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新吳區協同治水:一條河一片城一個主張

2020年03月26日13:46  來源:無錫新傳媒
 
原標題:一條河,一片城,一個主張

“兩個黃鸝鳴翠柳,一行白鷺上青天。”

知道此詩的請舉手!想必,應者甚眾。

對!這是“詩聖”杜甫的佳句,婦孺皆知。

當傳誦千年的詩,躍出宣紙,走入現實,是怎樣的場景?春暖花開的時節,不妨到伯瀆河邊走一走——“七裡畫廊”,將在四月底雛形初顯。

“生態環境好不好,飛禽最有說服力。”新吳區住建局相關負責人說起這樣一幕:節后區領導實地查看重點民生工程復工情況,行至伯瀆河邊,不時有白鷺翩然飛過,周遭鳥語花香。

萬物復蘇的春天,無錫爭創全國生態園林城市全面啟動。在這場提升城市顏值與品質的競賽中,站在全市高新產業“極點”的新吳區,“貢獻值”在哪裡?答案,部分“藏”在一條古老運河的流變中。

故事,讓我們從伯瀆河說起:她是母親河,也是景觀河﹔是文化河,更是生態河。新吳區轄區擁有六大街道,除新安外,伯瀆河流經碩放、旺庄、江溪、梅村、鴻山五個街道。軟泥青荇、柔波蕩漾,伯瀆河離不開區本級統籌五大街道“協同治水”形成合力,而治理過程中集文化保護、生態修復、體育運動於一體的“融生態”效應,正是新吳區政貴有恆的產城融合“生態主張”。

橙紅與中灰色各佔半幅路面的騎行道,以“海綿路”標准設計,已經輔就﹔茂密的香樟苗圃,經“梳理”后疏朗有間,氣息頓時輕快起來﹔軟泥上的青荇,油油的在水底招搖,柔波蕩漾﹔原本的河岸陡坡,經整治后以自然坡度“滑”入水中,揉碎了浮藻﹔岸邊的櫻花開了,與水杉隔河相望,歲月靜好。

“受疫情影響,伯瀆河生態整治進度一度按了‘暫停鍵’。為保障重大民生工程穩步推進,伯瀆河生態治理工程成為區首批復工項目,4月底一期施工綠地可出效果。”據介紹,最近兩周,水生植物就該“入河”了。不難想見,那時,波光裡的艷影,將在觀者心頭蕩漾。

採訪中得知,伯瀆河(錫興路—高浪路)生態環境治理工程總長度3640米,騎行健康步道總長度約七公裡,自去年8月啟動,目前一期工程已進入沖刺階段。循著“夢回伯瀆、七裡畫廊”這一主題,在視覺體系上,充分體現“春賞櫻、夏觀荷、秋賞葉、冬品梅”的特點,換而言之,四季有景可賞。

近3.7公裡景觀河四季有景可賞

五大街道“協同治水”有融乃強

梅村街道的楊偉新,近日在朋友圈發了一組圖片——玉蘭花開伯瀆河。梅村人如此重視伯瀆河,因為這條河是梅裡古鎮一張“文化牌”,該出手時就出手,美給你看。

鴻山街道也把伯瀆河當成鴻山旅游度假區的一個“賣點”來吆喝:在鴻山國家考古遺址公園本體保護與陳展建設中,水上看遺址也是一大特色,水系的主干就在伯瀆河。

因水而生、憑水而興。穿越五個街道的伯瀆河,河道兩側集聚了居住、產業和文化等功能區。新吳區通過恢復伯瀆河生態體系,進一步完善市民生活配套設施,增加文化、體育、運動等設施,有融乃強。

所以,無論從生態環境整治的角度,還是發展水上旅游的視角,或是,提升沿河百姓的幸福指數,一條清澈的伯瀆河,才是碩放、旺庄、江溪、梅村、鴻山五個街道的“共同需要”。那麼,唯有“協同治水”,同頻共振、融合發力,才能擁有一方綠水青波,打造一個產城融合示范區域。

江南首條人工運河有底蘊可探

“協同治水”,不僅體現在新吳區五大街道在地理空間上的攜手共進,還映射在以治水為契機,充分挖掘地方文化特色底蘊,融文化保護於其中,文化生態與環境生態相融相伴。

伯瀆河上故事多。這條有著3200多年歷史的河流,是江南地區開鑿的第一條人工運河。沿著這條河道,泰伯文化貫穿始終,河道治理也因此提煉出泰伯奔吳、夢回伯瀆、立國梅裡這條時間線,通過攬月橋、鳳鳴橋首尾呼應,形成龍頭鳳尾之勢。

伯瀆河邊趣事多。據區公共文化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在伯瀆河治理過程中,沿河一處市級文物遺跡控制保護單位也得到妥善保護。該市級文控單位名為“聖塘橋”,古橋已有七百多年的歷史,橋堍兩側與建橋時種植的兩棵“何首烏”也已有數百年。此次河道治理,古橋得到妥善保護,成為沿河一景。

泰伯問月、星夢奇緣、吳風雅集、風聞清荷、花行碧影、杉林雅徑等規劃中的景點,隨著伯瀆河生態治理的推進,正一一由藍圖變為現實。

撩人春色是今年!融文化保護、融運動休閑、融生活配套,通過“協同治水”,波光瀲灩的伯瀆河,正以其“融生態”效應,力爭成為無錫爭創國家生態園林城市的加分項。(單紅)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