶奶的娘家就在該村,所以他從小就跟著奶奶學手藝。“興趣很大,所以一直就沒有放棄過,沒想到這門手藝最終讓我受益。”朱付軍說,2018年10月,他上傳了自己的第一部視頻作品,十幾秒的視頻,一個按照比例用泥土捏制的拖拉機,再配上一段啟動后前進的音效。“第二天起來后,我看了下,這條視頻的點擊量已超過了百萬。”

朱付軍說,很多網友非常喜歡,稱 “真正國產貨”、“讓我回憶起童年”、“太接地氣了”……正是這一次的成功,讓朱付軍充滿了信心,於是各式各樣的泥塑物品“粉墨登場”,大多是關於農村生活的元素,這也讓他的粉絲數量飆漲,兩個月就破了百萬。

會動的泥塑突破傳統“束縛”

一團團沒有生命的泥巴在朱付軍的手中“活”了過來,他告訴記者,“活”是因為會“動”,這也算是突破了傳統“束縛”。“傳統的泥塑大多是擺件,人物和動物,我們做的車子系列比較多,而且會動,組合在一起可以拍成定格的段子。”朱付軍說。

記者搜索后發現,朱付軍的第一個作品就已鎖定了方向,他制作的拖拉機連啟動時車身的抖動都被捕捉到,當拖拉機啟動音變成行進音時,泥塑的車輪居然可以滾動向前行進,而這一特點也引起了網友極大的興趣。“車輛的輪轂、飛機的螺旋槳等等,和其他部位都是由鐵絲連接的。”朱付軍介紹說,這都是自創的,因為再做傳統的泥塑有點老套了,不夠新穎。盡管如此,因為自小生活在農村,朱付軍有著深厚的感情,所以他的作品不少是農具,具有很強的鄉土氣息,這也讓不少網友有了認同感。(劉瀏 郭一鵬)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