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凡人善舉成為“最美風景”

楊 麗

2020年06月20日07:20  來源:新華日報
 
原標題:讓凡人善舉成為“最美風景”

  6月15日、17日,人民日報連續關注了南京兩件凡人小事。一件是,南京70歲的崔傳面奶奶在小區門口擺攤免費給路人送茶水,22年從未間斷﹔一件是,一年多來,南京27路公交車的35名駕駛員輪流幫助市民姜女士,給其母親抬輪椅,協助護送姜母去醫院做血透。

  兩件小事看似不起眼,但這些微小的身邊善舉、細節溫暖,更加真實感人,更易引發共鳴。其實,生活裡的善意大多都是這樣,少有轟轟烈烈,多體現在小事上,彰顯於平凡中。生活中並不缺少美,而是缺少發現美的眼睛。對於每份小小的善意,我們都應好好感知感恩﹔對於每件身邊小事善事,我們都應盡力為之。

  做一件好事不難,難在持之以恆。22年來,崔奶奶每年夏天堅持出攤給路人送清涼,實屬不易。凡人小事掀起的文明之風可以持續發酵。幫扶姜女士母女的善舉從一名駕駛員開始,擴散為車隊35名駕駛員的集體行動。

  對社會而言,積小善可成大德。江蘇歷來崇尚凡人善舉。從無錫“炎黃”張紀清數十年如一日隱姓埋名捐資助學、扶危助困,到南通“莫文隋”現象﹔從高郵兩小伙“逆行”救火不留名,到通州小伙在溫嶺槽罐車爆炸事故中護送傷者就醫……這些凡人善舉的榜樣力量,凝聚起向善向好的精神動力,托舉起江蘇內外兼修的品德高度。

  當然,社會上依然有少數不和諧的行為,更需要凡人善舉“良幣驅逐劣幣”,更需要文明新風“吹散”陋習。當我們思考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這個宏大主題如何落實落小落細時,不妨想想這些身邊榜樣,不妨都行動起來,多做些這樣的小事。當凡人善舉成為尋常之事,文明才會有深深扎根的土壤,從而慢慢生長為整個社會的最美風尚。

(責編:張鑫、唐璐璐)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