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建鄴玉蘭裡小區治"頑疾" 經受梅雨考驗

2020年06月24日08:52  來源:南京日報
 
原標題:曾經逢雨必淹 如今雨停路清

  ▲整治后的玉蘭裡。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攝

  ▲整治前的玉蘭裡。 施工方供圖

  今年梅雨季的幾場強降雨,讓建鄴區玉蘭裡小區成了“明星”,因為這個曾經逢雨必淹的“老大難”,在巧用心思的整治中實現了“雨停路清”。與此同時,小區還向地下要空間,解決了居民“無休閑場地”的煩惱。

  位於建鄴區北圩路的玉蘭裡小區建於上世紀80年代,老舊小區的“頑疾”它一個不少:牆面破損開裂、路面坑窪、環境臟亂差……讓居民最煩惱的是,小區遇雨就淹。

  原來,小區地理位置特殊,路面低於小區外的北圩路1米多,落差最高處近2米,每年夏季暴雨一來,不僅小區內的積水無法往外排,北圩路上的積水也會倒灌進來。住在小區14幢502室的蔣秀芹手機中,至今還保存著2018年夏天拍下的一張圖片:一場暴雨后,小區積水超過30厘米。由於地勢太低,即使是好天氣也會因為污水倒灌進來而積水。

  去年9月,南京建鄴新城房產經營管理有限公司進駐玉蘭裡小區,實施為期近10個月的環境綜合整治工程。雨污水的清疏修繕項目是整治的重點項目之一。

  工程負責人毛宏介紹,他們在對下水管網清疏修繕的同時,增設了多台雨水泵和污水泵,這些水泵會自動根據設置的點位開機排水,確保小區裡的雨水能及時排出。“以前是自排,現在是強排,確保積水不會影響到小區。”毛宏說,近日的幾場強降雨,讓此項工程得到了最好的檢驗——無一處積水,幾乎是雨停路清。

  記者當天採訪時,恰逢社區組織包粽子活動,在小區一角的二層平台上,七八位居民開心地忙碌著。正在包粽子的李奶奶告訴記者,這個100多平方米的休閑平台以前是小區的停車棚。“居民不僅強烈要求解決積淹水問題,增設一處休閑空間也是重要願望之一。”毛宏告訴記者,空間有限是老舊小區的通病,他們不得不“腦洞大開”——向地下要空間,將停車棚向地下開挖80厘米,讓停車棚的屋頂成為休閑平台,既解決了停車問題,又解決了休閑需求。

  嶄新的外立面、智能化的單元門、平整的道路、大氣的休閑平台……從裡子到面子,玉蘭裡小區的整治可謂用足了心思,持續10個月的綜合整治工程將在本月底全部完工。“近年來的老舊小區整治堅持問題導向,不再局限於‘給建筑穿衣戴帽’的簡單化改造,而是以滿足群眾基本居住需求為核心,堅持功能為先,改善老舊小區的內部肌理。”市物業服務指導中心副主任童聲龍告訴記者,10多年前進行的小區改造,整治費用標准每平方米隻有10元至50元,隻能簡單刷刷外牆涂料。現在,不含二次改水、水電氣管網改造等費用,南京整治費用標准基本在每平方米300元。

  童聲龍介紹,今年我市列入整治計劃的68個老舊小區共有779幢房屋,涉及3萬戶居民。截至目前,68個老舊小區整治項目已全部完成可研報告並立項,67個小區完成規劃設計,54個小區完成工程招標,50個小區進場施工,其中4個小區已完工,綜合進度達58%。

  南報融媒體記者 顧小萍

(責編:唐璐璐、張鑫)

江蘇要聞

給領導留言