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黃川鎮清理農村公共空間現場。黃川鎮供圖
“這塊地我要承包,搞稻蝦共養。”“不行不行,要承包也得是我,栽風景樹比你養殖強多了,還可以美化風景,朱書記你得聽我的。”江蘇東海縣黃川鎮老米市附近機聲隆隆,正在拆除中被長期侵佔的集體土地旁,旭光村黨支部書記朱家美樂呵呵地聽著大家的討論。通過此次公共空間治理,旭光村累計追回土地252畝,集體增收可達80萬元。
今年以來,黃川鎮緊緊抓實公共空間治理要求,明確治理重點,把握治理方向,向長期被侵佔的土地“亮劍”,向休眠閑置的生產要素“出招”,向臟亂的人居環境“宣戰”,在“治”字上見實效,打造美麗健康家園,在“理”字出效益,帶領群眾脫貧致富。
摸底調查“有深度”。黃川鎮組織工作人員對22個行政村各類資產資源進行全面核查,並重點梳理簽訂的各類經濟合同,與此同時,各村成立黨員干部摸排小組,先己后人,自我排查,帶頭清理自家違建,然后挨家挨戶進行地毯式摸底,為公共空間治理戰指明重點和方向。
宣講政策“有溫度”。通過懸挂宣傳條幅、發放宣傳單、張貼標語、多媒體推送等形式,幫助群眾厘清公私界限,營造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氛圍。“很多群眾都知道侵佔集體土地不對,只是磨不過彎來,他家都不清理,我也不清理,大家都是這個想法,這就需要我們村干部講清講明政策,說到大家心坎裡去。”河套村到村任職村干部袁堂威說,根據前期的摸底調查,各村組織黨員干部深入百姓家中,傾聽群眾心聲,用典型事例擺事實講道理進行說服。
整改落實“有力度”。黃川鎮成立農村公共空間治理工作指揮部,指揮部下設辦公室,辦公室分設統籌協調組、打擊處置組、民事協議組、司法專辦組、督查推進組、宣傳報道組。並依據各村實際情況制定出可行性的工作方案,以抓鐵有痕、踏石留印的工作作風,倒排計劃,挂圖作戰,確保各項措施落到實處。截止目前,在磨山河周邊,拔掉“釘子戶”13家,拆除私建停車場、汽修車間等違建34間,收回15000平方米用地﹔桃李村將收回的土地進行重新發包,村集體增收20余萬元﹔時湖村一邊整治收回被佔用的集體用地,一邊進一步美化村庄環境。
監察檢查“有強度”。紀委強化督查督辦,全面落實動態巡查責任制,對工作沒有起色、重視程度不夠、推進緩慢的單位予以通報批評,並加大對違法建設的懲罰力度,增強群眾保護家園、美化家園的主人翁意識。督查推進組對各個行政村的推進速度和質量進行考核打分,一天一通報,一周一小結,推動全鎮打贏農村公共空間治理戰。(周宏大 李澤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