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錫太湖隧道馬山段首次回水成功 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

2020年06月11日20:11  來源:交匯點新聞
 
原標題:國內在建最長最寬,無錫太湖隧道馬山段首次回水成功

6月10日,國內在建最長最寬湖底隧道——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太湖隧道迎來重要節點,馬山段臨時大堤段順利完成回水,“潛入”湖底,恢復太湖湖面面積約2.5萬平方米,回水量4.5萬立方米,為后續的“陸島轉換”打下基礎,這也標志著中交三航局太湖隧道項目部搶在今年汛期到來之前完成了大堤恢復,一手抓抗疫,一手抓復工工作取得重要成果。

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為滬寧第二通道,總投資159.1239億元,按雙向6車道高速公路標准建設,對加快推動長三角一體化具有重要意義。其中全長10.79公裡的太湖隧道,為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的關鍵控制性工程,隧道橫斷面採用折板拱兩孔一管廊形式,為國內在建的最長、最寬的湖底隧道。

本次回水的臨時大堤段是太湖隧道建設的重要節點,決定著整個工程的進度。太湖隧道採用的是堰筑法施工工藝,從岸邊向湖中逐段分倉推進,先圍堰、再抽水、開挖、主體建設,每完成一倉主體工程建設,將進行回土、回水作業,並逐步恢復湖面。在前期基礎施工過程中,中交三航局太湖隧道項目部先后克服了深基坑作業,在地下20米狹小的作業空間內,項目部精心組織、強化管理,基坑採用井點降水法,設置909個井點,進行抽排水,保持基坑干燥。設置一個混凝土支撐兩道鋼支撐等三道支撐,加強支護。對現場作業人員進行技術及安全交底,確保各個工序質量安全有序可控。

此次完成回水作業也是見証了重大項目抗疫復工的付出。因去年汛期影響,臨時大堤破除比原計劃晚了三個月,再加上疫情影響,讓本就緊張的工期更是雪上加霜,拖延了五個月。自今年2月20日復工以來,三航建設者打出疫情防控和復工復產的“組合拳”。第一時間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組,採取“點對點、一站式”直達包車,在無錫市地方各級政府、交通局及指揮部的大力支持下,對1420名工人分批進行了3次核酸檢測,檢測報告結果全部顯示為陰性,確保復工人員的健康安全。同時,項目部倒排工期,每周一項目班子例會、每周日的安全生產例會雷打不動,及時解決現場問題。目前施工現場工作面已全線展開,200多台機械設備,30多艘施工船舶,1600余名建設者日夜奮戰,創造了從復工至今每月產值過億元的硬核“成績單”。最終搶在汛期到來之前完成湖面大堤恢復。

無錫太湖隧道馬山段首次成功回水,不僅完成了重要節點的突破,也拉開了整個太湖隧道東西並進工程建設會戰的大幕,標志著蘇錫常南部高速公路向著通車目標又邁進了重要一步。

(責編:耿志超、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