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社區服務站”,便民與防疫兩不誤

2020年02月14日08:54  來源:新京報
 
原標題:“抗疫社區服務站”,便民與防疫兩不誤

  “抗疫社區服務站”既實現了便民也助益了防疫。

  據央視新聞報道,隨著近期返城復工人員的不斷增加,北京疫情防控、百姓生活必需品保障供應進入新階段。手機下單購買生活必需品的市民越來越多,超市和電商平台面臨人手緊缺的局面。為了解決難題,商超與北京各區政府、街道辦事處開始聯合設立抗疫社區服務站,推出無接觸購物模式,目前已在石景山和房山區的多個社區開始試點,下一步將覆蓋全市4000個小區。

  連日來,受疫情影響,很多人都開啟了“家裡蹲”模式--疫情防控需要減少人員流動頻度,所以在確保“能不出門就不出門”問題上,廣大民眾和政府部門也同心同向。小區封閉式管理、推行居民出入証制度、限制家庭每天購買生活物資的次數,也都是為了讓人們少出門。

  但生活還是得繼續,“盡量減少出門”跟“生活物資不斷供”兩種訴求,在日常生活界面上難免產生沖撞。網購倒是能滿足城市居民們的需求,問題是,在快遞、外賣、生鮮配送等關鍵服務“產能”尚未恢復的背景下,配送半徑的拉長與人手的不足,讓人們生活依舊面臨很多不方便。

  在此背景下,北京的“抗疫社區服務站”,無疑是將網格化防控跟民生服務結合在了一起。

  據了解,這些抗疫社區服務站設置方式比較靈活,有的設置在社區居委會、有的設置在便民超市中、有的直接在室外搭起大棚。社區居民可通過手機下單,選購各種套餐,由超市物流中心集中分揀,及時發送到各個社區。消費者按訂單到服務站自提,購物結賬提貨全程不接觸。少數不會使用手機下單的居民,也可在現場特事特辦,由街道工作人員幫助下單提貨。

  在返城返工“雙返”加劇了疫情防控難度,防疫工作需要做得更精細的背景下,這樣的“抗疫社區服務站”無疑來得很是時候:由政府跟商超協力共舉,將商超的觸角伸向城市“毛細血管”的社區,用網點化的服務站去服務民眾。

  到頭來,這能大大減少因為疫情防控給居民帶來的不便,滿足公眾基本的消費需求——在生鮮果蔬配給進了“網格”后,民眾還不用為“今天下單,N天后才到貨”而發愁。非但如此,比起“無配送”模式下人們自行採購帶來的人群聚集風險,“無接觸”還能避免人員接觸帶來的交叉感染風險,降低總體風險值。

  本質上,這也是推動末端防控精細化的“一步棋”。當下,“防疫情”跟“保民生”如何兼顧,考驗著公共治理的平衡拿捏能力:怎樣既繃緊弦防止疫情擴散,又避免過度防控導致民生需求被過度抑制,需要在公共服務顆粒度的精細上多下功夫。

  讓公共服務更精細,要依托技術與模式創新。“抗疫社區服務站”將網格化治理能力反哺到“服務民生”上,再接入“無接觸購物配送”模式,就是在用公共服務的“加法”換取疫情防控效果的“乘法”。

  揆諸當下,很多地方在基層治理精細化上也採取了很多動作,如有地方依托電商平台,實現蔬菜基地直供居民小區的“無接觸配送”模式。接下來,怎麼利用既有的網購技術、倉配資源和社區網格等在“近距離”“無接觸”上繼續做加法,也需要政府與市場力量繼續探索。

  說到底,疫情防控要調動民眾“居家抗疫”的積極性,就得用便民舉措托起“民生保供”需求。這就需要秉持“解決痛點導向”,將末端治理導入更精細化的層次,進而為疫情防控提供更堅實的“民生保障”支點。(喻辛)

(責編:黃竹岩、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