宿遷沭陽:以“繡花”功夫做民生文章

2020年06月10日07:13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沭陽:以“繡花”功夫做民生文章

“我患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隔三四個月就要到鎮醫院住幾天,這次總共花了2168元,除醫保報銷、減免等,自己隻付了101元。”在沭陽縣劉集鎮醫院“扶貧病房”裡,低收入戶姜織蘭正在收拾東西准備出院。

“醫院專門設立了4間扶貧病房,全鎮五保戶、建檔立卡低收入戶看病直接刷卡,出院時醫保報銷后,對自付部分再適當減免,醫院每年為這類困難群體減免費用達4萬余元。”劉集鎮醫院院長秦志介紹說。

目前在沭陽縣,共有45900余名低收入人口享受到“先診療后付費”健康扶貧政策帶來的實惠。

沭陽是江蘇第一人口大縣,也是全省貧困人口最多的縣。去年底,該縣成功實現脫貧摘帽,並入選全國脫貧攻堅典型縣。“堅持把脫貧攻堅作為重大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聚焦解決‘兩不愁三保障’突出問題,堅決守住脫貧攻堅底線,下足繡花功夫,強化‘趕考’精神,增強‘交卷’意識,打贏打好脫貧攻堅戰,交上高質量脫貧答卷。”沭陽縣委書記卞建軍說,當下,要嚴格落實“四個不摘”要求,聚力產業就業,構建長效的脫貧增收機制,促使低收入農戶生活質量不斷提升。

家住隴集鎮團庄組的李端勝是俄樂崗彩色苗木基地的倉庫保管員,每月2000多元工資對身體不好的他來說是筆不小的收入。2014年,李端勝在煤礦打工時被砸傷,家裡沒了經濟來源,孩子還在讀書,一家也因此被列為低收入農戶。2016年,鎮裡引來俄樂崗彩色苗木項目,優先雇佣當地村民,考慮到李端勝的家庭情況以及身體狀況,基地給他安排了看管倉庫的活。

眼下,在苗木基地裡工作的村民600余人,其中低收入農戶150人,月均收入2000元左右。

緊盯高質量脫貧,沭陽精准施策,抓產業,促就業,重“造血”。沭陽縣委副書記、縣長彭偉認為,隻有以產業項目帶動困難群體長效增收,才能實現穩定、長久脫貧。

“有了這個魚塘,每年可增加家庭收入3.5萬元。”李恆鎮江圩村江北組低收入戶江堯七去年承包開發村內廢棄魚塘35畝,從鎮裡申請到精准扶貧資金3600元,用於購買魚苗等。在李恆鎮,低收入戶申報直接到戶項目共36個,其中自主創業項目14個,申請精准扶貧資金3.59萬元。在耿圩鎮多肉產業園,專門設立面向低收入戶招聘的崗位,現已招募65人就業,其中42人是低收入戶。正在給花木打包的低收入戶王芳說:“干一天就到手90元錢。有活干有錢賺,生活越過越好。”

農村電商是沭陽的優勢產業,縣裡放大電商扶貧效應,通過培訓、結對幫扶等,扶持低收入戶創業就業。在廟頭鎮廟頭社區7組一處院子裡,核對訂單、挑選遮陽網、打包發貨,程利春一家人正忙得熱火朝天。“自兒子開了這個網店,生活一天比一天好!”程利春感嘆道,之前父母身體不好,兒子又在讀書,自己也沒啥好工作,生活很艱難。去年初,畢業后一直在外打工的兒子回來參加鎮裡的電商創就業培訓,隨后社區還幫助拿了無息扶貧貸款開了個淘寶店,專門賣遮陽網、防水防雨布等,一年下來淨賺20多萬元,現在樓房、小轎車一應俱全,錦繡日子過得紅紅火火,忙的時候還雇佣了2個人。

沭陽縣扶貧辦副主任嚴曉玲介紹說,縣裡專門設立了1500萬元電商扶貧專項資金,共建立了省定經濟薄弱村電商服務站30個,幫助低收入戶開辦網店3000余個,吸納就業3萬余人,23萬低收入人口中10%以上通過電商實現脫貧。

花木是沭陽的富民主導產業,縣裡積極推動花木主產鄉鎮向貧困鄉村輻射。近幾年,已輻射帶動貧困鄉村發展花木產業近10萬畝,數千戶低收入家庭就業增收。

今年以來,該縣的經開區36家重點企業開展送崗位到村部專場活動400余場次,解決了近萬名低收入農戶就業難問題﹔建起10萬平方米扶貧廠房,幫助近3000名低收入農民就近就業﹔扶持6000余戶低收入農戶發展畜禽養殖、三來一加等庭院經濟……如今,幫助低收入戶穩定增收、高質量脫貧的項目、產業正在沭陽大地上扎根、開花、結果。(徐明澤)

(責編:蕭瀟、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