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開嘴,啊……”鄧秀英一邊說著,一邊引導病人張大嘴巴,快速將棉簽伸進病人的咽喉部位刮取樣本,接著將棉簽放進保存試管,最后放入兩層的生物安全密封袋中……整個過程一氣呵成。這樣的操作是江蘇援黃石醫療隊前線應急檢驗隊員鄧秀英每天必做的事。
鄧秀英是江蘇省疾控中心派往湖北的21名公共衛生隊員之一。在援湖北前線除了醫生和護士之外,戰斗在醫療戰線最前端、最忙碌、最辛苦的就是疾控人。他們與病人的接觸距離很近,甚至直接與病毒“面對面”,承擔著很大的感染風險。
疾控人員雖然不直接參與疾病救治,但疾病傳染源調查少不了他們,公共場所和居家的消毒殺菌少不了他們,實驗室捉拿“真凶”更少不了他們。而採集咽拭子檢測新型冠狀病毒,是篩查新型冠狀病毒隱性感染的最有效途徑之一。“咽拭子的質量對后續新冠病毒的核酸檢測至關重要,對於我們來說這個過程也非常危險,不能有一絲馬虎。”江蘇援黃石應急檢驗隊員陳強在電話中告訴記者,咽拭子採樣,看著操作不難,但風險極高。“一個張嘴的動作,將產生大量攜帶病毒的氣溶膠,因此,工作服、防護服、隔離衣、鞋套、手套、工作帽、護目鏡,加上N95口罩,全套的三級防護措施必不可少。在為疑似發熱病例採樣時,還要加戴護目面屏……”
“感覺到惡心干嘔或者咳嗽就對了,說明咽拭子採樣到位了。”鄧秀英說,病人會因為干嘔反射而直接對著採樣者咳嗽或者干嘔,這個時候就可能產生帶病毒的高速氣流飛沫,導致高度的暴露風險。“有時候採完樣,病人就對著你的臉咳嗽,你甚至都能感覺到他呼出的熱氣!”
“為了防止核酸檢測假陰性情況的出現,一個病人至少要重復採集兩到三次,以保証樣本准確性。”江蘇援黃石應急檢驗隊隊長郭宏雄說,“目前我們的六位隊員和黃石方面的四位同事分為3組輪班工作。一組進入實驗室進行病毒核酸檢測的時候,另外一組就負責在外圍配合檢測工作。剩下的一組負責去鄉鎮衛生院和集中隔離點採樣,一天下來起碼要跑四五家鄉鎮衛生院和十幾家集中隔離點。”
深入危險場所流調,也是公衛人員的重要工作內容。“針對目前的檢測假陰性情況,我們從採樣耗材比對、試劑敏感性比對、核酸提取效率比對,到採樣和檢測人員的技能培訓,基本上從頭到尾能做的驗証實驗,我們都做了。”郭宏雄介紹,樣品質量就是實驗室的生命線,關系著檢驗人員的生命安全,實驗結果的准確性,更是疫情防控的關鍵點。因為樣品質量不過關,導致的每一個漏檢誤檢,都相當於向社會釋放了一個傳染源。
“今天我和黃石當地的疾控同行們一大早出發,到現在跑了10個隔離點、4個居家隔離點,還排查了125個密切接觸者……”記者連線江蘇援黃石醫療隊預防控制組陳勇時,他說,一天跑下來非常累,骨頭像散了架,但好在這些天的付出終於見到了成效,目前黃石疫情逐漸在向好的方向發展,戰勝疫情的曙光就在前方。(仲崇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