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江北新區力爭全年新增新金融企業100家

2020年03月16日07:51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創新熱土上,“新金融”強勁起勢

聚焦建設芯片之城、基因之城、新金融中心,南京江北新區產業發展目標明確。截至去年年底,江北新區集成電路、生命健康產業規模分別達到300億元、900億元,接下來,這兩條發展迅猛的產業鏈都將加速沖擊千億級。

經濟是肌體,金融是血脈。江北新區產業騰飛,呼喚一條更加創新更加開放的“血脈”注入。2019年江北新區工作報告中提出,2020年,要推動現代金融項目落戶,全年要新增新金融企業100家,力爭集聚各類金融資本規模超過5000億元。在這片創新熱土上,“新金融”已強勁起勢。

金融科技帶來“驚喜”

2019年,同城票據網實現票據撮合融資244.68萬筆,同比增長543.89%﹔融資金額6939億元,同比增長502.34%。

“業務規模增長五倍多,這是金融科技帶來的‘驚喜’,也反映出中小微企業對普惠金融的強烈渴望。” 同城票據網CEO曹石金說,公司位於江北新區中央商務區,同城票據網是一個供應鏈承兌支付體系融資平台,為中小微企業提供票據資產“秒貼”服務。

“我們曾經有一筆100多萬的票據,在平台挂了不到2小時就成交了。”江蘇某金屬材料公司負責人陳經理告訴記者,公司每月通過同城票據網貼現的票據金額大約在150萬元左右,以往,每月都要跑銀行、求朋友去貼現,現在隻要把票據挂上平台,等著成交收錢就好。

供應鏈末端的大量中小微企業對現金的需求巨大,然而,由於這類客戶融資金額較小,信用評級較低,常被稱作金融服務的“長尾”客戶,對傳統金融機構而言,這類企業服務成本過高。

“我們用金融科技挖掘了服務‘長尾’客戶的價值。”曹石金說。在2019年的同城票據網上,成交的平均單筆金額28.4萬元,平台小額票據融資量佔到了全年總量的76%,其中面額最小的融資票據,金額僅1000元。

在同城票據的平台上,海量小金額票據,不僅僅能快速“變現”,通過大數據技術,還能生成與分析海量、多樣、高速、易變的企業融資信息,進而用於企業信用畫像。融資線上場景的數字化,破解了中小微企業固有融資信息的不對稱性這一痛點,從而解決了小額承兌匯票融資難題。

“平台的發展得益於整個票據行業的電子化,我們及時抓住了這個機遇。”曹石金說。目前,同城票據網已是全國最大的小額票據貼現線上平台,單日最高成交量破32000筆,撮合融資金額超100億。據第三方金融機構數據統計,市場份額佔到同類型平台總量的70%以上。

疫情期間,江蘇省工業與信息化廳下發《關於開展互聯網惠企“百億千萬”活動的通知》,推出江蘇省中小微企業“億萬工程”,即助力1萬家江蘇省中小微企業“承兌匯票”貼現100億,承接該業務的匯承平台,隸屬於同城票據母公司全資運營,將為企業免貼現服務費1000萬元。

發力數字金融“新基建”

利用大數據技術推動普惠金融,同城票據網是金融業“突變”的縮影。金融生態在大數據、雲計算、區塊鏈等技術的推動下悄然生變,新的金融服務業態——數字金融順勢而來。

去年,南京就提出數字資產、數字金融是南京新金融發展的主攻方向,以江北新區“兩城一中心”為載體,打造千億級數字金融產業集群。

於去年成立的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正是南京及江北新區探路數字金融的重要平台。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由南京揚子國資投資集團與南京紫金投資集團共同組建,是南京市政府與央行等五方合作共建項目的運營機構。數研院將以“立足世界經濟發展的前沿趨勢,打造全國數字金融基礎設施建設創新中心”為目標,搶佔技術前沿,塑造特色,培育發展高地。

“目前,數字金融發展存在的首要問題是基礎設施的缺失,也可以說是金融新型基礎設施的缺失。” 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負責人說,這種新的基礎設施與以往大不相同,要建立參與者眾多的分布式數據中心,可以深入到數字金融認証環節的邊邊角角,資金的流轉、使用的規則不再是強抵押強擔保,而是無抵押無擔保帶來的數據的真實性,業務的可滲透性。

可以說,推動數字金融“新基建”,是一場進入“無人區”的探索。

“數字金融的發展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金融端和企業端同時進行數字化轉型。”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負責人介紹,研究院正加快打造揚子江數字金融平台,為企業端提供快速“上雲上鏈”等數字化轉型技術服務,為金融機構端提供一體化綜合金融服務方案。目前,該平台的一期開發已完成,未來,企業通過這一平台,隻要15分鐘將基礎情況一一登記,即可完成注冊,實現“上雲上鏈”。

“我們在建設一條數字金融的‘高速公路’,未來,當越來越多的企業、金融機構‘行駛’在這條‘公路’上,數字金融的生態就會形成,金融活水會源源不斷流向實體經濟。”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負責人說。

金融創新“百花齊放”

去年,揚子江新金融創意街區開園,揚子江國際基金街區揭牌,500億規模先進制造業國家大基金落戶……江北新區新金融中心建設蹄疾步穩,各類金融創新力量在這裡“百花齊放”。

“數字貨幣時代有望到來,我們已瞄准這一方向做好技術准備。”南京區盟鏈信息科技有限公司CEO李發強告訴記者,如若進入數字貨幣世界,數字安全技術是關鍵。因此,公司正在利用區塊鏈、密碼學等技術,採用國產芯片,重點進行金融監管技術的研發。

截至目前,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已集聚示范企業36家,南京區盟鏈就是其中之一。同樣是研究院示范企業,通付盾是一家以數字身份認証為核心的綜合數字技術服務商,利用區塊鏈、大數據、視頻等技術,實現跨境貿易的遠程開戶並保証其安全,來自金融、公安、通信、電力等領域的上萬家海內外企業、單位都是通付盾的客戶。

早在2018年,全國首個區塊鏈產業基金落地江北新區,這一百億級基金在2019年已吸引10余家區塊鏈技術公司落戶江北新區。而如今,區塊鏈這一常常被應用在金融場景中的技術,將被用於江北新區的基層社會治理。

去年11月,南京數字金融產業研究院啟動“區塊鏈+社會治理”項目,項目與江北新區內兩家街道合作,試點區塊鏈技術應用於基層社會治理。正當項目要進入推廣階段之時,遇上疫情,項目團隊緊急對試點街道開展調研,並得出調研結論:業委會在防疫過程中作用突出,對物業的督促和執行更堅決更嚴格,分擔了人財物的開銷﹔小區資金管理體系急需構建,疫情中的小區公共收入往往難以迅速投入防疫工作﹔小區職能信息化需求十分強烈,急需有公信力的決策工具提高效率﹔涉及人口流動數據的平安體系建立更是迫在眉睫,傳統方式統計人口流動信息費時費力且更新滯后……

“疫情期間的調研,進一步佐証了我們前期對該項目產品設計的規劃。”項目負責人告訴記者,經過前期調研,“區塊鏈+社會治理”的產品功能體系初步定位為建立小區內各種資金的監管和使用體系、建立小區各類職能建設體系、建立流動人口管控體系三個方面。產品計劃於4月中旬上線,相關的推廣會持續到7月,推廣結束后預計試點小區居民參與度超過80%。 本報記者 許雯斐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