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蘇太湖治理:減磷控氮為重點 兩個確保為底線

2020年04月17日07:2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減磷控氮,實現更高水平“兩個確保”

太湖治理是我省生態文明建設的標志性工程。連續12年實現“兩個確保”后,今年太湖治理面臨怎樣的新形勢、將採取哪些新舉措?4月16日,省太湖水污染防治委員會第十三次全體(擴大)會議暨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工作會議指出,要以“減磷控氮”為重點、“兩個確保”為底線,下更大決心、花更大氣力抓好治太各項工作,努力實現更高水平“兩個確保”。

思想認識再深化,

集中力量攻堅克難

在各方共同努力下,太湖治理連續12年實現“兩個確保”,去年取得新成效——

流域水質總體穩中趨好,湖體平均水質為Ⅳ類,富營養化狀態穩定在輕度﹔高錳酸鹽指數、氨氮、總磷、總氮4項指標濃度同比總體下降,其中,總氮濃度連續9年下降﹔

15條主要入湖河流年平均水質首次全部達到或優於Ⅲ類,以太湖為水源的城市實現“雙源供水”和自來水深度處理兩個“全覆蓋”﹔

太湖4.5萬畝和滆湖2.3萬畝網圍養殖實現清零,流域5個設區市和9個縣城建成區全面消除黑臭水體。

成績來之不易,同時也要清醒地看到,太湖治理正處在爬坡過坎的關鍵階段,不能有絲毫鬆懈。省有關部門綜合研判指出,從完成國家目標要求看,總磷達標任務艱巨﹔從安全度夏形勢看,受氣象、水文條件影響,今年藍藻呈早發高發態勢﹔從綜合治理要求看,仍存在不少短板弱項,比如,流域仍有“散亂污”企業,環境基礎設施欠賬較多,沿湖農村生活污水處理及農業面源污染治理需加強。

今年是太湖治理國家總體方案交卷之年,疫情防控和經濟社會發展的大戰大考對太湖治理帶來新挑戰。此次會議提出,要以改善流域水生態環境為核心,以加強總磷污染控制為重點,集中力量攻堅克難,確保湖體高錳酸鹽指數和氨氮穩定保持在Ⅱ類,總磷達到Ⅲ類,總氮達到Ⅴ類﹔15條主要入湖河流水質達到年度控制目標﹔總磷、總氮等污染物總量減排達到年度控制目標。

立足早預警、早准備、早防范、早處置,今年開始,我省太湖安全度夏應急防控期從4月1日提前到3月1日。對此,既要注重應急,更要注重日常。沿太湖地區正密切關注水情藻情變化,加強從水源地到水龍頭全過程監管,對重點水域的藍藻做到日生日清,堅決把風險隱患化解在成災之前。

治理措施再聚焦,

“減磷控氮”要有新成效

探訪太湖沿線,治太工程加快推進——

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正在進行河道擋牆護坡、橋梁上部結構、涵洞及灌溉站施工,力爭6月底主線具備應急通水條件,加快太湖西北部湖區的水體流動,提高區域防洪標准﹔

梅梁湖生態清淤試點工程已完成清淤6萬方,將為實施大規模太湖清淤提供技術依據、探索有效途徑﹔

無錫新城污水處理二廠採用新工藝,出水水質提升至准Ⅲ類水標准。其中,工業廢水減排量基本滿足海力士二工廠新增排放需求,有力支撐重大項目發展。

專家指出,連續多年大力度治理后,太湖水質改善的邊際效應越來越明顯,既要下功夫解決原有的突出問題,還要密切關注新情況,科學施策、系統治理。圍繞“減磷控氮”,今年治理措施將再聚焦再抓實——

太湖地區河網密布、縱橫交錯,治湖先治河、治河先治浜。省裡已確定80條支浜整治任務,6月底前流域市縣要開展拉網式排查,推動太湖流域支浜盡快消劣。對主要入湖河流“一河一策”,持續改善水質。與此同時,修復河湖生態,實施湖體生態清淤。

在加快城鎮生活污水處理廠、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以及工業行業重點企業污水處理設施提標改造的基礎上,重心由城市向農村延伸,確保年底前太湖流域基本實現行政村生活污水處理設施全覆蓋,把控源截污的工作做深做實。

氮磷元素留在地裡是營養,流入河湖就是污染。這兩年,蘇南地區整體推進輪作休耕、加大養殖污染治理力度,有效降低了氮磷等污染物排放。今年將統籌推進重要農產品保供和農業面源污染治理,在太湖流域建設16.9萬畝高標准農田,探索農田排灌系統生態化改造,減少氮磷入河入湖量。同時,繼續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化和畜禽、水產養殖尾水達標排放。

產業優化布局轉型升級,既是治太重要舉措,也是環湖地區高質量發展根本之策。環湖地區將嚴格落實涉氮、磷排放的建設項目“減量替代”規定,促進傳統產業綠色化發展,積極培育壯大綠色新興產業,推動重化產業有序向沿海地區轉移升級,在調整轉型中改善生態環境、實現高質量發展。

太湖治理必須持之以恆,久久為功。我省將結合“十四五”治太相關規劃編制,科學設定治太目標,深入開展太湖治理規律性研究,加大體制機制創新,不斷提高太湖流域環境治理能力和內生動力。

工作責任再壓實,

以硬作風完成硬任務

太湖治理既要守土有責、各負其責,又要齊抓共管、形成合力,省有關部門、地方各級黨委政府、太湖流域各級河(湖)長都要壓緊壓實責任。

作為太湖治理牽頭單位,省生態環境廳(太湖辦)將加強統籌協調,進一步理清太湖治理責任鏈條、細化各地各相關部門任務分工。同時,強化監測預警和分析會商,綜合利用衛星遙感、自動在線和人工監測技術,科學研判水情藻情,做到依法依規監管與有力有效服務並重。

確保飲用水安全是實現更高水平“兩個確保”的重中之重。“強化對流域各水廠原水、出廠水監控,督促各地加快自來水廠深度處理改造、老舊小區二次供水改造、老舊管網改造和城鎮污水處理廠提標建設,從供合格水向供優質水轉變,年底前污水處理廠出水主要水污染物達到太湖地區特別排放限值要求。”省住建廳黨組書記顧小平介紹。

“加快實施274個治太重點項目,加強監測預警、湖泛巡查、藍藻打撈、調水引流、安全供水等各項防控工作。”無錫市市長杜小剛介紹,著眼削減工業污染負荷,加大“散亂污”企業整治力度,完成60家工業園區污水處理廠及重點行業直排企業提標改造﹔著眼削減生活污染負荷,推進建成區污水管網全覆蓋全收集全處理﹔著眼削減農業農村污染負荷,實現化肥施用量較2015年削減5%、農藥使用量零增長。

圍繞工業污染防治、城鄉生活污染治理、削減農業面源污染、強化重點考核斷面和主要入湖河流污染控制、流域生態修復等,蘇州實施10大類86項年度治太重點工程項目。“對照新修訂的省太湖藍藻暴發應急預案,抓緊完善工作方案,提高藍藻打撈能力,穩定水源地水質,全力加強湖區水生態管護。”蘇州市市長李亞平介紹,總面積約285平方公裡的生態涵養發展實驗區建設有序推進,環湖生態安全緩沖帶加快建設。(黃 偉)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