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三農”工作 加快補上小康短板

2020年03月04日07:2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農”墨重彩書寫高質量發展新答卷

全省農村工作會議3日召開,記者從會上獲悉,今年我省將以打好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收官戰”、為“十四五”發展和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奠定堅實基礎為主題,以推進城鄉融合發展和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集中力量完成鞏固提升脫貧攻堅成果和補上全面小康“三農”領域突出短板兩大重點任務,對標對表強弱項,穩產保供促增收,著眼長遠打基礎,全面推進農業農村高質量發展,確保農村同步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確保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邁出更加堅實步伐。

“回頭看”,“三農”步伐穩健篤實

2019年是江蘇“三農”發展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這一年,江蘇辦成了許多大事要事,研究制定《中國共產黨農村工作條例》實施辦法,全省黨委農村工作領導小組得到調整充實,省級部門主要負責人擔任領導小組成員、縣級黨委書記擔任領導小組組長,為“三農”發展提供了強有力的組織保障。南京國家農業高新技術產業示范區獲國務院正式批復,與農業農村部簽訂了率先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合作框架協議,推動寧錫常結合片區列入國家城鄉融合發展試驗區。蘇北農房改善、人居環境整治、鄉村產業發展、農村改革、鄉村治理和鄉風文明等重點工作有序推進,成效日益彰顯。

這一年,江蘇應對了一系列難事急事,組織開展抗旱抗洪抗台工作,全力抵御強台風“利奇馬”,有效保障了農業豐產豐收和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切實抓好非洲豬瘟防控,扶持生豬穩產保供,生豬生產實現企穩回升。以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為契機,深入推進“基層減負年”工作,清理規范基層創建達標和村(社區)“牌子亂象”問題,全省清理規范后保留創建項目191項,整合歸並111項,撤銷227項,壓減64%,黨群干群關系持續改善。

這一年,江蘇干出了很多實事好事,聚焦高水平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強了一批矛盾突出的短板弱項,組織實施脫貧致富奔小康工程,著力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深入實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完成全部任務的70%。改善蘇北農房12.4萬戶,佔省定年度目標任務的123.7%。聚焦落實農業農村優先發展,著力破解了一批制約發展的政策障礙,小農戶與現代農業有機銜接、鄉村產業融合發展用地保障等政策文件相繼出台,為推動鄉村振興提供了有力的政策支撐。

江蘇農業在轉型升級中體現“強”的內涵,農民在民生改善中實現“富”的願望,農村在環境整治中呈現“美”的畫卷,鄉村在時代新風中展現“高”的模樣。

“深檢視”,加快補上小康短板

會議明確,今年,要按照“把農業基礎打得更牢,把‘三農’短板補得更實”的要求,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對照相關的定性定量指標,把全面小康的各項收尾工作抓緊抓實抓細,爭分奪秒把新冠肺炎疫情延誤的“功課”補回來,確保建成一個不留盲點、少有短板的高水平全面小康社會。

打贏脫貧攻堅戰是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重中之重。2019年,我省已經基本完成省定扶貧目標任務,今年的主要任務是鞏固脫貧成果,提高扶貧成色。省委省政府將繼續實行“五方挂鉤”幫扶,派駐工作隊,幫助開展鞏固提升。對已脫貧人口進行全面排查,堅決防止“數字”脫貧、“指標”脫貧等問題。建立監測預警和動態調整機制,發現返貧致貧及時納入幫扶。

農村住房問題是蘇北全面小康的突出短板。會議指出,要抓緊落實10萬戶年度改善任務,尤其是4類重點對象的危房改造更要一戶不落,統籌財政安排、用地保障、項目實施等工作,確保早開工早見效。

鹽城市去年改善農民住房約5萬戶。“通過改變農村居住形態帶動農民生活方式、農業生產方式、城鄉布局形態發生系統變革。”鹽城市委副書記陳紅紅表示,鹽城尊重農民意願,分類分片制定改善政策,不趕農民上樓,不搞強拆強建,不建高層和大廣場,把工作重點放在“危舊破矮空散”的農房上,對進城入鎮、進新型農村社區、就地翻建的農戶,制定不同改善政策,從農房拆除、宅基地退出、購房補助、公共服務保障等方面出台系列優惠舉措,鼓勵有能力的農民進城入鎮穩定就業和生活。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計劃的最后一年。我省將按照“四整治四提升”確定的整治任務和標准,對照國務院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大檢查暴露的問題,緊盯重點、攻克難點,全面完成整治任務。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及時總結提升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的生活方式,引導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主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共同打造美麗家園。

“勇擔當”,推進農業農村現代化

我省將以實施鄉村振興戰略為總抓手,圍繞鄉村振興規劃和工作部署深化落實,圍繞農業農村現代化建設展開創新性、引領性探索。

產業振興是鄉村振興的源頭和基礎,我省將重點做好“調結構、提品質、促融合、強主體”四篇文章。加快農業結構戰略性調整,堅持市場導向、效益為先,大力發展優質糧油、特色水產、綠色果蔬、花卉苗木等,重點培植一批縣域優勢特色產業。發展綠色生態農業,讓“綠色”成為江蘇農產品的鮮明特質。推動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建強農業生產經營主體。

南京市力爭到2022年勾畫出農業農村現代化的“現實模樣”。“即城鄉空間布局優化、鄉村產業特色鮮明、公共服務設施完善、鄉風文明程度較高、人民群眾生活美滿,把廣大鄉村建設成為現代化南京的亮點和底色。”南京市委副書記沈文祖說,該市搭建產學研供需精准對接平台,探索科技成果產業化的南京模式,加速形成以智慧農業、生物農業等為重點的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集聚效應。面向國內外農業類高校全面實施“精准對接計劃”,以農業科技項目為紐帶形成長期穩定合作機制。

針對新冠肺炎疫情對農民工就業的影響,會議提出,要加強就業指導,多措並舉,提供更多的就業機會。抓好創新創業園區和孵化實訓基地建設,大力支持農民工、高校畢業生和各類人才返鄉下鄉創業,為農民增收培育新動能。

我省還將強化資金供給,更大力度推進涉農資金統籌整合,賦予縣級地方政府整合權限,集中力量辦大事,提高財政資金使用效率。為強化土地供給,省自然資源廳、省農業農村廳專門出台了政策文件,對農村一二三產業融合發展明確了兩個5%的用地指標。 (吳 瓊)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