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委一號文件提出,要扎實補好蘇北農房改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農村教育、醫療衛生等農村民生短板。“對標對表補短板,就是要對照全面小康定性定量指標,集成政策、集聚資源、集中力量攻堅克難,把全面小康各項收尾工作抓實抓細,努力建設經得起歷史和人民檢驗的高水平全面小康。”在16日舉行的省委一號文件發布會上,省委副秘書長趙旻表示。
建成一批高品質新型農村社區
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再完成蘇北10萬戶農房改善任務,省委一號文件再次明確這一任務。我省將嚴格“市負總責、縣抓落實”工作責任,高質量落實政策集成、資金平衡、項目實施等工作。
截至3月16日,蘇北5市上年結轉及今年年初開工的347個農房改善項目已復工311個,春節后新開工51個,復(開)工率達91%。“我們將指導各地在做好資金平衡的基礎上,有序推進蘇北農房改善項目建設,確保按時完成年度任務,並同步完成農村四類重點對象危房改造。”省住建廳村鎮建設處副處長劉濤介紹,今年我省在全過程跟蹤指導首批29個蘇北農房改善省級示范創建項目的同時,還將組織第二批省級示范創建。
春節前,建湖縣九龍口鎮收成村新型農村社區新建的299套住房交付完成,休閑健身場地、日間照料中心等公共服務設施配套完善。“設計3種戶型供農戶選擇,充分尊重農民意願。”建湖縣農房辦常務副主任王觀斌說,全村共改善農戶630戶,其中286戶選擇住進新型農村社區,344戶選擇進城入鎮及貨幣結算。收成村還專門出台政策保障142戶“四類重點對象”住房,房屋價格按成本價下浮200元/平方米結算,確保不增加農民負擔。
眼下,宿遷宿豫區新庄鎮振友新型農村社區一期284套住房已建成交付。作為省定經濟薄弱村,當地以農房改善為切入點,清理盤活土地1800畝並收歸村集體所有。以“荷藕+水產”為方向,培育發展休閑農業和鄉村旅游,低收入農戶脫貧率和有勞力戶就業率均實現100%。
劉濤表示,為提升項目品質,我省將建立以市縣為主體、農房建設服務網為支撐的對口指導服務機制,強化農村住房合理的生產半徑、就業半徑和服務半徑保障,建成一批“建設品質高、公共服務好、產業發展優、環境條件佳、文化特色足”的新型社區。
打好農村人居環境整治收官戰
今年是農村人居環境整治三年行動收官之年,省委農辦主任、省農業農村廳廳長楊時雲表示,為確保完成三年行動目標,農業農村部門將突出目標導向、問題導向、效果導向,聚焦重點任務,強化統籌協調,聚焦農村改廁、生活垃圾污水治理、村容村貌提升等農村人居環境整治重點任務,在全面摸清現狀的基礎上,對標對表三年行動和提升行動目標任務,查漏補缺、有的放矢、壓茬推進。
蘇州統籌全市各級涉農資金88.85億元用於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工作。“全域整治、不留死角、分類推進。”蘇州市委副書記朱民說,蘇州推廣昆山“紅黑榜”制度,市級每月開展隨機檢查,通過綜合考評和第三方測評等方式,通報各市(區)工作進展情況和當月抽查打分排名情況。市委市政府開展專項督查,對發現問題進行全流程跟蹤督辦。
海門市今年在鞏固已有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示范村創建成果基礎上,選定22個村進行重點打造。“我們將圍繞‘廁所革命’、村庄清潔、水域、農田、路域環境整治、綠化提升等方面,實施‘三清一改’,使所有村庄基本達到干淨整潔有序標准,實現示范創建村有亮點、重點整治村有提升、一般整治村有改善。”海門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陳俊高說,將充分發揮農民主體作用,及時總結提升疫情防控中形成的好的生活方式,引導廣大農民養成良好生活習慣,主動參與農村人居環境整治,共同打造美麗家園。
沛縣把農村無害化戶廁改造作為改善農村人居環境的重要內容,今年年底前將全面完成,還將建成村級公廁2000座以上,實現1001個自然村全覆蓋。沛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徐偉表示,該縣在高標准完成農村干濕垃圾分類國家試點任務基礎上,今年持續加大農村垃圾分類和資源化利用“沛縣模式”推廣力度,實施總投資1億元的沛縣垃圾深度治理工程。
提升農村教育醫療水平
省委一號文件提出,實施鄉村教師素質提升工程,全面推行義務教育階段教師“縣管校聘”。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江蘇各地積極推進“縣管校聘”管理體制改革,如皋市等4個縣(市、區)被教育部確立為“縣管校聘”管理改革示范區,常州市選擇武進區作為試點先行地區,2016年武進區教育局設立教師管理服務中心,全區8078名教師從“單位人”轉變為“系統人”,統籌全區教師人事管理事務,一方面激勵尋求職業發展的骨干教師向農村學校流動,另一方面加大鄉村教師培訓力度。如今,該區500多位鄉村教師經過培訓,成長為區級及以上骨干教師,市級及以上高端培訓向農村學校傾斜,確保農村教師教育理念與城市同步。
“下一步,我們將指導各地加快理順政府相關職能部門、教育部門和學校對教師資源配置及管理的職責權限,發揮好教育行政部門對教師資源的統籌配置作用,為教師交流輪崗提供政策支撐,促進城鄉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省教育廳有關負責人說。
針對農村醫療衛生短板,省委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鎮衛生院標准化建設等具體舉措。“這意味著提升農村醫療衛生服務保障水平,已成為高水平全面小康一項重大任務。”省衛健委基層衛生健康處處長姜侖表示,將把提高農村醫療衛生服務水平納入健康江蘇建設考核內容,明確時間節點和責任分工,建立各設區市工作進展情況定期通報機制,保質保量完成相關任務部署。
在南京市江寧區東善橋衛生院慢性病綜合門診室,家住附近的余先生正在給家裡老人買藥。門診由來自三甲醫院的專家和基層全科醫生、公衛醫生、鄉村醫生以及健康管理員組成的7支團隊負責,這7支團隊還利用空余時間隨訪轄區內65歲以上老人和建檔慢性病患者,給他們進行義診和免費體檢。江寧區衛生健康委相關負責人表示,慢性病的篩查和管理主要依靠基層,提升基層能力、全面推進緊密型縣域醫共體建設,是慢性病管理的基本保障。
“依托重點中心鄉鎮或中心衛生院建設農村區域性醫療衛生中心,有利於集中資源整體提升鄉鎮衛生院建設水平。”姜侖表示,一號文件提出推進鄉鎮衛生院標准化建設,加強農村慢性病管理、健康促進等工作,有利於群眾就近得到較高水平的醫療衛生服務。(白 雪 吳 瓊 楊頻萍 王 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