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將會場“搬”到垃圾分類立法調研一線

2020年05月07日07:16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垃圾咋分才科學,親臨現場聽意見

人大常委會會議通常在會議室召開,但“五一”節前舉行的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二次會議,首次將會場“搬”到調研一線,48名常委會組成人員集體赴南京市浦口區進行《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立法調研。這也是南京市人大常委會首次在會議期間組織全體組成人員開展專題立法調研。

今年2月27日,南京市十六屆人大常委會第二十一次會議首次審議《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這意味著南京市垃圾分類管理條例由此正式進入立法程序。審議中,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對立法調整范圍、生活垃圾分類標准、住宅小區生活垃圾管理責任界定、部門協同監管、法律責任落實等重點難點問題提出不少修改意見。

4月15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第四十四次主任會議決定,為更加充分地征求市民群眾意見、更加精細地審議打磨條例條款,切實立一部真正“立得住、行得通、真管用、有特色”的精品民生法規,將生活垃圾管理條例草案二審時間由4月下旬調整到6月下旬,審議時間延長了兩個月。“在一審后,通過身臨其境的立法調研和親身體驗,直觀地發現問題,直接感知法規可能的執行效果。”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相關負責人介紹。

當天上午,在南京浦口區江浦街道象山花園小區,常委會組成人員視察了社區試行垃圾分類的情況。據介紹,該小區屬於老舊小區,現有居民350戶。自去年4月開始,小區原來的22處垃圾收集點並點整合為3處垃圾分類集中收集點,實行“定時、定點、定人”的垃圾分類“三定”投放模式。環衛公司每天上午對可回收、廚余、其他、有害4種垃圾進行定時分類回收。一年來,小區居民參與率達70%以上,廚余垃圾日均回收量約100公斤。

循著垃圾運送鏈,常委會組成人員又集體來到江北環保產業園生活垃圾焚燒發電廠、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前者擔負著生活垃圾中“其他垃圾”的處理任務,日焚燒處理2000噸,年發電量可達3億千瓦時﹔后者作為南京最大的餐廚垃圾處置終端,去年完成一期建設后處置能力達到了100噸/天,整個項目計劃於今年7月全面建成,完全投入運行后預計年可處理餐飲垃圾14.6萬噸,廚余垃圾7.3萬噸。

江北廢棄物綜合處置中心給市人大常委會委員楊濤留下深刻印象。“實地體驗一下就是不一樣,能直觀地知道條例的條款設置是否科學、是否可行。調研中,我了解到生活垃圾不同處理方式之間的區別,對條例相關條款的立法要義理解得更清晰。在二審環節,我將更加精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與建議。”

“垃圾分類收運情況怎麼樣?我們到底該怎麼正確分類呢?”“分類出來的垃圾如何處理?”“我市的垃圾處理設施跟得上嗎?具備分類處理不同種類垃圾的能力嗎?”“家裡的舊衣服如何處理,屬於什麼垃圾?”……這是4月17日南京市人大常委會組織的第50期“金陵民聲·熱點網談”活動上,2.1萬名網友提出的問題。他們與9位專家、人大代表進行了一個半小時的線上交流,提出了許多立法建議。

這樣的意見征求還將繼續。“下一步,我們將進一步擴大征求意見的范圍,特別是要更多征求普通市民的意見,推進垃圾分類的‘習慣革命’。”南京市人大法制委主任委員姚正陸說,南京市人大常委會將委托第三方開展為期半個月、覆蓋廣泛的“萬份問卷大調查”,調查覆蓋全國、省、市、區、鎮五級人大代表和全市基層立法聯系點,同時面向社會公眾開展網絡問卷,形成問卷調查報告,為《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的最終制定、實施奠定廣泛而充實的民意基礎。(張 倩 肖日東)

(責編:蕭瀟、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